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拜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三章 见圣上不跪者,当斩!(求追读~~~)

第三十三章 见圣上不跪者,当斩!(求追读~~~)

    作为最懂朱元璋心思的人,李善长也是踱步向前,颇为自信的回应道:

    “皇上,放心,傅英这篇《治安疏》,通篇都是在胡说八道。”

    “此子今天必死无疑!”

    朱元璋听完之后,若有所思的转身回头,扫了一眼众多文官,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着皇城脚下聚集越来越多的围观百姓,这位洪武帝也是心生感慨。

    没想到有一天,真的有人会手持大诰,敲击登闻鼓,逼迫自己公审。

    关键这次公审的对象,还专门写了一篇辱骂自己的奏疏。

    这要是以后放在史书上的话,还不知道会怎么扭曲事实,报道自己如何残忍暴虐呢。

    此刻皇城脚下聚集的数万名老百姓,放眼望去,乌泱泱的一片。

    光是站在皇城楼上面往下观看,就会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

    虽然说今天是公审,最终还是朱元璋说了算。

    但如果贸然给傅英定下的罪名,让老百姓不服气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民变。

    这种情况并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毕竟他一直以来主打的就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形象。

    虽说李善长等人在公审之前,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和安排,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觉得心神有些不宁。

    按理说,他从陪同朱元璋打天下开始,大小阵仗见过无数,心理素质非常强悍。

    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现在马上要公审傅英,却开始变得心神不安起来。

    难道是因为魏寻等三子抬棺鸣冤的举动?

    实际上,有心神不宁这种感觉的人,并不只有这位老相国。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其他官员,现在同样非常忐忑,内心惴惴不安!

    哪怕是他们已经做好了连傅英《治安疏》的每一个断句,都有了应对之策,但依然内心不安。

    朱元璋则是踱步到皇城门楼前面,冲着下面的众多老百姓和读书人挥手示意。

    围观的老百姓也是非常自发的跪倒一大片。

    就连那些过来要声援傅英的读书人,也是一样看到这位大明帝王,不由自主的跪拜在地。

    魏寻,白挺,郭鹤城三人哪怕是抬棺鸣冤,以死明志,但看到朱元璋现身的那一刻,还是下意识的跪拜下来。

    反倒是傅英,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冷冰冰的盯着朱元璋,幽幽说道:

    “微臣有疾在身,不能跪拜!”

    在场所有人都能够听得出来,这就是傅英的说辞。

    开什么国际玩笑,他可是独断万古的天帝!

    哪怕朱元璋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但也配不上他这个天帝的跪拜!

    朱元璋也是若有所思的直勾勾的盯着,这位年初曾经给自己透漏过大明未来的少年郎。

    当初他是坚定的不相信傅英这个少年郎的所有言论,但现在皇太孙朱雄英忽然薨逝,马皇后病重,让这位洪武帝不得不慎重对待傅英。

    只是没想到,两人再次见面,这个傅英就敢当着他的面,不跪拜!

    毫无以为,英这个不跪拜的举动,在朱元璋看起来,违背了君臣之道,已经越界了。

    见到皇上本尊,却不下跪,本身就是死罪。

    事实上不光是朱元璋皱眉,太子朱标也是紧皱眉头。

    在没有正式接触傅英之前,他只是大概的知晓这小子可能是一个硬骨头。

    但没想到会有风骨到这种程度,内心不由的又惊又喜。

    震惊的是,傅英真的连朱元璋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欣喜的则是,当初跟三弟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他作为上疏劝谏父皇的人选,没有选错人,他也没有看走眼。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刘仲质立马站了出来。

    这位老尚书主管大明的文化教育、典章制度,制订了一套释奠礼仪,颁行天下,提倡尊孔,曾陪同朱元璋一道祭孔庙,立学规十二条,颁行全国。

    可以说是大明目前最懂规矩的一个人。

    上到公卿,下到黎民百姓,见到皇上应当跪拜,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可现在这个傅英竟然不跪拜,实在是太大逆不道!

    身为礼部尚书,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乱象出现,所以他直接站出来呵斥道:

    “大胆傅英,见到皇上为何不跪?”

    随着刘仲质发声之后,文武百官也都纷纷跳出来怒斥傅英。

    “见圣上不跪者,当斩!”

    “傅英上疏大逆不道,现如今见到皇上不跪,藐视皇权,更应株连九族!”

    .......

    虽然文武百官非常气愤,但是朱元璋却对傅英这个举动,有着很不一样的感官。

    随着他登基大统之后,身上的威严越来越大,性格更是变得越发的杀伐果断,冷酷无情。

    自从前年胡惟庸案,他大开杀戒之后,大明朝的文武官员,见到他,都是瑟瑟发抖。

    可是今天傅英看到他,不但没有发抖,更没有下跪。

    更让朱元璋在意的是,现在看起来相当从容淡然的傅英四个年轻人身后,还都摆放着三副巨大的寿棺。

    这个举动寓意相当明了。

    那就是现在的傅英根本不在乎生死。

    有意思。

    ......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扬起来,冲着身旁的李善长询问道:

    “善长,如今有多少年,没有听到登闻鼓的响声了?”

    正在愤慨的文武百官听到朱元璋这么一问,瞬间安静下来。

    李善长则是皱了皱眉头,顺便擦了擦额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汗,恭敬的回应道:

    “启禀皇上,距离上次登闻鼓响已经十年有余,当年是洪武五年敲响此鼓。”

    李善长不明白为何一向冷酷无情的洪武帝,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会如此从容淡定的问出这样的疑问。

    听到李善长的回答,朱元璋上扬的嘴角已经完全张开。

    “哈哈哈哈,十年了吗?”

    “看来咱这十年治理大明,成效还算不错啊。”

    “如今又有人敢击鼓鸣冤,说明大诰和登闻鼓已经深入民心啊,这才是咱当初设立大诰的真正目的啊。”

    “这才是咱想要的大明盛世啊,遇到不平之事,就可以手持大诰,敲击登闻鼓告御状!”

    文官百官闻言,瞬间不自觉的姿态放得更低了。

    本以为这位洪武帝看到不跪拜的傅英,一定会当场直接发火,问斩。

    可现在听皇上的意思,好像没有责怪之意,反而有夸赞之意。

    一旁的太子朱标则是非常恭顺的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

    “父皇,这都是您励精图治,爱民如子,才会有如此成效啊。”

    “换做商纣王之类,恐怕老百姓绝对不敢告御状。”

    随着太子朱标的开口,文武百官也瞬间跟着一起夸赞起来。

    “皇上圣明,从谏如流,堪比尧舜。”

    “皇上宵衣旰食,治国安邦,当得起明君之称。”

    “如今的大明尧天舜日,国泰民安,都是因为皇上明德惟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