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休闲的我被迫出山 » 第一百一十五章:采风六报

第一百一十五章:采风六报

    陈度接下来花了些日子,仔细在宣化下面各个地方去询问了一番,发现情况不是太乐观。

    宣化所辖城界近五百里,塞外共有土地近四十万亩,但是多数却根本没有人耕种,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不知道塞外居然还有土地一说。

    近四十万亩的土地现在还在耕种的仅仅只有四十分分之一即一万亩左右,土地费耕率之高可见一般,这还只是宣化一城,沿线的大同、朔州、康保等地的情况,陈度估计应该是和这里差不多着。

    整个大周的国祚一时间全都寄托在了大运河之上,对于一个帝国这显然是弊端。

    陈度于是在跑遍了宣化下面全部地方之后,接连还上了五封采风报,其中解决的办法被陈度笑称为天人三策。

    …………

    …………

    “内阁怎么看?”赵婉青收到陈度接连送来的六封采风报,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七封,陈度在大都时还给赵婉青送了封大都葫芦记,倒是让赵婉青那天勾起了馋瘾,一边吃着葫芦一边看着陈度的葫芦记,还问着黄锦,这大都城内是否糖葫芦真的有南北之分,得到肯定的答复,赵婉青笑着摇头,这小子干这事还挺积极。

    那天全大都的糖葫芦都被宫里面给买了,送到诸位朝堂大人作为太后的一点小心意.

    “武首辅,让你们内阁确认着真假,这陈度所言可是事情?没有夸大之嫌。”

    “内阁在户部和吏部二者确认过了,在南粮北运之前,北疆边军所需之军粮确实依仗着当地土地所产,但是当地所产粮食在市面上确实价格比较高昂,所以户部当年就将军队所需粮食改为河运送,运到大都之后,再由人力送至各边城。”

    对于南粮北运,武修可以说是十分的清楚,因为其中部分主张就是他所提出来的,当时为户部尚书饿他,户部年年亏空,不得不选择开源节流,而当时南方粮价低,北方高,武修就主张南粮北运。

    “按照陈度所言,现在光是宣化一地,弃耕之土地便占之八九,可属实?”

    武修没有遮遮掩掩吗,十分坦然的承认着这个事实。

    “根据户部每年的赋税对照来看,陈度所言是真的,整个北方沿线,户部所征收的赋税多年来一直在下降,这一点内阁可以予以确认。”

    赵婉青看着内阁的在座,继续问着:“哀家手里还有着我大周刚刚立国五年时的南北赋税之比较,整个北方的赋税在大周可是足足还占据着四成,其中边郡可还占据着这四成中的整整二成!现在哀家很想知道北疆沿线还占据着多少?”

    赵婉青看内阁的诸位,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回娘娘,现在整个北疆沿线所收之赋税不足整个北地之半城。”严木白是户部出身,所以对于这个情况他现在是比较了解的,这还是好几年的数据了

    “半成,难道朝堂这么多年的钱在北疆换来的是这么一个情况吗?”赵婉青凤眉一竖质问着几位帝国的最高长官。

    六人此时全都低着头,默默不得语。

    “刘阁老你来说说看,这到底要不要办。”注意赵婉青这里没有问怎么办。

    “依臣所见,一时贸然中止南粮北运恐怕是不可取的,我大周自有国情在此,南方许多土地所产之粮食都是户部直接预订好了的,一时间取消,这些粮户又都是别无他业,恐生骚乱,这件事恐怕还需要朝堂从长计议,而且北地土地又荒芜多年,一时若想要耕种也尤为困难。”刘青伯所说都是事实。

    “但是对于北方如此现状,若不办,如我大周背一重石而前进,现我大周尚为中日,大周黄昏之时,恐为骆驼之稻草也。所以这件事朝廷应该迅速开始商议,宜早不宜晚。”

    “诸位认为如何呢?”刘青伯的回答让赵婉青十分的满意,这些事既然摆在了哀家面前,那哀家便要替大周解决这个隐患才是。

    “臣等无异议!”

    内阁全员通过了这件事必须要解决的意见,接下来摆在大家的面前便是怎么解决。

    南粮北运已经几十年了,在南边土地上面有近百万农户专为这军粮而种地,变了便是砸了这百万人的饭碗,而且沿途还有着数十万的人依靠着这北上的粮船为生,稍有不慎,恐怕整个大周便会陷入战火之中。

    “哀家再给内阁一点时间,你们拟出一个章程递上来,让哀家看看可行不可行。”这影响的是大周未来的国策,一个晚上怎么能够解决呢!

    赵婉青今日只是相当于召开了一个吹风会而已。

    而且现在赵婉青手上其实是有着陈度递上来的一套方案的,也就是陈度所戏称的天人三策,其中几策,确实惊为天人,所以赵婉青打算再看看是否有着别的选择。

    第一策:针对北疆土地建立大周国营农场,运用大机器生产作业,使北方之粮价低下来。

    第二策:针对南方百万农户生存问题,所产粮食朝廷依旧收购,利用赋税等方式加速其转型向手工业等发展。

    第三策:针对数十万漕户之生机,向大海进发,朝廷出资组织其探索新的大陆,朝廷承认其在海外之领土的所有权!

    陈度打算利用这一次机会,跑步进入去世界,相比于欧洲那些所谓的船队,想想大周数十万漕户的出行,这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

    大周人对于土地的执着,那可不是吹的,这反而为大周组织专业的航海船队还要节省不少钱,这些漕户只需要简单的训练便可上船出海,而组织一支专业的所花费的代太大了,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第一次航海大发现虽然各国官方都有参加,但是都是些私人出海,而不是各国的海军!

    陈度现在就在等着朝廷那边的消息,反正陈度觉得大周借着这个契机,拿下东印度群岛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上一次你们带去了圣经,带走了黄金,这一次我将带去人民,拥有土地。

    “我全都要!”陈度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