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启明兴 » 第23章 三推而受天子立

第23章 三推而受天子立

    一个大的公司在换掉新的老板时,底下的员工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这个老板的性情如何,会不会如前任那般为员工着想,使得公司有更好的未来。还是变本加厉,压榨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亦是公司内部腐朽和退步,而无潜力可言?

    这都是许多员工考虑的众多因素。

    一如当下的朱明集团,上任老板朱常洛做了三个月就“被动”卸任了,长子朱由校即将接任大明集团的领导职务。

    下至朱明集团的普通员工,如京城等地的百姓商贾小吏,上到中高层官吏人才,如各地县令,午门外的各部尚书,还有内阁众成员。难免都想尽快的了解到这个新领导的为人。

    献媚也好,以作“从龙之臣”,趋利避害也罢,以免朝代更替时深陷牢笼…

    而做此事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新领导是怎么做事的。

    所以,自泰昌帝这位朱明王朝前任老板离世后,处于紫禁城内的新老板朱由校的每个举动都引起了宫内外人的高度重视。

    令太监魏进忠设立内厂,整治宫闱,使西李、郑贵妃,这两位皇宫内身份最贵,亦会对之产生影响的妃嫔移宫。这说明储君开始清理宫内的杂乱势力,想让万历帝末期开始纷乱的紫禁城彻底收归于手,毕竟他才是紫禁城未来的主人。

    再单独朝见方从哲,以专门设政事堂。虽是无权之位,但能随时得见天颜。可以预见,能入政事堂者,其之地位自是高贵无比。由此可见,新老板还是很重视老员工的,就算老员工退休了,还能继续为朱明集团发光发热。

    ……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泰昌帝驾崩,皇长子朱由校储君至地位无可撼动。且自当日到现在的二十多日时间里,将皇长子所做的一件件事情连接起来,一个宽厚不失原则,有追求而不脱离实际的少年储君的形象正在逐渐变得清晰。

    当正直可靠的袁可立在紫禁城外,高喊一句“皇长子当为尧舜”时,朱由校的形象更加丰满了。

    袁可立不可能是“托”,朱由校更请不动这位连他皇爷爷万历帝都不给面子的谏臣充当“托”,他只能以事实来告诉袁可立,告诉所有人。

    他朱由校即为储君,大明朝即将走马上任的掌舵者,有信心有能力驾驭好大明这座马车。只要说的是对的,为大明社稷好,他亦有胸怀面对各处的批评意见,广开言路。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袁可立在见到朱由校后,并悉知朱由校的处事之法,于弹劾之事,主动为之“背书”了。

    这也宣布着,为新皇登基的造势开始了!

    “皇长子当为尧舜!微臣(草民)请皇长子登基!”

    文华殿殿议后两日,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充斥着京城大街。商贩走卒,士子官吏参与其中,万人空巷。

    以英国公张惟贤为首者,受先帝遗命,再表民意,以入宫,请见朱由校,请之登基。

    当日,朱由校便推脱说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担当重任。

    第二日,张惟贤等人再次入宫,朱由校再辞之。

    转眼到了第三日,文华殿内,看着来到殿内的朝臣们“满怀诚恳”的模样,且事不过三,朱由校知道这次不能再像前两次那样推脱了。

    想着思索了数日的说辞,朱由校从自己的座位上离开,接过张惟贤手中的劝进奏书,一扫众人,满是感叹道:“劳众卿爱戴,孤思索再三,为大明社稷,又有先帝遗命。孤不敢再辞尔,勉从所请!”

    “储君圣明!”

    殿中满是恭贺,尤以杨涟的嗓门最大。

    皇长子朱由校这段时间的表现虽说可圈可点,但虚心纳家,于他这些东林党人,一如泰昌帝在世般受之于重用,如令他杨涟过两日巡视辽东,便是证明。

    在杨涟等东林党人士的眼中,朱由校继位,也就意味着东林党人的另一个春天来了!

    进而,至少在目前,东林党人依然是朱由校的坚定支持者。只是未来,谁又能料的清呢?

    正式接受了群臣的建议,接下来便是为登基做准备。

    在夜间回到慈庆宫后,王安又亲自给朱由校另行讲解了一番程序,做最后的确认。

    “殿下,英国公等人早就在数十日前为殿下的登极做准备,地点就选择乾清宫,您看如何?”

    朱由校觉得并无不妥,看了眼于灯火下王安那有些发黄的皮肤,略带困乏道:“就这么办吧!”

    “登极诏已由翰林院草拟,以做最后的修改,明日即可送入宫内。”王安再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劳大伴费心了,明日还请送到孤这里。”

    王安卑谦道:“为殿下做事,是奴婢的荣幸,最后还有国号,这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刘尚书于阁臣商议出来的,还请殿下过目!”

    说完话,王安就从袖筒里拿出了一张上好的宣纸,上面工整的写着数十个大字。

    通过这段时间对书法的练习,加上梦中积攒的经验,朱由校能看得出来,书写此字者,书法造诣自是不浅,竟还给他某种熟悉之感,似在看过的某册奏本中看过。

    不过,此时的朱由校无法顾忌这些,他的目光一一扫过,最终定格在中间的两字国号上。

    天启。

    皇帝,乃天下之主。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始皇帝”后,直至明的所有朝代,都以皇帝为最高象征。

    而能证明皇帝身份者,也是取信于民的凭证者,无外乎是玉玺,符牌和印章。

    当天子向天下下发诏令时,多会用天子专用之“印”,以证明其之身份。

    掌管此物者,不是别人,正是宫内的尚宝女官,又称之为女君子,或是女太史。她们不参与宫廷斗争,只为皇家保管玉玺,按照玉玺使用规则,再行防止滥用。

    除过尚宝女官外,还有尚宝司负责管理使用,尚宝监以监督之责。

    作为尚宝司司丞的袁可立就在此工作。

    国号选定的消息传来,袁可立停下了手中的活头,愣了愣,然后朝着文华殿的方向,似乎看到了前几日见的的高瘦身影。

    “新的朝代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