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朱慈炲 » 第五章 练兵一月

第五章 练兵一月

    流民产生于天灾人祸,天降灾难,田不产粮,北方士子乡绅不放粮以济世,官员贪振灾粮,上下其手,百姓那还有活路,唯有做流民或造反。

     至于南方的,没有什么大灾,虽然受官员士子乡绅的剥削,但整体还是能过的下去的,也没到卖儿卖女,除非世有人祸,相比较于北地汉人,南方汉人的生活就没有那么多苦难了。

     北方汉人天降天灾,人有胡妖鞑虏寇关进关,又有人祸私吞振粮,南方只有人祸,没有妖做怪,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很少会反,以南方为例子,只有士子乡绅兼并田地及人祸。

     朱慈炲也不想让南方动乱,可不动乱起来,他如何发展,只有动乱,他才能更好的隐藏在暗中发展,崇祯亡国不远了,1635到1644年还有九年时间让他准备,真等到鞑虏女真入关,他这朱家后代就离死不远了,崇祯不行,那他朱慈炲自己上。

     每一天,朱慈炲都在思考着如何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他连城都出不去,唯今只能靠着赵四海帮他先探路了。

     这一天朱慈炲来到王府北处白带墙一片空地上,这里是王府外扩后面,在不远处有一栋栋两层木建营楼排例有序,周边还有很多工人在修建,营房后头则引入了一条小流。

     朱慈炲感慨,华夏古代建房很容易,只要有木头,在木匠们的分工努力下,一座简易的木楼就建成了,他这几天时常来此处,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样,这二十多座房子也快到了建好之日,在旁边还有些因人祸而流离失所的青少年帮着木匠做活。

     城里本就有些行乞身体健全的青少年,朱慈炲这段时间游玩府城,便想着将建昌府下各县的这些人召来,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这些招来的人是建昌与其下四县流离失所的穷苦人家,人数也不多,也就两百青少年,至于他们原本的家人则是被他安排在了城外。

     对于益王府招收建昌城及四县流离失所之人的事,赵四海上报京师是益王可怜穷民,出资安顿,因流匪增多为保王府,在征二百为护卫拱卫王府,以保王府周全,益王年幼,臣心不安,此皆臣之意,以此保益王嫡子周全。

     长史府那边,也如实将情况上报,收留五县难民,乃仁慈之举,又增卫队二百以资其生,世子大德于建昌及四县难民。

     明朝藩王卫队从以前的三千人一减在减,到了此时的益王继承人身上也就六百人,王府庞大,日夜更要有人巡视,压力很大,那怕是有钱的士子乡绅都有护丁几十上百。

     如今盗匪纵横,加强一下保护并无什么出格的事,现在那个王府不收点护卫,保护自己那真说不过去了。

     三日过后,这座小形的护卫队营地也就落成,他们则是与原王府六百护卫分开,想要练兵就得这般。

     朱慈炲通过这段时间收买人心,让长史府心软了,让守备千总们心软了,让太监总管归附了,区区两百人,让心软的人也不会说什么,拿了我的财,还不肯为我说几句话。

     这二百人与王府卫队的用度是一样的,非要说不同,那就是吃的会好点,多加肉,住的是新建的木房,穿的只是普通的卫队甲衣,拿的是木柄铁头制长枪,比王府那六百护卫队的装备还差。

     当这排房子建成后,这群青少年经过多日调养身体以然不是刚来时的那般受弱不甚,从前连鸡蛋都没吃过,这十日来顿顿有肉,那能不肥点,在帮木匠们建下营房,他们的身体到是强健了许多。

     训练是什么,以前朱慈炲也是参加过军训的,对此还是有些心得的,站军姿,报数,列队整齐,听口令等等等等。

     这群人没有一个是识文断字的,想要让他们学,就要先让他们喊口令站军姿守军规。

     朱慈炲一步步来,这些难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吃过好的,而朱慈炲给他们吃给他们住照顾他们的父母,又有响银拿,就算朱慈炲让他们死他们也愿意。

    军训开始了,朱慈炲先让他们报数,三十人一队,七队三排的报一直报,数数三十。

     :“你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本王现在开始训练你们,我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你们有七队人,一队三十人,七队二百一十人,那里有我安排的七队格子,你们站到格子中的格子,只要你们谁训练好,我就升他做班长副班长加银子,而不让我满意的队,中午只能吃一饭大米饭,听到了没”。

     一群没经过训练站队站的歪歪扭扭此起彼伏的青少年们声音比较嘈杂回道:“听到了,是…………”。

     朱慈炲举着柳条大声道:“大声点,早饭没吃吗,喊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大声点,不然中午全体吃白米饭,不加菜不加菜,连汤都没的喝”。

     听了朱慈炲的话,青少年们不由颤抖一下,这要只吃白米饭怎么吃,一众人高喊着:“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朱慈炲心悦点点头道:“这次还算整齐,下一次回答我时,要喊听到了,我问你们时要喊到,你们若有事就喊报告,点名时要报数,当然,现在我们一步步来,你们现在也不习惯,现在你们全站到方块格子里面去”。

     这么一群文盲青少年不好教,十岁的朱慈炲若有所思的想到,为了让他们列队整齐,他还特意让木匠师傅们按照他所画图纸摆好了七队各三十的格子,十人一排分三排。

     这样做也是朱慈炲有意为之的结果,一排就是一个班,三排就是个排的编制,让他们入定制的格子中,双脚按照格中的脚印站着,这样显得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很快的二百多人就站入了格中,耳边传来了朱慈炲的声音:“好了大家现在看看脚下,有脚印在上面,现在每人按着上面的脚印站上去”。

     站军姿脚站到了,然后却不止这些,还要让他们站如松坚如铁,风吹不动小眼动。

     朱慈炲很满意自己的设计,你要是跟他们说怎么做,那得到猴年马月,若是有了个标准,这一切就快的多了,二百余人手舞足蹈双脚稳稳站在了大脚印内。

     “都不要出声,没我命令不得说话,现在看我站,双手向下贴着双脚”。

     二百多人听到朱慈炲的话,一下安静了下来,看着立挺挺站直的朱慈炲,也是照猫画虎,虽然还是有些不标准,但都学的很好。

     “不错,就这样,保持不要动,你手要平放贴双脚,别握着,对就这样,站好了,我说没说动就不要动,那个谁叫你动了吗,给我站好…………”。

     早晨的阳光下,朱慈炲幼小的身体在这群站立的青少年周边走动着,七个方阵,一字排开,而朱慈炲则是围着这一圈子人观看严肃管教。

     在这场站军姿的训练中,朱慈炲是教练,其实全是学员,他拿着条柳鞭,一但有人不站好乱动,就给他来一下,以他现在的力气也打的不是很疼。

     就在朱慈炲带着众学员们在练站军姿时,在不远处,两个身影却向着这里观望,这两人一个姓杨一个姓安是王府长史司的左右两位长司。

     安长史道:“我说杨劳兄,我都跟你说了王爷孩子爱玩,你还偏不信,他一个孩子只想多找几个人陪他玩而以,只要不出城,我们做长史的又何必为难小王爷呢,你看这站的那有一点是在练兵,我跟你说,你没见军营中的训练,那都是刀枪箭雨”。

     杨长史若有所思道:“安庆兄言之有理,不过孩童而以,量这些孩子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这样他们陪着王爷玩也好,总比到街上去还要请千总们保护”。

     安长史点头道:“正理,我等还是去做事吧,听说小郡主病了,还得多加调养,我等这些不受待见的官员,除了做这些也就没什么可做了,走吧”。

     长史府负有教导小王子之责,小王子这些日子还很听话,只是爱玩了点,但人不坏,还懂的出资收留五县近两千多无家可归行乞之人,是有仁义善心。

    两位长史没将这一切放在眼中,十岁孩子懂什么,轻视一翻转身离去。

     对于十岁孩子,王爷爱学习时自然会传他们,而只要考核过关,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对他们而言士途以是遥不可及,身为藩王长史纯粹是在养老,想进一步的话只有王爷们造反,他们举报,做个二五仔升他一两级,也就到头了,毕竟皇帝也不喜二五仔,虽然这些长史们身肩监视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