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永徽长歌 » 一五五、花落谁家

一五五、花落谁家

    其实朝堂之上的人,大多都知道李世绩与契苾何力的交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两个都是在太宗驾下戎马半生的人了,确实是拼出来的交情,可如今偏偏就是李世绩,第一个出来反对。

    “说说吧。”

    李治并不着急,对于这样一个了解下属的时机,他是不会放过的,尤其是像李世绩这样战功赫赫,而潜力巨大的老臣,更是李治眼中的至宝。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想着出来反对了,不过还是让这个向来来韬光养晦的人抢了先。

    “这个李世绩,还真是积极,看来他真的想做这次的主将了,自己到底争不争这个主将了呢。”

    李道宗看着比自己大了不少的李世绩,心里有些犹豫,李世绩这样明显的态度,让他也觉得为难。

    可李道宗确实想让这场战争成为自己功成名就的基石。他虽然胸中有百战之方,无奈却无用武之地,实在让他憋闷。

    有李道宗这样心思的人也不知有几个,反正大家都偷眼看着李世绩,只等着皇上最后的定夺。毕竟争与不争,决定权还都是在皇上的手中,皇上的那句话,才是重中之重。

    “皇上,契苾何力虽然打仗稳重,可并不适合吐蕃之战。表面上看来,吐蕃与我大唐之间的战争,应该是一板一眼,或者说是硬碰硬的战争,这必定是举国之战。可这不代表着我大唐就要按着正兵韬略来打。不得不说,契苾何力的稳重,在这里并不合适。尤其是吐蕃以马战居多,稳重在这其中,更多的是迟疑不决的代名词。”

    旁人也看不出李世绩如今到底在想着什么,这样在皇上面前拆契苾何力的台,难道他竟然已经为了这次的主将的位置,要放弃与契苾何力几十年交情了吗?

    不过李世绩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契苾何力在高句丽最后非常鲁莽的行为,那样不负责任的行为,那其实才是正兵的后果。

    李治也没有考虑过契苾何力,他不能放任一个心中没有了战意的人去指挥大唐的军队。心中没有了战意,就已经没有了领兵的资格了。

    “若说契苾何力不合适,那李卿以为谁可?”

    一时间四周寂静以来,那就都看着李世绩,看看他是要毛遂自荐,还是推荐旁人。

    无论皇上是不是有意为难,李世绩必定是要回答的。

    而很明显的,李世绩并没有犹豫,他早就在等着这个机会,如今皇上问起,自然要好好把握。

    “皇上,老臣可以为皇上定鼎西山,请皇上恩准让老臣出任此次西征的主将。”

    话一说完,李世绩猛然抬头,眼里精充满了刚阳之气,那毫不掩饰的yu望和杀意,似乎是在告诉皇帝,廉颇虽然老矣,但尙能饭呢。

    可惜他这样的表白并不能改变皇上的心意,而还没等皇上说话,一旁的李道宗也出班叩首。

    “微臣以为,契苾何力固然不合适,李世绩大人,也不合适。”

    这倒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别看李世绩多年不在长安,可如今往这里一站,又说出刚才的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主将的人选已经不用考虑了,更别说会想到有人敢出班驳斥李世绩了。

    可这又在情理之中,李道宗这些年在朝堂官员心目中的形象,有渐渐代替李世绩的势头,虽然这种势头因为皇上的干涉而变的很淡,但没有人不清楚,李道宗的才能,并不逊与李世绩,只是两个人,一个是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一个则是思想新奇的新人(与李世绩想必),可以想象,这其中的取舍,又会让皇上作难了。

    “那你说说吧,为什么?”

    李治并没有丝毫意外的表情,依然是一副一切进在掌控之中的样子。

    李道宗并不清楚皇上的心思,他只知道,若是自己不争取,那凭着李世绩的威望,这主将之位,绝对是竹篮打水了。

    “李世绩已经说过了,在吐蕃的战场上,正兵不可,可奇兵也不可,李世绩大人善奇兵,往往能出奇制胜。可微臣只怕,在吐蕃的战场上,李大人怕是要弄巧成拙了。”

    “这又如何说起?”

    李世绩也如李恪一般,在毛遂自荐之后就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旁人的议论纷纷。

    “微臣曾经出使吐蕃,吐蕃的禄东赞曾经大赞李世绩大人的英明神武,还将其比作大唐的半壁江山,大家试想一下,被吐蕃如此重视的人,又怎么会不被吐蕃摸清底细呢。李世绩大人用兵胜在一个奇字,可若是被敌人知道了这个奇,那我大唐的损失,将会非常严重。”

    其实李道宗这话里就两个意思,一是自己曾经出使吐蕃,是大唐中对吐蕃最了解的人,而是李世绩名声太盛,定然会引起吐蕃的注意,从而摸清他的战术,让大唐蒙受重创。

    李道宗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连李世绩都禁不住点点头。

    “如江夏王所说,这主将,恐怕是江夏王合适了吧。”

    李世绩的话中并非毫无嘲讽之意,任谁都清楚,如今两个人之间,怕是要争上一番了。

    李道宗还待向皇上表一番忠心,以求能打动皇上,让皇上定了他的主帅,不料皇上竟然站了起来。

    “几位都是我大唐的支柱,朕也相信,任谁都能拿下吐蕃,可众位不要忘了,挡在我大唐面前的,并不仅仅是吐蕃这么简单,若是朕所料不错。突厥恐怕会在大唐与吐蕃的战争开始之后,趁火打劫,届时朕还需要一员猛将,为朕平定突厥呢。”

    说是吐蕃,怎么又扯上突厥了?

    众人都疑惑不已,如今大唐可不能两线作战,若是打了吐蕃,按着往常的惯例,应该稳住突厥才是。可是只要不是傻子,就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李治才敢笃定,突厥更应该找一个放心,而且熟悉突厥的人去防御,防止他们侵犯。休说是长安了,只要大唐的一个村子被突厥侵犯,那都将是大唐的奇耻大辱。

    “怎么都不说话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还是被朕的话吓坏了,以为朕疯了,竟然想着同时动吐蕃和突厥。”

    一众臣子继续沉默,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有些想来说的,又不敢,阿谀奉承的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还来这套,不是找死嘛。

    你们不知道啊,我没有时间等。

    李治不怪他们,毕竟怀着不同的思想,在他们的心中,只要在有生之年,打下吐蕃甚至是突厥,那就是不世功勋了,他们又哪里会想到,皇上的心里,装的并不仅仅是这块大陆的版图呢。

    大唐没有时间了!

    是的,李治亲自算了一下,自己用了将近五年,平掉了高句丽,十年之后,才开始动吐蕃,这要等到多长时间,才能解决掉中国的四方!

    不要怪李治野心太大,既然上天给了他穿越的机会,他就不能仅仅看着那么一丁点弹丸之地,就算是在有生之年,将东海外的岛屿占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皇上,臣已经知道最合适的人选了。”

    李恪突然发话,众人都是一惊,只有李治心知肚明,这李恪真不愧是唐太宗最聪明的儿子,依然想到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用意。

    “说吧。”

    李治走回龙椅,欣然坐下,只等着从李恪的嘴里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

    只是让众人都奇怪的是,李恪的表情很古怪,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又很笃定,然后还带着些欢欣。

    “如此重任,我想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才能担当。”

    众人没有一个是傻子,顿时恍然大悟,大家都在心里暗骂自己笨,皇上此行,不是明摆着的吗,还在这里争来争去的。

    看一众人在最初的惊异中都开始平静下来,李治才清了清嗓子,用比刚刚稍微大了一点的声音道:“众位大臣都是我大唐的重臣,很多还是跟随先皇平定过天下的,朕时常想,先皇年轻的时候,曾经助太祖皇帝征战天下,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如今这铁桶一般的江山,那么为什么朕就不能呢,朕就是要我大唐的列祖列宗,为有朕这么一个后代而骄傲,让我李家的后代,都以朕这个皇帝为榜样。”

    李世绩和李道宗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几乎同时苦笑,看来皇上已经考虑多时了,这个时候自己还在这里争,皇上亲征,是肯定的了。

    众人确实没有想到,实际上皇上亲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一个皇帝,本来是不应该亲征的,尤其是像李治这种从父辈手中接过江山的文皇帝,从来没有动过武,若是武断亲征,定然因为军将令不达,兵士迷惑而乱了士气,更甚者反而掉了军心。

    当然,皇帝亲征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大唐整体军队的士气,也能耍一耍天府之国的威风,更重要的是能炫耀一下皇帝的武功,让历史那么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

    “众位大人请放心,朕即使亲征,也不会干涉大将的权力,而众位,也绝对有机会为我大唐扬威。说实在的,朕在武这一字上确实不行,相信下面站着的任何一个武将,都比朕强,可是朕为什么还要亲征呢?”

    李治说着,又从龙椅上走了下来,径直走到站立的大臣中间。

    “兵者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治国也相同,你们研究的是杀之术,而朕研究的,是用这杀之术为我大唐的百姓谋福。以战止战,才是我大唐动武之先机。而如今面对着身边虎视眈眈的吐蕃与突厥,朕亲自前来,并不是为了这场胜利,而是为了在胜利的基础上,尽最大的能力,保存我大唐的实力,让我大唐的百姓免受打扰。让几方邻国彼此安生。”

    李治没有说的是,从大局来看,突厥的威胁性远远比不上吐蕃,大唐发展的中期,正是吐蕃崛起的时候,突厥在大唐以北,而突厥往北,却是人烟罕至,俄罗斯那方土地,在那个时候,就连李治都有些看不上。是,那里矿产丰富,又有石油天然气等等稀有资源,可就如同电一般,李治知道他好,却用不上,那他对于大唐来说,就是累赘。

    而吐蕃不一样,吐蕃往西,顺着丝绸之路,有很多大唐足迹踩不到的地方。那里,正是李治关注所在。虽然李治还没有定下吐蕃之后的目标,但可以推想,那里,李治定然不会忽略的。

    “此番说来,皇上是准备好了,那老臣想知道的是,皇上以什么理由来对吐蕃动武,要知道,我大唐一直以来,都是在道义上站住脚的,若是皇上找不出一个好点的理由,让天下人心都站在我大唐这一边的话,那这仗,可就不好打了。”

    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远道而来的当朝仆射--高季辅。

    刚刚的军权之争,高季辅根本就插不上话,他本来就反对皇上对吐蕃动武,可如今大势已定,他也只能沉默,可如今他不能不说了,这关系到大唐在邻国的声誉,大唐本来国大,若是在霸道一些,引得四邻生疑,结合起来对付大唐,那岂不是一大麻烦。

    “理由嘛,很简单。”

    李治抬头看着窗外,梦呓似的喃喃。

    找一个理由,实在是很简单的事情,这都是李治在西方某一个国家的经验。将强起刀兵,弄成义正严词,这,就不得不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了,而这些,李治早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听说甘州最近在下雨,也不知停了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只有站在最前方的时方撇了撇嘴,他早已经习惯皇上如此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