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朱慈炲 » 第三十八章 朝会后开动

第三十八章 朝会后开动

     朝会进行两个时辰,到了午时,这一次朝会才终于结束,官员们散了,回家布置。

     也就在朝会结束之后,城门开始封锁,武备司一队队人员走上街头,商铺关门,人员归家。

     朝会结束,朱慈炲回到书房办公,事情多了有点让他无法适应,大方针给到了下面,但总是有些担忧。

     :“伴伴,前几日让你从北来灾民中择取万卒,可调来建昌城”。

     “回王上,以然择出壮汉一万人,并驻于北城三局附近建立营地”。

     :“命令营地开始后进行训练,效仿新军营地训练方试,从六卫中调十个教官一百武备卒,午时前三个时辰军训、午时休息、午时后上课,让书铺印刷场仿照以前本王所编书籍进行文事教导,另以从前先生之人为教导师,在征召一百识千字文之人为教师”。

     年前时,在南方正庆祝年节,而北方的那些灾民以进入了建昌府,人数又于江西北方吃了万多人,到了朱慈炲时能到抚州建昌者还为他留下了四万男女,无有老人儿童。

     :“有女一万人,从其中取四千,让新军营地的女子医护班分成班教导她们军士护理”。

     赵四海刷刷刷的,在小本子上写着,等朱慈炲说完在做答应。

     :“前些时日不是有个杂剧班吗,取一千姿色最好女子学习其术,本王有大用,这五千女子一并调往北三局营地,另建护士营、杂戏营,两营在选两百女子进行选练”。

     “让杂剧班用心教导她们,还有五千女性,本王产业众多,便成立一家丝绸,从蚕丝到成衣染色抽取一千女子做其事,在立一服坊、一酒坊、一毛皮坊、选八百壮女成立两营训练,训练按男兵一半进行就可以,四五千女子充入其中,这四坊全建原地点”。

     赵四海道:“王上,这么多作坊,可能会有很大亏损,而余下两万男子又当又何安排”。

     朱慈炲道:“没事,本王现在不缺那点银子,记住多做民服,贵服、生产酒水、收集毛皮做衣,至于余下两万男子,择年岁最大与十六以下万人分散充入军器局、兵仗局、水泥局以做劳力,女工作坊与万名三局劳作者俸禄皆一两一月,包食宿”。

     :“余下一万人,就交由黑夜密探,成立一支五位千总一万人黑骑卒,地点就选作坊为营地,你要如何训练本王不管,但要在本王将来用到时,能展现其利”。

     “尊王上令”。

     四万人,一万成立如同新军营地那样的新军,这些人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及文化训练。

     密探之骑一万人黑旗军。

     朱慈炲吩咐,赵四海全部记下照办,在安排人手去做这件事,这四万多人只有一万被调到了建昌城外,而是在新城县境内的一处无人地带。

     看了下赵四海,朱慈炲有些不忍道:“万人新学员、四千军护、一千杂剧班由本王亲自主导,四大作坊你找些熟知此道之人进行培养,黑骑卒就立在那四座坊周边看护行训练,不得有欺压”。

     一应下来,一场新的调动开始,本来于那处隐蔽建立隐藏灾民的地方开始了调派。

      留在原地的赵四海将朱慈炲所述记了下来,按排工作,赵四海很喜欢忙碌的日子,每次朱慈炲有什么安排他都会安排的很好。

     万人新军、四千护士、一千杂剧戏女还得他新自指导,当然他指挥部下们进行操练就成,真理在于实际。

     “奴这就下去办差”。

     建昌城中,最先行动,户部农部在武备司保护下开始了一场普查人口财产农田利器的大行动。

     商部左待郞上官宣家中,待郞上官宣之兄长是上官家家主,今一众家人正围着四十多岁的秀才现在左待郞上官宣转。

     上官宣道:“兄长诸位长辈后辈,如今朝庭新政,我们应当配合,一会户部农部及武备部人员上门时切记莫乱来,只须照办就是”。

     上官家主上官次道:“二弟你这都做了一次左待郞,难道无免我等税收,田税如此以后只能小赚了,这兄长认了,可是我上官家,各脉人丁家大业大家丁丫鬟五百人,这可如何事好啊”。

     上官宣一想,是家大业大,上官家一脉十五家,主家就是他们,府中有家丁护卫丫鬟一百多人,家人三兄弟三家二十六人包括了妻妾儿女,而他则将全族算了进去。

     上官宣有办法,道:“兄长莫急,宣弟以有应对之计,户部记时将十五家各为一户,各家人各家算,财产的话依照他们现在所管理的来交册子,本来就是他们在管每年交一些红利,一来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农部也皆如此报上田产,武备部来时各家不要反抗,若反抗恐有灭族之祸,顺之交出利器就是了,虽形同拆族,但那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还是我们这一脉主持上官族,有宣弟我照料谁敢反对兄长族长之名”。

     上官家主抚顺了下胡子平心静气道:“还是宣弟有法子,就按宣弟所说去办,吩咐各家不得生事,一切顺朝庭来办,好在前些时日售出万田,不然这田税就赚不了多少钱了,三弟你说什么时候新城建成商铺可交付啊”。

     上官宣道:“我看王上招募做工百姓,新城工地有三四万人,三班轮流十二时辰不停修建,应当无需两月就可建立,到时我去找找赵公公的关系,让他安排最好的商铺给我们”。

     “一切靠二弟了,这官买的值,不然无官此时一身祸啊”。

     兄弟几人与族老们突然你看我,我看你,忽然大笑起来,重振先祖上官家的威名似乎命中注定,要靠新王上。

     上官宣离开了家,回到自己工作的衙门办公,各家内都发生着如同上官家中所发生的一切,谣言动人心,官势动人心,家中有官就是官籍。

     特权虽然没有了,但他们可以装作看不见,田产银两没了,好一阵让他们肉痛,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朱慈炲有刀枪,谁敢反抗。

     午时过后,官员们开始排查,户部农部武备部一同开始。

     这些人生在建昌城中,对建昌城各府邸有什么产业知根知底,户部排查后按人口收税,超过十人则增倍,但他们有钱,还是出的起百人一年百两税。

     除了这些,还要将他们的产财统一算计,这里没有所谓的分支,只有一户记人家,要有分支一说,可是不能搬上前台。

     在户部排查中,人口由知府衙门上交的人丁一万户,变成了人丁五万户,由六万一千人变成了十七八万人,整个建昌城就爆出了新人口,也就是家丁丫鬟等等一类人,他们要是不被排查,那建昌城人口也没有这么多。

     官员家族府邸,还有商户百姓青楼都做了记册,而民间没了贼籍商籍匠籍等等,统一民籍。

     户部排查宣传三籍论,人们知道了现在的户籍成了官军民三籍,但官籍下还有士人这一似籍非籍之籍,本来庞大的户籍论一下子成三籍论。

     户部一天之内,在整个建昌城,收取了第一年人头税,建昌城中除开老幼,收取了五万两税银,第一次收税上门,明年收税得自己去交税。

     随着户部外,农部也走访开始,记录下各户田产,农部从户部接手记上的田亩,又特意寻问其田产,寻问后自会去理查其田。

     这一翻排查,收录了一百五十万亩田,当然并非只有在建昌府,还有的田在六府或是在七府之外。

     农部走了,武备司来收缴各府利器,整个建昌城中从各府与百姓家中搜出了刀七千枪四千,都是曾经家丁护卫的利器,从今以后想要利器守家,必须报备武备司,还要交税,交武器税,这还是朱慈炲后来派人通知军阁总理吴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