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东汉末年那点事 » 第五章仲帝

第五章仲帝

    袁术这个人其实很厉害,“有侠气“,其实就是有行侠仗义的气节。这点“侠气“最大的作用是,后来割据一方的袁术轻而易举地就招降了许多黄巾贼、黑山贼、白波贼。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记得,曹操废了多大劲才收拢了青州的黄巾贼众,而袁绍则干脆被张燕当成了过冬的粮仓,时不时就下山打秋风。说起来有个很有趣的记载,在后来袁术的势力被灭后,袁术曾经想过投奔当山贼的朋友……

    袁术做官也很有手段,他凭借着家世与自身的能力,刚入仕便“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袁术就当上了后将军,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武官。但袁术看到董卓倒行逆施,“因畏祸“就跑到了南阳。初平元年(190年),袁术集结起兵马,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是讨董联盟里的二号人物。讨董结束后不久,与袁绍对立,他结连公孙瓒,袁绍结连刘表,各自在对方势力后面找了个盟友。但袁术不久被袁绍邀请的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后稳定下来,慢慢开始经营势力。

    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当时称帝会有什么后果?

    在袁术称帝时,东汉朝廷虽然已经崩坏,对地方势力可以说基本没有控制力。但当时的人心还是向汉的,各地诸侯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是不能贸然兴兵的。如果想要吞并周围的势力,那么就需要一个大义凛然的理由。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一个诸侯称帝了,就是给周围的势力一个最完美的理由,一个能轻易联合你周围势力共同分食你的理由。所以,一个即使有着野心,也绝不敢贸然称帝,被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覆灭将会在须臾之间。

    那为什么袁术就敢称帝呢?许多人冒出来的念头就是他傻!但是出身显赫世家的袁术,割据一方的袁术,机敏有侠气的袁术,是真的傻吗?

    根据当时盛行的【五德始终】说,汉为赤德,袁氏继为黄胤,袁氏是有可能继承汉德的家族。而且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又恰好与袁氏代表的天命相符。

    除了经史与宗教的口号外,民间又有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它已在两汉流行数百年,又被东汉光武帝刘秀亲自认可,估计成为了袁术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执念,认为天命在己。

    传国玉玺后来被孙策献给了袁术,以换取带兵出击江东的机会。传国玉玺代表的天命不用赘言,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袁术当然也很清楚。

    四世三公,许多人以为是袁家四代人出了三个三公。当然不是,袁家的家世比这更显赫,是连续四代里面每一代都有人当三公。四世三公有多大的能量?一个家族出了一个三公,那么就可以称为天下望族,就能安排几个门生去地方做两千石的实权官。而四世三公,而且是连续的四个世代,百年的影响,当真是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在这种家族威望下,袁术做什么都容易许多。

    同时实力才是王道,袁术的势力范围,从占地上来说是诸侯中最大的,综合各州人口经济等方面后,袁术是天下第二诸侯,仅在袁绍之下,超过曹操不是一星半点。

    吕布和袁术的关系很简单--盟友。而孙策与袁术的关系就更简单了--属下。许多人以为孙策是独立的势力,但这可能是被演义误导的,以为孙策献了玉玺是赎身。但事实上,孙策献玉玺只是下属向上官献宝,以博得上官好感,换取了出兵江东捞功勋的机会。不信?

    孙策打跑刘繇后,叫周瑜回丹杨。袁术任命堂弟袁胤为丹杨太守,周瑜便与孙尚一起回了寿春。后来周瑜觉得袁术不堪造就,去了做居巢长。与孙策一起征战的周瑜为什么要回丹杨?

    为什么袁术可以派堂弟去做丹杨太守?周瑜为什么解除职务后是回到袁术的大本营寿春?其实这已经很明白了,周瑜与孙策都是袁术的下属。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袁术兄弟都是以“丑角”出现的,尤其袁术更是被人所看不起,其中原因就在于其是第一个称帝的军阀,往往被人认为是一个空有志向毫无本事的滑稽之徒。

    袁术是当时东汉末年较有实力的军阀,出生名门望族袁氏家族,是当时另一个大军阀袁绍原本初的弟弟,而且是袁家嫡长子(袁绍是庶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在当时第一个打出帝号而一直被世人、后人所诟病。那么问题来了,称帝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其实客观的说,称帝是当时几乎所有军阀的终极目标,就连一直以匡扶汉室自居的刘备其实野心也不小。刘备在桃园结义时也说过:时势造英雄,英雄适势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虽未明说,但是其野心也不小。所以说称帝是大家的共同梦想,袁术之所以称帝被大家口诛笔伐也正因为他提前把大家的梦想据为所有了,大家都没有盼头了。在当时来看,其实称帝也具有不少好处,所以袁术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首先,有利于抢占政治制高点,团结支持自己的人。很明显一旦称帝,手里就掌握了政治上的一张“王牌”,所有追随自己的人点位都可以提高,就像当年隋末李渊一天封了几百个老人的官职一样,利于打开局面。大家也可以再逆向思维一下,如果刘备不称帝,一直只是一个州牧,那么蜀汉集团的诸葛亮、五虎将还能有如此历史地位吗?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蜀汉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割据政权了,所以说称帝本身并没有问题。

    其次,称帝可以“先声夺人”,立即划分敌我,大家想必也知道当代市场一直就在强调“快鱼吃慢鱼”,快人一步有时候就等于拥有整个市场。从以上两点来看,袁术称帝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之所以袁术两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嘲讽、诟病,其实最根本的就在于“成王败寇”的道理。如果袁术是最后的成功者,人们一定会为其“敢为日天下先”而尽吹嘘之能事。袁术称帝没有错,但是时机有问题,称帝谁都想,只不过需要具备时机和实力。

    不得不说袁术的实力在当时的军阀中还是首屈一指的,虽然地盘少但是所拥有的地盘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方。袁术占据了南阳、汝南和江淮,南阳和汝南是东汉最大的两个郡,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万,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万,一个第一一个第二,这两个郡的实力比两个州都强。再加上粮草充足的淮南,以及长期染指的荆州,袁术可以说要兵马有兵马,要粮草有粮草。有人会说,称帝会树敌很多,但是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树欲静而风不止”,所有军阀从长远来看都是敌人,问题只在于有没有实力去翦除别的军阀。

    袁术称帝之所以被人们不认可说到底就是因为其失败了,当然其称帝的确也是因为操之过急,袁术索然有实力,但是如果与天下军阀为敌确实也还是不够实力,而这也是袁术称帝后积极和吕布联姻的原因所在。

    终于到了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前夕,他的地盘已经横跨扬、豫、徐三州,这些地方都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他的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袁绍、曹操等人。

    也不要说袁术手下没有大将,纪灵、孙贲、吴景、梁纲、桥蕤(ruí)、刘勋、张勋等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特别是早期的孙坚,和后来的孙策,都是三国时期的一流战将,还有孙坚麾下的程普,黄盖,韩当也都在袁术麾下效力。有这些战将,谁能说袁术麾下无大将?若是袁术好好发展,或许东汉末年又是另一番局面,惋惜一片大好的形势让他膨胀了。

    在称帝之前,袁术还拥有吕布和孙策这两大盟友。就吕布来说,攻占了原先刘备占据的徐州,而孙策则平定了江东地区。并且,在袁术称帝之前,孙策还没有脱离袁术自立,可以视为袁术的手下。因此,再加上袁术自己的实力来说,袁术的地盘可以说是横跨江淮地区,超过了后来孙权初期执掌的疆域。也即袁术巅峰时期的疆域,占据扬州、豫州、司隶以及荆州的部分地区。仅从地盘上来看,相对于曹操、袁绍、吕布、刘表等诸侯,袁术确实拥有称帝的底气。

    从兵力上讲,袁术鼎盛时期有军队17万,是当时所有诸侯中军队最多的。比如在袁术败亡后,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共才投入了13万左右的兵力。至于之后的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的兵力之和,不过5万左右。因此,袁术在称帝之前,可谓兵强马壮,粮草丰富。因为江淮地区平原众多,袁术对外作战的时候,几乎没有缺少粮草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实力如此强大,为何袁术还会败亡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公元197年的时候,汉室虽然衰微,却还没有到人心不附的地步,这也是刘备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依然可以招揽群雄、获得支持的重要原因。

    如果再过一二十年,可能东汉王朝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到可有可无的地步。但是,在公元197年称帝,显然让袁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即袁术成为了天下群雄的众矢之的。

    从史书中的记载也能看出,东汉末期的袁术确实兵多粮足,刘备和袁术发生战争的时候,袁术帐下大将纪灵率军3万前去征讨。

    纪灵只是一名将领,出征就带了3万人,那么客观来看,袁术的总兵马数量至少有6-8万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动用了全部精锐也只凑出了2、3万兵马。而袁绍吞并整个河北地区和幽并地区后,也只集合了10万人马。

    由此可见,袁术麾下的士兵确实非常多,否则也不可能守着一块四战之地长达数年。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淮南地区气候温暖,适合农业生产,每年秋收的时候,袁术都能储备大量粮草。打仗打得就是钱粮,袁术的家底很厚,根本不怕其他诸侯,才会有称帝的底气。

    二、袁术麾下猛将不少

    关于袁术麾下没有猛将的说法,其实是1个谬论。很多人小说演义和电视剧看多了,认为三国时代的行军打仗,全靠武将的个人单挑能力,只要拥有几名顶尖武将,就可以平定天下。还有人认为只要拥有1-2名顶尖谋士,就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

    正因如此,只有关张赵马黄等个人故事精彩,战绩相对比较辉煌的武将,才更容易被人们记住。但实际上,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武将好勇斗狠的舞台,主要靠的是战略部署和临机应变的能力,袁术麾下也并不是没有良臣猛将。

    第一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纪灵,从个人表现来看,他虽然不如关张那般勇猛,但也能排在中等偏上水平,至少和华雄是差不多的等级。而且,纪灵比较擅长行军打仗,更多时候担任大军统帅,而不是动不动就冲到阵前和对方单挑。

    第二位是桥蕤,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确实英勇无比,还为袁术献出了生命。袁术称帝后,曹操发动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袁术,桥蕤拼死抵挡联军的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被杀。仅从这点来看,桥蕤就配得上猛将之称。

    第三位是吴景。说起吴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说起吴国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吴国太的弟弟,孙坚的小舅子,孙策和孙权的舅舅。吴景早年跟随孙坚南征北战,后来跟着孙策投奔袁术,为袁术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只不过孙策叛逃后,吴景也跟着离开了袁术。

    此外还有张勋、李丰、乐就和梁纲等人都是袁术麾下的猛将,其中张勋被视为袁术集团的兵马总管,地位比纪灵还高。只不过袁术最后遭到群雄围攻,手下大部分将领都在混战中阵亡,因此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够勇猛。

    袁术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称帝,除了兵多将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两股隐藏力量,关键时候能够发挥奇效。

    第一,孙策当时也是袁术的属下。孙坚和刘表作战时阵亡后,孙策继承了家族掌门人的位置,为了寻找栖身之处,暂时投到袁术麾下,并为他四处征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孙策人称“小霸王”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猛将,几乎没几个人能够打得过。

    更可怕的是,孙策并不是一个人,他有众多江东老部下,包括黄盖、程普、韩当等人,都是孙坚留给他的股肱之臣,也是能征惯战的猛将。而这些人当初都算在袁术麾下,可以想象他的势力有多大,敢于称帝并不稀奇。

    第二,袁术和吕布是亲家。袁术介入刘备和吕布的徐州争端后,就成为两股势力共同讨好的对象,可见他的实力比刘备和吕布加起来更强。而吕布为了得到外部支持,以便对付刘备和曹操的联军,便和袁术结成儿女亲家。

    封建时代很看重这一点,如果两家结为姻亲,那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共同面对。吕布可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飞将,刘关张三个人加起来都打不过,任何人听到吕布的名字,都不敢轻易出战,这就是袁术最大的底气。

    总的来说,袁术敢于冒着得罪全天下人的风险,光明正大地称帝,主要是因为领土面积大,兵员充足、粮草充足,再加上孙策和吕布这两股隐藏力量,最终让他登上了帝位。与此同时,袁术出自四世三公名门家族,而且是嫡子,名望和身份都比较高,在当时能够起到号召百姓支持的效果。

    最后还有一点,袁术称帝的时候,天下大势十分有利,汉朝皇帝控制在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手中,他们忙着和西凉马腾交战,顾不上中原局势。曹操的事业还在起步阶段,袁绍则忙着和北方的公孙瓒作战,刘备和吕布都实力有限,刘表、刘璋则偏安一隅,根本没有远大的志向。在以上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袁术产生了称帝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