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许我少年时 » 第十三章 硬不硬以后再说

第十三章 硬不硬以后再说

    人常说“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这话对,但是不全对。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很有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想发家致富奔小康,那就要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就像你去过高档会所,体验过高端服务后再去体验街边快餐,就会觉得这些肉身布施的女菩萨们也就那样。第一次听妹妹们悲惨的身世你哭的稀里哗啦,拉着妹妹的手说妹儿啊,恁咋这惨嘞,跟哥走吧,想拉着妹妹走出那悲惨的世界,再后面去的时候。只是觉得菩萨们的演技有些瑕疵,有待提高。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说这句话,这句话好像变了一个味道。就好像提醒人们不要乱尝试,因为那是你认知以外的钱。就算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让你偶有所得赚到了三瓜两枣,也会很快的还回去。

    都说勤劳致富,勤劳致富,道理没毛病。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吃饭并不丢人,但它只能让你解决温饱。想要实现单手开法拉利,那估计是没什么希望的。

    认知和赚钱真的有关系么,有,但不多。当然,什么时候提升自己都是不错的选择,认知这词儿自网络流行开来,就是喜欢用这词儿的人为了强调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高。说白了就是为了猪鼻子插大葱。

    hao123的创始人李兴平早些年是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兼数据分配与保障的技术人员。一个自农村出来的初中水平的毛头小子能想到自己后来可以赚到几千万吗?

    想通了这些的张若啪啪给了自己两个嘴巴子,妈的,白重生了,小了,到底是格局小了。凭借超人的眼光,能看到后世发展的路,那可都是一片片可以让自己浪起来的蓝海市场啊。可惜了,都重生了没多往前穿两年,偏偏给自己摇到了07年,再往前两年倒腾倒腾sp都能让自己飞起来了。

    回头一想,再往前两年估计也赚不到这份钱。自己一个流鼻涕的小屁孩儿给人画饼,先不说人家让不让自己进门吧,就是让你进门了等你画完估计也得给你切片研究了。这年头,往前一步叫天才,往前十步,裤裆扯了不说还得拽着蛋。

    那07年这时节自己的第一桶金去哪儿挖呢,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不还得打个地基吗?张若挠了挠头。07年的股市倒是可以入一手,捞一笔快钱,可现在就自己家这家庭条件。说服爹妈把家里的钱投到他们压根不懂的股市里不亚于说自己要退学当叛逆少年了。根本不可能实现。

    等等,看着自己手边的矿泉水瓶。张若突然想起来当年刷小破站的时候,也不是常常沉迷各种纸片人老婆。零零散散的碎片推荐好像有一期讲的是去金矿边上卖稿子卖水的故事。卖水不可能,自己家里没这资源,没这条件,自己是骡马人,不是罗马人。

    现在的人还是喝饮料的偏多,后世各种街头巷尾忽悠宝妈们加盟的奶茶店好像还没有如雨后春笋般的此起彼伏。一说到奶茶,现在人的脑海里想到的都是什么喜茶、贡茶、奈雪的茶等等。其实当年中学附近已经有了奶茶基础,张若记得当时学校附近就有,避风塘。

    当时的张若喝过,但是不太喜欢,架不住当时这玩意儿代表时尚和潮流。虽然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开窍。但是身边的好哥们儿喜欢的姑娘都往这里面跑。身为僚机的张若只能被兄弟们拽着进去坐坐。他也不消费,全靠帮兄弟们撩妹蹭着喝。

    奶茶这玩意儿南北都有,张若所在的地方是蒙古族特有的咸口奶茶,基本上是叔叔大爷们的偏爱。小年轻们则是更喜爱自台湾省传过来的甜口奶茶。一但一个物品被贴上潮流。那么它的割韭菜能力,哦,不,吸金能力一定不错。

    奶茶最初往里添东西就是台湾省春水堂的店员突然奇想,把木薯粉圆加入到奶茶中。结果发现,这种连喝带嚼的奶茶比干巴巴喝的奶茶更好喝。于是就把它添加到了菜单上。并宣称自己就是珍珠奶茶的创始人。与此同时,台湾省的另一家茶铺翰林茶馆就不爽了。说自己才是发明者。两家店还为此打了十多年的官司。

    珍珠奶茶随后风靡全球,与珍珠的这种小料的加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珍珠给奶茶注入了灵魂,Q弹软糯的口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珍珠的原料就是木薯淀粉。珍珠的加入,打开了往奶茶里加小料的思路,也成了奶茶里最经典的小料。有了珍珠的加入,头脑灵活的的商人们发现完全可以复刻这个思路,只要把各种小料加入到奶茶里,就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品奶茶。

    后世那些代表所谓高端的的奶茶就不说了,就说平民之友蜜雪冰城,凭借一首有些洗脑的蜜雪冰城主题曲和多年极致性价比聚集起来的人心是许多学生党的快乐回忆。

    投资小,见效快,在这个人均工资800-900的年代,还能病毒式营销宣传拉着人搞加盟费,这就是一个风口啊,凭借后世的各种营销套路和层出不穷的升级款奶茶,现在纯洁的有些可爱的人们拿什么跟自己斗,那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啊。等到市场饱和后,完全可以把这座日渐匮乏的金矿甩手给后来人,自己站在旁边开始卖稿子卖水去做小料。张若一边想着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

    先搞奶茶,然后去股市捞一笔快钱,做大做强,后面再打造自己的生态网络,低端的企业割小韭菜,高端的企业割风投的韭菜。高大上的饼一画,就等着韭菜们给自己挥舞镰刀表演的时候了。

    自己上辈子虽然不炒股,但是偶尔跟领导们吹水闲聊的时候也会说到这些。一提起07年都在那摇头叹息,说自己当年被半夜鸡叫吓破了胆,以至于上证翻倍从3000多一路飙到6000的时候没有入场,生生错过了实现财富自由的好时候。一边说一边还拍着张若的肩膀说现在的年轻人老是喜欢强调精神、强调钱途,喜欢躺平。完全不想着自己给公司创造了什么,要多讲奉献,要想到领导前面去,不要戳一下蹦跶一下。

    张若身为一介韭菜只能是一边点头附和可惜了一边心里暗骂想到前面最后还特么不是用第一版,你舔甲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老子奉献的都是头发和脑细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