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建安五年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破釜沉舟取邺城

第三百二十八章 破釜沉舟取邺城

    邺城,冀州州治所在,水陆汇聚,商贸发达,乃是河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此城始建于齐桓公,兴于汉高祖,而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则离不开袁家的功劳。

    作为北方乃至天下首屈一指的高门大阀,四世三公的河北袁家在邺城经营了十余代,期间通沟渠、平田地、兴民生,前后贯穿数百年,经历王莽篡政、赤眉之乱、黄巾之乱等社会剧烈动荡,遭遇的小型暴乱更是不计其数,却每每在危急时刻以各种手段逐一化解,似乎冥冥中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护佑着这个古老的家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家在邺城乃至冀州的地位越发稳固,在这里袁家家主就是天,比远在京城的皇帝老儿说话都要管用得多,无论谁牧守冀州,都得看他脸色行事,他随便跺一跺脚,整个冀州都得抖三抖,这也让人不禁有种错觉:世事无论如何变幻,袁家都是这片土地上注定的王者,而这也正是袁绍敢于兴事的心理依托所在。

    但是建安九年,袁家的气运终于走到了尽头,曹操以僭越、谋逆为罪名,尽起大军杀入河北行讨伐之事,并在仓亭大败袁军,阵斩大将数十人。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点家底损失殆尽,而后便是一败再败,一退再退,最后只能困守邺城,坐看曹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这场攻城战一打就是大半年,期间曹操为了安抚和应对南方的刘琦,不得不同意其加封楚侯,并由献帝亲赐节钺送至荆州,风头之盛远超他这位当朝大丞相。而后刘琦进军关中,曹操依旧选择了隐忍,只是让曹仁死守最后的底线潼关。

    付出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攻取邺城进而消灭袁绍,进而一统华北,将豫、兖、徐、青、冀、幽、并七州连成一片,届时无论是人口数还是田亩数都足以与已坐拥半壁江山的楚侯刘琦相抗衡,才有可能在接下来争夺天下的最终之战中胜出。

    曹操的理想很丰满,但眼前的现实却很骨感,邺城乃是袁家根基所在,历代族长都不吝重金反复修葺,规格堪比皇城,算得上是城坚池深。且袁绍早就聚四州之财于此,城内兵械充足、粮秣丰裕,足以支撑数年。再者袁家多有族人世居于此,愿为袁家死战到底,曹军来攻后皆主动上城助战,人数与士气都不容小觑。

    更妙的是向来在关键时刻会犹豫不定贻误战机的袁本初这次因病卧床,不得不将城防交给了最疼爱的小儿子袁尚。袁尚虽然年幼,却颇为聪慧,知道不瞎几把指挥的重要性,无条件信任其义父——有鬼谋之称的冀州别驾审配,后者总揽大权后不孚众望,任凭攻城方如何水淹、火攻、挖地道、搭云梯、计谋百出,都被他提前识破,并逐一应对化解,实不愧鬼谋之名。

    从夏日炎炎一直到寒风凛冽,数十万曹军日夜攻打不休,死伤过万,耗费粮秣辎重无算,却依旧不得寸进,眼看刘琦派甘宁、蔡瑁取下关中,大军直指潼关,与此同时又在荆州、东吴厉兵秣马,准备开春后兴师北伐,届时若三路大军齐齐发动,而曹军还是陷在邺城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眼前巍峨的城垣似乎永远无法逾越,所剩粮草已仅够回程之需,而后方越来越危急的形势又让撤军成了主流呼声,军中人心思退,士气下滑程度肉眼可见,危急时刻,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决策者曹操身上,曹阿满冥思苦想、举棋不定,竟然一夜白头。

    到拂晓之时,又有噩耗传来:他东征西讨这么些年最为倚仗和器重的谋臣郭嘉去世了。

    曹操强忍悲痛,看过从人送来的郭嘉临终谏言后,当机立断通告全军,不破邺城绝不回,再敢提撤退二字者斩立决!

    随即下令宰杀战马,烹肉为食,犒赏全军,而后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攻城。数十万大军在霹雳车的掩护下,推着撞车,举着云梯,冒着箭雨、滚石、檑木、火球以及从天而落不知其名不计其数的各色守城器械,如蚁群般往坚固的城墙冲去,而后一片一片的倒下,又一片一片的继续冲上前去。

    这场仗从清晨一直打到天黑,军卒死伤已达数万,大小将领阵亡者不计其数,然曹操始终挺身站在阵前,并无半分鸣金收兵之意。

    到三更时分,到达极限的城中守军终于出现了疲态,尤其是北门守军,明显后继无力。曹操敏锐的发现了战机,立刻毫不迟疑的押上了最后的赌注——派虎侯许褚率八百虎卫军为敢死队攻打北门。期间曹操亲自擂动战鼓,为壮士助战。

    虎痴许褚身先士卒、单手举盾、登梯攀墙,身披数十箭而不退,最后血满衣襟跳上城头,弃盾拔刀左劈右砍,如虎入羊群,勇不可挡。身后八百虎卫军随即也攀梯登城,将守军尽数杀散,一举打开城门!曹操看在眼里大喜过望,当即随即命曹洪领武卫营大军从北门入城,城中守军见大势已去,只能各自逃命,邺城随即落入曹操手中!

    此战虽说是孤注一掷之举,但过程却比他预计的要轻松许多,城中袁军明显调度无法,兵卒斗志也大不如前,曹操心中存疑,怕夤夜更深路径不明,贸然进军会中了审配的什么诡计与埋伏,故在破城后命曹洪率军先固守北门周边,并广布斥候去城中打探消息,其余人马先就在城外过夜等消息。

    待天明后武卫营主力入城控制四门,这才彻底探明究竟,查清真相,并第一时间报去城外中军大帐,曹操得报是又喜又恨,感慨不已。

    原来当奇佐郭嘉在寒冷的军帐中撒手人寰之时,邺城城内,一代枭雄、袁家家主袁绍也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前夜三更时分,袁绍吐血不止而亡。

    本来袁绍病重已有些时日,后事都有准备,按时发丧即可,不至于影响城防大计。偏偏袁绍临终前始终未能定下家主继承人,终于在他去世后酿成了祸事,给了曹操宝贵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