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贵和堂 » 第九十九章 拆散

第九十九章 拆散

    贵和堂里,玉叶找到母亲赵香,说要去赵庄姥姥家,顺带着接七女回来。

    赵香瞥了眼案上摆放着的自鸣钟,也到了老七该回来的时候,就答应玉叶去赵庄,嘱咐她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玉叶见母亲答应了,满心欢喜,雀跃着跑出院子,招呼根生套车送她去赵庄。

    坐在骡车里,玉叶心事重重的样子,她掀起轿帘,和赶车的根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根生哥,又有人送来聘礼提亲了,你知道不?”

    根生‘嗯’了一声,心里感觉酸酸的痛楚。

    这些年的朝夕相处,他知道玉叶的心思,自己也很喜欢她,但一想到她是贵和堂二小姐的身份,就觉得很自卑,很无奈。

    “我不要嫁给别人,只想和你在一起。”

    玉叶鼓起勇气说着,羞红了脸颊,随手放下轿帘,她在等着根生的回应。

    然而过了好久,根生都没有说话,玉叶忍不住又掀开轿帘,道:

    “咋不说话,你是咋想的,倒是说句话呀!”

    根生喃喃说道:

    “俺……俺配不上你,咱俩不会有结果的。”

    他很清楚自家的条件,再有就是根深蒂固的,门当户对这观念,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根生这般怯懦的表现,让玉叶生气了,跺着脚让他停车,跳下骡车,跑去了路边的树林。

    根生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叫了玉叶几声,不见她出来,只好过去找。

    玉叶依靠着树干,撕扯下枝丫上的叶子,一片片丢在地上,见根生找了过来,便抬头对他说道:

    “根生哥,咱们逃吧,去个没人认识咱的地方。”

    听了这话,根生露出苦涩的笑,他知道生活的艰难。

    玉叶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道:

    “我去找老舅要些银子,他会给的,咱们做些小买卖,一样过得丰衣足食……”

    根生听了有些心动,幢景着玉叶所描绘的生活,但他忽然又想起,董家对他家的恩惠,又有些犹豫,喃喃着说道:

    “真要是这样,你爹娘还有老太太,不知道要急成啥样,他们对俺家有恩呢!”

    玉叶赌气不理他。

    根生还在自言自语着,说道:“还是从长计议,不能伤了老人的心。”

    “那你找媒婆来俺家提亲呀。”

    玉叶这样说着,又有些兴奋,接着说道:

    “爹最痛我了,我悄悄跟他说说,没准儿能答应,还有奶奶那里,我叫老七去对付,奶奶一准儿答应的,就是俺娘那里……”

    玉叶打开话匣子,叽叽喳喳地说着心底的谋划。

    此时已是日上三竿,赵庄返回的董七女,一路小跑着奔进贵和堂。

    赵香见儿子一人跑回来,却不见玉叶的人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问道:

    “老七,你二姐呢?她接你去了,咋没一起回来?”

    “没见到二姐,我从小路跑回来的。”

    董七女丢下这一句,便着急忙慌的跑进厨房,找吃的东西去了。

    七女已经到了,似乎总是吃不饱的那个年龄。

    赵香心里犯起了嘀咕,走出院子,问了下人才知道,是根生赶车送小姐去的赵庄,现在还没回来。

    听了这话,赵香顿时气得脸色苍白,但却不好发作,转身回到内院,来到董老太太的房间。

    给老太太说起了,玉叶和根生去赵庄接七女,这会儿还没回来,担心两人做出荒唐之事。

    董老太太自是知晓,这事不能声张,随口说道:

    “这事好办,明儿个找个由头,打发根生走就是了。”

    “等不得明个儿,一会儿他回来,俺就打发他走。”

    “这样的事儿,用不着咱娘们家出面的。”

    老于世故的董老太太,给儿媳出着主意;

    “随便找个商铺掌柜,不显山不漏水的就能打发。”

    赵香不解,看向董老太太,等着她的下文。

    董老太太似乎已经有了主意,若无其事的说道:

    “这事儿急不得,要一步步来才行,你先叫人把善政给我喊来,剩下的俺来处理,你就甭管了。”

    赵香不好再说什么,出去叫人喊来董善政,她也回到屋里坐下,静观其变。

    董善政来到老太太屋里,坐在下手,等着老太太的吩咐。

    董老太太不动声色的说道:

    “根生这孩子挺机灵的,在院子里赶车,怕是耽搁了他的前程,不如就放出去,学些生意上的事儿,以后或许能有大出息。”

    赵香听了董老太太的话,先是担忧,想明白之后,已是暗自赞许。

    而董善政却还有些纳闷,今儿个老太太这是怎么,忽然关心起赶车的根生来。

    心里这样想着,便顺着老太太的话意,道:

    “娘的意思是,让根生去和五哥学些账房上的事儿,学有所成之后,再放他出去顶门面?”

    这是董善政自己的想法,新收的铺子,都还没有配账房,他心里还在想着这事儿,便随口问了一句。

    董老太太却连忙摆手,道:

    “根生虽说上过几年学堂,却还未到学账房的火候,不如先找个商铺,让他从伙计做起,励练励练,有所长进后再说。”

    董善政这才听明白,老太太是这个意思,这与他心里想着的,商铺缺少账房之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顿时就没了兴趣。

    心里依然思虑着,两个铺子配账房之事,对董老太太说的话,只是不时地点头‘哼哈’应付着。

    董老太太并未理会儿子的心不在焉,末了说道:

    “县城粮铺的于掌柜,为人老实厚道又实在,也还算开明,不如就让根生去他那里,先从伙计做起,你觉着咋样?”

    “那就去粮店于掌柜那儿吧,他那里正缺人手。”

    董善政随口答应着,随即站起身来,道:

    “娘,要是没别的事儿,我就先忙去了。”

    “刚刚跟你说的这些,抓紧时间办……要不,过晌午就让根生进城。”

    “知道了娘!”

    董善政答应着,退出屋子。

    赵香看着丈夫走出院子,这才开口说道:

    “娘,县城这才几步,能拦得住吗!”

    董老太太露出几分无奈之色,道出了她的苦衷;

    “别的商铺掌柜,俺也不认识,只有这个于掌柜,是你公公当年使唤出来的老人,老太婆我说的话,他还能听……”

    “等过些日子,俺给他送个信儿去,让他找个由头,打发走了根生,这事儿就算结了。”

    赵香听明白婆婆的用意,心中窃喜。

    而当天下午,根生果然被派去了,粮店于掌柜那里去做伙计。

    根生以为得到东家的赏识,暗自兴奋了好一阵子。

    到了粮店之后,做事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然而好景不长,粮店里的那些伙计,即便是跑街打杂的下人,包括于掌柜在内,没一个不找他的麻烦。

    店里所有人都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专找他的不是。

    根生在粮店仅个把月,就干不下去了,主动离开粮店,从此没了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