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贤君 » 第四章 出宫

第四章 出宫

    李贤看了看一旁的郭瑜,郭瑜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二位殿下,臣要去方便一下,太子可以先休息一下,稍后臣再给你授课。”

    “有劳先生了。”

    李弘对郭瑜行了一礼表示尊重,然后又看向李贤,结果李贤又看着殿里的宫人,李弘无奈摆手让他们都出去。

    殿里只剩下兄弟二人,李贤这才开口道:“兄长,你们许久不见,我真的很想你。

    这些天我卧病在床,却做了一个与兄长有关的梦,梦到兄长也病了,这才特意来看看。”

    听到李贤关切的话语,李弘很是高兴,他四岁就当了太子,如今已过去了八年,和李贤最是亲近。

    “呵呵,明允多虑了,我这不是好好的么,在东宫一切都好,怎么会生病。”

    还好二人现在年龄都不大,而且是一奶同胞的感情,若是换了别人,恐怕会多想。

    “看到兄长无恙,我也就放心了,兄长贵为太子,关系到大唐国运,还请兄长不要大意。”

    李贤说着竟然行了一礼,这让李弘有些不知所措,随着一天天长大,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也意识到太子身份的特殊。

    “我省得了,明允你也要保重,话说明年你要出宫开府了吧,不在父皇母后身边,你可要照顾好自己。”

    这副兄友弟恭的画面,若是被外人看见,一定会倍感欣慰,只不过李贤是认真的,李弘则有些没当回事。

    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应该是郭瑜回来了,当太子并不容易,他每天都要学习很多东西。

    “多谢兄长,郭先生也该回来了,明允就不打扰兄长学习了。”

    李弘见李贤这就要走,还有些舍不得,其实他很想和李贤出去玩,又害怕李治回来考校他。

    “天越来越冷了,明允你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需要就派人告诉我,孤毕竟是太子。”

    “谢谢兄长。”

    李贤这次来,也只是给李弘提个醒,毕竟这种事不能说太多,多了就太刻意了。

    至于以后,那就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离开了东宫,李贤继续返回寝殿,路上李贤再想,若是他离开了皇宫,还能影响李弘么?

    可如果不离开,那就有争宠的嫌疑,虽然他现在不大,但已经没有人把他当孩子看了。

    “算了,想那么多也没用,还是老老实实等他们回来,然后离开皇宫再说。”

    不离开皇宫,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就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武后的势力还不是很大,主要是李治还有力气过问国事,所以这是一段很关键的时期。

    对于朝中的大臣,李贤并不是很了解,虽然他通读史书,但并没有关注过具体内容。

    现在回忆一下,现在是麟德二年,很多老臣都不在了,唯一活着的名臣有个李𪟝,还在外面带兵。

    朝中大部分大臣还是支持皇帝的,但武后已经开始安插自己的心腹,有些人李贤有些印象。

    不过李贤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他只需要记住那些人,以后注意一下。

    接下来几天,宫里的日子实在无聊,前主正在读书的年龄,可能不会觉得,但李贤并不需要读书,就有些无所事事了。

    “要不提前出宫?”

    实际上李贤已经有了官职,并且有了表字。

    朝廷还册封他为雍州牧、加扬州大都督,若不是他年龄小,已经可以去上任了。

    如果去扬州的话,李贤还是很乐意的,即使扬州还没发展起来,但毕竟是江南水乡。

    只是现在管事的都走了,没有人能安排,而且就算出宫,也只能住在长安里。

    自从他被封王后,他其实就有食俸了,而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

    大部分李贤都没看到,倒是武后每个月会给他十贯钱,偶尔他会出宫去买些书和其他东西。

    这几年李贤攒下了几百贯,这并不是小数目,现在长安里一处占地两亩的宅院也就一百贯。

    “要不要自己出去买一套?”

    这个想法一出,就抑制不住了,宫中太烦闷了,还不如出去,这样可能自由一些。

    只不过这种事是需要向宗正寺报备的,干什么都有规矩。

    “哎……”

    李贤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旁的阿蛮愣了一下,问道:“殿下为何叹气。”

    李贤拿起论语,随手翻了翻:“没什么,就是太无趣。”

    阿蛮有些奇怪:“殿下怎么不读书了,读书就不无趣了。”

    “你不懂。”

    阿蛮撅了噘嘴,又继续说道:“如果殿下实在无趣,不如出宫去斗鸡。”

    “出宫?我可以出宫么?”

    虽然李贤了解历史,但史书上可不会写皇子出宫斗鸡,所以李贤并不知道。

    “当然可以,周王殿下也好斗鸡,很多王公贵族都乐此不疲。”

    听到这里,李贤立刻来了兴趣,忙道:“那还等什么,咱们这就出宫!”

    ……

    出了承天门一路向东,出延禧门就是宫外了。

    前面是一条青石板路,北面是永昌坊,南面是永兴坊。

    作为皇子,李贤要去的肯定是富贵区,永兴坊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一些臣子的住处,著名的魏征就住在这里。

    走过永兴坊是崇仁坊,此坊北当皇城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相近,南临春明门金光门大街,东南与东市相接,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于此。

    因是北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

    坊南门之西,有礼会院,每公主县主出嫁,皆就此院成礼。北门之东,有宝刹寺。东南隅,有资圣寺。两南隅,有元真观。

    穿过了崇仁坊,终于来到东市。

    此时他头戴幞头,身穿红色窄袖圆领袍,腰间佩戴着九环玉质蹀躞带,脚上穿着乌皮六合靴。

    李贤本以为这里会很冷清,结果很出乎意料,皇帝的仪仗走远后,很多人都出来了。

    看着热闹的东市,李贤终于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

    笔行、酒肆、铁行、肉行、雕版印刷行等还有赁驴人、买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

    这里店铺毗连,商贾云集,工商业十分繁荣发达。

    由于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周围多达官显贵住宅,故市中等奢侈品很多,李贤还看到好几个西域商人。

    李贤东逛逛西看看,就是没有去斗鸡场的意思,他自己倒是没什么,可跟随他的侍卫就有些奇怪了。

    “郎君,斗鸡场在南边,我们不去看看么?”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受王公贵族影响,再加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很多人都很喜欢斗鸡,就连侍卫也是如此。

    能在宫里当差的,也不是什么普通百姓,大多数都是官宦子弟,他们只在皇族面前谦卑。

    “哦?前面么,走,去看看。”

    来都来了,李贤也想看看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侍卫闻言精神一振,带着李贤径直来到斗鸡场。

    不愧是富人区,斗鸡场都修建的富丽堂皇,很多年青子弟沉迷其中,正中间两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正在试探。

    店里的博士看见有贵客临门,立刻上前招待,因为李贤穿的是红色,用的是玉带。

    “这位郎君里面请,不知是来选鸡的还是……”

    李贤并没有带鸡,所以有此一问,事实上宫里养了不少鸡,只不过李贤没带。

    而斗鸡场一般也有卖的,而且十分讲究,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不了,我就看看。”

    李贤没有赌瘾,也对斗鸡不感兴趣,所以只是来看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