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郑日不落 » 第八十七章:烟与酒

第八十七章:烟与酒

    台湾的本土派不靠谱怎么办?

    五年计划推出不久,困扰郑森的这个问题就被一个人解决了。

    郑遵谦上门请了郑森瞧瞧他的家人,他带来的一千多号人里,除了自家的匠户之外,其余都是浙北的各色匠人,而郑遵谦携他们一同来台的目的也很明确。

    “明俨,你那五年之计划,怕是少不了这些人吧?”

    “我来台既是想随你立一番事业,这些人你尽管拿去用就是,我余杭郑氏虽比不上你们安平郑氏家大业大,但这也是一片心意。”

    看着郑遵谦送来的礼物,郑森心中感觉温暖的同时,眼睛转了起来,继而盯起了郑遵谦。

    “怎么?明俨是否觉得太少了,我也这么觉得,回头我再写信给父亲,让他多送点人过来。”

    郑森笑着摆手:“不少不少,不过这些人我虽然收下,却不能白拿,台湾不是我郑家土地,而是朝廷的王土,不过暂时由我来代管罢了,哪能什么都归公呢?”

    “而且,令尊大人同意你来台恐怕是想让你为家族产业做些贡献吧?”

    被点出秘密,郑遵谦惊讶之余莞尔一笑:“我就知道明俨你不好骗,父亲确实叫我好生与你结交,带的这些人也是准备在台湾买地耕种,与你做生意的。”

    “做生意我欢迎,送礼却太贵重了,你算是如今来台湾做生意的第一人,若是不叫你赚钱,其他人怎会跟上?”

    “哈哈,这倒也是。”

    两人相视一笑,郑森听完郑遵谦的意见,决定在打狗虎头山附近安置郑遵谦的这些人。

    “地你先种着,你我既是朋友,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地金就免了,赋税也跟那些移民一样,前三年免掉,种出的东西我照单全收。”

    郑遵谦欣然答应,并表示会向他的父亲,余杭郑氏的掌舵人书信告知台湾的现状,追加投资。

    “本来种桑养蚕才是大头,不过台湾初辟这生丝想要有产出至少要好几年的时间,来之前父亲就给了我意见,说是种烟草还有酿酒,你看怎么样?”

    两人的关系不比寻常商人,郑遵谦能冒着风险来台湾支持自己,郑森也投桃报李给出了优惠政策,所以郑遵谦索性咨询起了郑森的意见。

    烟跟酒?

    郑森心猛地一跳,他眼神别样看着郑遵谦,令尊是个人才啊!

    “怎么了?不好?”

    “不不,好,好得很!余杭的黄酒早有耳闻,就是这烟草?”

    郑森对酿酒没什么意见,只是烟草这玩意他在福建虽然见过,但在台湾却是没怎么瞧见,当地汉人平常解乏也是跟熟番们一样,嚼一种树叶,就算抽烟,也是向来台的汉商购买烟叶。

    “我已带了种子、烟匠过来,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不然父亲也不会肯放我出来的。”

    听见郑遵谦带着些许自傲的回答,郑森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烟酒这两样东西确实不是什么好玩意,可他们利润够高,酒就不说了,烟草这玩意郑森可是知道的,至少在未来几百年里,绝对是一等一的消费品,稳赚不赔的买卖。

    郑遵谦如果能在台湾发展起来烟酒行业,赚钱是肯定的,台南的气候水土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烟草,而且面临大明、日本、南洋三大市场,销路不愁。

    “对了明俨,你刚才说台湾是朝廷王土,这?”

    “台湾人口是会越来越多的,以前朝廷对台湾不予重视,那是因为台湾无有利益可图,如今不同了,朝廷将要南渡,到时北方失土必定欲开南疆,我已与父亲有所说明,游说巡抚巡按诸公,今年明年力图将台湾纳入朝廷治下。”

    郑森抚手而谈,郑遵谦来台湾支持他,就算是上了自己的船,有些话可以与其说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哦,原来如此,为朝廷开疆拓土的话,明俨你与令尊父子二人也算得上是我大明功臣了。”

    郑遵谦表示佩服的同时,眼中还带着些许羡慕。

    “就是在此之前,谁来管理台湾让我一直操心,不过你来这一趟,我倒是想到了人选。”

    ...

    赤嵌,打狗虎头山。

    这里距离赤嵌城足足有八十里远,以台湾目前的交通条件,郑遵谦走了两天才到地方。

    与已经有些江南繁华乡雏形的赤嵌城不同,打狗这地方算是比较荒凉的,对于只有几百号人的当地汉人村子而言,郑遵谦带来的这一千多人可以说完全改变了这片土地。

    “与其继续在江南跟那些庸碌士子们高谈阔论嗟乎长叹,倒不如随明俨一同开辟洪荒,至少让这一方百姓安康,啧啧,这样也算不空读圣贤书了吧?”

    初到打狗,郑遵谦就登上了虎头山一览周遭山水形势,最后发出感叹。

    与此同时在他脚下虎头山旁,从浙北渡海而来的匠户们看着眼前的大片土地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与江南地狭人稠的情况完全相反,在土地资源这方面,台湾勉强称得上小天堂,尽管荒地上很多草木石头,开垦起来难度不小,尽管还有土番村社虎视眈眈,随时可能遭到袭击,然而这些在空旷无主的土地面前,都不算什么。

    郑遵谦也是大方,那些被他招揽而来的百姓不仅享受与其他移民一样的待遇,上头还有他来兜底,这些人从上岛直到种出作物之前的花销全由郑遵谦提供,而要付出的,则是种出的作物要首先卖给郑遵谦,如有剩余才可卖给其他人。

    这是一份双赢的承诺,也正是因为这个,郑遵谦才能从浙北招来这么些人,不然即使是有台湾金矿的消息吸引,即使江南的土地矛盾非常严重,想从江南挖人移民台湾,也是极为困难的。

    郑遵谦抵达打狗的第三天,下了一场雨。

    春天,即将到了。

    一同到来的还有郑森送来的一封信,那是一封关于酿酒的信件,郑遵谦看不太懂,干脆交给了家里的酒匠,在听到家中匠户表示难度不大,给些时间让他们慢慢试验后,郑遵谦便欣然答应,给郑森写了封回信。

    信的内容是。

    “明俨兄启,兄信所提之酒水蒸馏提纯之意见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