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贤君 » 第三十六章 买茶风波(上)

第三十六章 买茶风波(上)

    凡事都有因果,有时候根本没有对错。

    武则天为了活着,一路当上了皇后;为了权利,一路上杀了很多人。

    在这个过程中,她帮助李治解决了贵族世家,而后为了夺得人心,启用了科举制度。

    有人说她这么做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有人说科举制度让寒门有了崛起的机会。

    可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收买人心,寻找忠诚于她的人。

    她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她不这么做,她根本活不到寿终正寝,天下臣民也不会接受她。

    从封禅大典开始,武则天就是为了获得百姓的接纳,而李贤却给她使了个绊子。

    她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在军事上开疆拓土,立下了很大的功勋。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贞观之治打下的基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要做的不是抬高自己,而是要坐稳位置,不让自己摔下去。

    事实上她做到了,可归根到底,她还是为了自己。

    反观李贤,如果他不是李贤,谁当皇帝与他何关?

    无论是大唐还是大周,无论是武周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是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

    如果他不是皇子,他完全可以当一个大臣,为朝堂出谋献策;当一个富家翁,享受荣华富贵;当一个游侠,去体会快意恩仇;当一个诗人,也许能和李白一较高下。

    可是他是李贤,是大唐六皇子,武则天要当皇帝,二人就站在了对立面,即是母子,也是仇人。

    所以李贤也是为了自己。

    开府之后,李贤自由了很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杨炯进府给他读书。

    初唐四杰李贤得其二,另外两个中的骆宾王已经为官,卢照邻在益州新都做县尉。

    没有合适的机会,李贤没理由接触大臣,除了一些年龄相仿的,他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

    绛州,龙门县,王家。

    “母亲,三郎又来信了,说是之前那批茶叶卖光了,让我们再收一些。”

    王勮语气很是无奈,自己这个弟弟去长安求学,一开始还没什么异常,平日里正常的交际。

    然而就在半年前,王勃先是向家里要钱,然后又要人,弄得家里面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如今王家家主王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大哥王勔在朝中为官,二郎王勮在家中读书,虽然比不了那些世家大族,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

    一开始王家并不知道王勃在京都做什么,直到后来送回家不少钱后,这才透漏了一些。

    原来自己这个三弟在为一个大人物做事,在长安做买卖,这让王勮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他读书。

    后来王勃幽素试通过,也算是有了功名,王勮这才放心一些,同时也很高兴。

    虽然家里有两人为官,可那点俸禄并不够维持家用,要不是祖上积累一些钱财,恐怕都养不起这一家人。

    王勃除了两个哥哥外,还有四个弟弟,再加上母亲,还有一些仆从,也算一个大家族了。

    “哦?三郎的茶叶都卖了?卖茶的钱送回来了么?”

    王勮点点头:“这次送回来三百贯,已经存进府库,三郎让我们再收两百斤茶叶,这让我上哪去弄啊!”

    因为王勃的生意,王勮最近都没怎么读书,不过他也知道,论天赋王家谁都比不过三郎,若是他能走出另一条路,也许可以让王家更进一步。

    让一个古人放弃读书,钱财肯定不是主要的,最关键的原因是王勃透露了一些事情,他在给皇家做事。

    有了这层身份,就以为以后他做官不是问题,虽然不知道具体是谁,但“天家”二字就够了。

    王夫人听闻沉思片刻,开口道:“龙门县的茶叶有限,我们可以去其他县收。

    绛州没有就去并州,你可以去太原看看,我们王家祖籍就是太原,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

    王勮闻言眼前一亮,王家祖上可以追溯到隋朝,当时王勮的祖父王通是有名的名士。

    王家开枝散叶后,子孙去了不同的地方,但时间并不是太久远,祖上的影响还在。

    “如此我亲自去一趟,现在人们还不知道那种植物可以做茶叶,也许也许我们可以大赚一笔!”

    既然做茶叶生意,就必须了解茶叶,除了南方的茶叶外,北方也是有不少茶叶的。

    而绛州和并州都盛产一种草,名叫毛建草,也就是后世的毛尖茶。

    王勮决定亲自前往,安顿好家里立刻出发,两地相距几百里,大概两天就能到。

    王勮一路上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太原县,找好住处后立刻让随从放出消息,有人要收毛建草。

    原本不值钱的野草突然能卖钱了,很快就有很多人去找,虽然价格不是很高,但妇女孩子就可以干,不用占家中劳动力。

    此时正值初夏,正是草木旺盛的时候,很快王勮就收了不少毛建草,然后他又找人留下需要的部分。

    两百斤的茶叶指的是干茶,也就是说去掉水分,如此王勮最少要收上千斤毛建草,而王勮觉得机会难得,索性多收了一些。

    王勮这边的动作,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王勮打的是药材的旗号,因为毛建草全草可作药用,可解热消炎、凉肝止血。

    也就是说,毛建草是一种金疮药,这就不免引起怀疑。

    什么地方需要大量的金疮药,那自然是受伤多的地方,而有足够伤员的那就只有现战场了。

    太原县令得知此事,立刻派人把王勮抓了起来,询问他为什么收这么多金疮药!

    王勮一听有些傻眼,连忙解释道:“府君容禀,在下收这些药材,就是为了贩卖,并没有其他意图。”

    县令看着他,眼睛眯了眯道:“如此多的药材,足够很多人使用,你一次性收这么多,若是卖不出去,就不怕烂在手里么?”

    王勮想要解释,可他又不想说出茶叶的秘密,而且常年读书又不懂得变通,被县令一问顿时哑口无言。

    “这……”

    县令见状冷哼一声:“我看你就是敌国的细作,如今朝廷征讨高丽,伤亡惨重,正需要大量的金疮药。

    而你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不是朝廷派来的,又说不出合理的理由,来人呐,把他压入大牢!”

    不良人闻言立刻上前,王勮根本来不及解释,直接就被关进了大牢。

    他的随从见状快马加鞭赶回龙门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夫人。

    “什么?二郎他被抓了!”

    王夫人当场晕了过去,王府上下顿时一片混乱。

    很快消息就传到王福畤和王勔那里,可是二人官职太小,根本影响不了太原那边。

    于是他们想到了王勃,既然王勃认识了天家的贵人,那一定有办法就王勮。

    私通敌国可是大罪,弄不好要杀头的!

    身在洛阳的王勃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星夜兼程赶到长安,来到王府后见到了李贤。

    “你是说你的兄长被太原县令抓了,原因是什么?”

    “毛建草是一种药材,具有止血的作用,而毛尖茶的原料正是毛建草,所以太原县怀疑兄长资敌!”

    李贤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也不怪那县令,高丽国现在内乱,又土地贫瘠,只要打仗就有伤亡,就需要大量的药材。

    偏偏这个时候王勮跑过去收茶,人门不明所以以为他别有所图,倒是说得过去。

    “子安莫慌,你兄长即是我兄长,我不会让他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