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贵和堂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励练

第一百三十六章 励练

    骡车行驶在通往省城的官道上,吴经民和赶车的柱子,分坐在车辕两侧。

    董七女坐在车箱里,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无聊之际,偶尔会掀起轿帘,瞧一瞧路边的景色。

    玉珠早已没了刚出来时的兴奋,这会儿卷曲在骡车里,轿帘都懒得撩一下,没心情欣赏路边的景色。

    了解此次励练的真实情况,仨人显得有些沉默。

    反而是赶车的柱子,没那么多心里负担,显得异常兴奋的样子,这会儿在指指点点,吹嘘着当年,他在这条路上的英雄壮举。

    少不得添油加醋,将他自己描绘成了,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

    老话讲‘做贼三年,不打自招,’柱子一时高兴,就连当年火烧教堂的事情,也给抖落了出来,居然还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

    董七女听了,随口提醒了一句;

    “柱子叔,您讲这些,不怕传出去人家翻案啊!”

    柱子先是一愣,随后就瞪起了眼珠子,歪着脖子理直气壮的说道:

    “翻啥案,老子就说是吹牛逼败火咧,咋的!不行呀。”

    “行,行,你老人家先别败火了,咱找个地方歇歇脚呗。”

    董七女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缠,连忙岔开了话题。

    “前面就是马山镇,咱去镇上吃午饭,到那里在歇着。”

    柱子这样说着,心里也明白,当年火烧教堂属于人命关天的大案,便不再提及此事,反而和经民唠扯起了家常;

    “吴先生是俺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呢……”

    车厢里的董七女,身子依靠在软垫上,乜斜着侧旁的玉珠。

    这会儿她换了身衣服,不再是小丫头打扮,发式也重新打理过,表现得很是淑女的样子,配上质地考究的丝绸服饰,已然大家闺秀的风范。

    新衣服是董七女在县城,最好的估衣店给她买的,玉珠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只是穿在身上以后,却又有些别扭,感觉穿着有些束手束脚,就想找回原来的衣服换下来。

    原有的那些衣物,早已被七少爷丢掉了,无奈之下,抱怨几句之后,也就打消了念头。

    骡车驶出县城这一路上,玉珠都没怎么说话。

    董七女知道,她是为这次励练,在为自己担心呢!

    这小妮子什么都好,就是过于要强,以为无论什么事情,她都可以替少爷分担,却根本不会考虑,之所以要这样励练目的是什么。

    这会儿她的心里,恐怕只会觉得,让七少爷做四个月的伙计,很不公平。

    董七女很了解玉珠的心思,知道她出来一趟不容易,希望她能开开心心。

    于是,伸手揽过她的肩头,在她耳畔悄声细语,解说着出来励练的目的……

    难得有此耐心的董七女,可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其所能打消着玉珠的顾虑。

    明白此次励练的深层含义,知道是为了七少爷,将来执掌贵和堂的生意打基础,自己可不能拖少爷的后腿……

    了解内情的玉珠,逐渐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不由得幻想起来,若是七少爷执掌贵和堂,那时候会不会娶自己进门……但至少不会赶她出门的吧!

    前些日子,听太太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有意打发她出嫁……玉珠不想就这样离开贵和堂,但以后会怎样,却又很是迷茫。

    ‘活在当下,这会儿考虑以后那些不确定,只能是平添烦恼罢了。’

    玉珠调整着自己的心态,极力不去想那些烦心事。

    看到玉珠情绪有所转好,董七女和柱子商量着,要去灵岩寺游玩一天。

    玉珠立刻表示赞同,吴经民却表现淡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而赶车的柱子,则是显得有些为难,想去,又怕耽搁赵四交代的差事。

    董七女见柱子有些犹豫,便开始软磨硬泡,甚至威胁着说要自己雇车去。

    柱子无奈,只好妥协,答应转道灵岩寺,然后从另一条路去省城。

    在马山镇吃过午饭,柱子赶着骡车掉头往东,直奔灵岩寺而去。

    庙前的空地安顿好了骡车,几人随着众多善男信女,走进寺院那宽大的庙门。

    大雄宝殿前早已是烟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

    众多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虔诚的对着泥朔金身的菩萨,顶礼膜拜!默默祈祷着菩萨保佑,达成所愿。

    人们的遭遇各不相同,所许下的心愿,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繁琐!

    或许正因如此,有心人担心菩萨忙不过来,于是,便有了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应运而生。

    几人拜过了菩萨,饶过大雄宝殿,远远的就能看到,耸立在半山的辟支塔。

    柱子饶有兴致的给几人讲解着,灵岩寺的名胜古迹,塔林、千佛殿、五步三泉、镜池春晓、袈裟泉……

    柱子说得最多的,便是神秘莫测的铁袈裟,据说是在修建寺庙的时候,地下涌现出这件铁袈裟,其上的水田纹清晰可见……

    他来过这里好多次了,这会儿讲解起来,头头是道。

    玉珠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得知这灵岩寺有一处泉水,是济南府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甘露泉。

    据说用这里的泉水煮茶,清香宜人,可延年益寿呢!小丫头似乎对泉水更感兴趣,拉着董七女找甘露泉的位置。

    ……

    游玩灵岩寺耽搁一些时辰,董七女一行人赶到省城济南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

    柱子赶着骡车进城,驶到城里一处宅院前停下,显然事先早已得到了指示。

    看守宅院的一对老夫妻,看到门前停下一辆骡车,老汉快步迎了出来,道:

    “七少爷到了,屋子早已收拾妥当。”

    董七女正在疑惑之际,柱子给他介绍着说道:

    “这是看守宅院的董伯、董婶,早年跟着老太爷讨生活的,如今年纪大了,东家安排在此看护宅院,颐养天年。”

    提到东家,董伯夫妇两个,满脸尽是感激之情。

    夫妇俩膝下无儿无女,在贵和堂董家服务一辈子,如今老了干不动了,董家没有弃之不管,而是让夫妇俩看守这处宅院,也算是给老两口找个养老的地方。

    众人七手八脚将车上的行李物品,搬进了正厅堂屋。

    刚刚安顿好,接到消息的赵尚文就赶了过来,先是问了柱子路上的情况,随后才走进堂屋,来和外甥董七女见面。

    赵尚文常年在省城打拼,只有逢年过节才回乡下。

    因此,董七女和三舅见面的次数不是很多,就显得有些生疏,不像和他老舅赵四那般亲热。

    赵尚文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他在和外甥闲话几句之后,随即便吩咐着柱子,明天一早就返回贵和堂,给家里人报平安。

    至于外甥此次励练的安排,赵尚文让他休息一天才进行,而且,象征性的征求着外甥的意见,道:

    “第一阶段去杂货铺当伙计,你可有啥想法?”

    听到三舅的询问,原本就牢骚满腹的董七女,就有些委屈的说道:

    “我还能有啥想法,只能任人宰割,听从安排的份儿呗!”

    赵尚文略显尴尬的笑了笑,尽管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励练计划早已安排好的,他也不能擅自更改。

    而有些话却是不得不说;

    “老七!打今儿个起,你和董伯董婶住在一起,如若有人问起,董伯董婶便是你的亲爹亲娘。”

    董七女听了这话儿,瞪大了双眼。

    赵尚文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摆了摆手,接着说道:

    “董伯董婶辛苦劳作大半辈子,他们是普通寻常百姓,所以你以后的穿着,也要符合现在的身份才行……”

    “也就是说,从今儿个开始,我就变成伙计了呗!”

    “这些个励练流程,可是打你太爷爷那会儿,就已定下的规矩……”

    赵尚文不厌其烦的讲解着。

    董七女耷拉着脑袋,一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