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281章 名臣

第281章 名臣

    随着江辰征集并武装党羽暂时坐镇云仙城镇守抵御西陇道妖族势力,刘义隆呈兵北伐,更加确定自己将会稳固江山,恣意享乐。一次亲往老太尉刘穆之府中慰问,问刘穆之“我赞赏当初韩非子的说法:尧帝据有天下的时候,府邸很粗陋,穿衣吃饭很简单,连为人看门的差役也比他会享受。大禹开凿龙门,治理洪水,一直远远跑到海边,不辞辛苦,累得腿上的毛都磨光了,手脚皮肤粗糙,满是老茧裂纹,面色黝黑,最后还死在外面,葬在会稽,连俘虏和奴隶也没有比他更苦的了。然而贵有天下的人,难道就应该这样吗?不,这是下等人的作为,贤能的人决不应该这样做。贵有天下的贤人要使天下适应自己,这才能安天下治万民;像尧和禹这样的帝王,连让天下利于自己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治天下呢?所以真正的帝王应该让天下专奉其一身,满足他的所有欲望,而不能苦了自己,费心劳神。你说,我想长享天下之乐,以终年寿,而使万民服服帖帖,不敢为非,有什么好办法吗?”

    年迈的尚书左仆射,名誉太尉刘穆之虽身体抱恙,听他这么说一时间犯了心病,有人讥讽刘穆之贵为大宋一人之下的第一官员,刘义隆第一智囊,却规劝不利,致使江辰远在北魏而不能得到大宋的支持,江辰三次上书,皆被刘义隆驳回,致使一人在北魏抗敌,而刘宋国内群盗横行,国事糜烂。现在,他若直说形势危机,皇帝应该专意治民,不能一味想着北伐,恐怕文帝必然恼怒,别说太尉位列三公恐怕也会重重治他的罪。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可以继续以年迈之姿,保持官禄能在朝廷容身,刘穆之不得不违心地顺遂文帝的心意,上书陈述所谓“督责之术”,以讨取其欢心,求得优容善待。

    所谓“督责”,最早提出者便是秦朝是的丞相李斯。

    就是君主时刻督察臣下的罪过而责之以刑罚。刘穆之首先指出,君主只有行督责之术,才能正定君臣之名分,明确君臣上下之大义;才能使臣下不管是贤能还是愚蠢都来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而君主则可以独制天下,极乐穷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这是君主必须要掌握的治术。相反,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主,正如江辰当初所说的那样“虽有天下却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这是把天下当桎梏。”但是,江辰当时说这句话的核心意思,也是在规劝文帝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即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在刘穆之的意思中,却完全将江辰话的含义说反了。在这里的原因就是帝王不会行督责之术,结果不但不能享乐,反而为天下民众苦形劳神,事事要顺从百姓。这样的君主把得到的天下当成桎梏来束缚自己,有什么可尊贵的!让人顺从自己。则己贵而人贱;让自己顺从别人,则人贵而己贱。像尧和禹有天下而不能纵情放欲,反而为天下人焦心苦身,就是由于不用督责之术的缘故。

    那么,如何行督责之术呢?

    刘穆之认为,第一要严刑酷法。像商君那样“刑于弃灰于道者”,本来是小错轻罪,却给以很重的处罚,这样就可以使臣下和民众更不敢犯重罪了。这样让臣民经常心存恐惧,就不敢犯上,君主才可以久处尊位,独得天下之利。若像慈母一样治理天下,百姓则轻视君主,就会变乱横生,君主还怎样能清静自乐呢?第二要权势独操,独断于心。刘穆之认为治国不能依靠节俭仁义之人,不能依靠谏说论理之臣,不能依靠勇武殉节之士,而只能依靠独裁之君牢牢控制听命顺从之臣。要做到这一点,不但君主权势要独操,不能分人,而且决定任何事情都要一人裁断。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轮休的态度和倾向要深藏不露,让臣下感到不可捉摸,这样不但君主身尊势重,而且权不在臣下,他们才不敢违逆君主的意志。归结起来,君主行督责之术,就可使臣下不敢为非,然后可使天下安宁,天下安宁则可使国家富足,国家富足就使君主尊严,君主尊严就可以纵情享乐,想要什么有什么,所欲必得。相反,因为君主安逸而臣民辛劳,臣民不但苦于繁杂整目忙忙碌碌,而且只顾担心犯错误无不小心谨慎,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图谋造反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督责之术把人民进一步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刘穆之的一席话说到了刘义隆的心坎上,紧接着,感觉文帝心情大好的刘穆之立刻又上了一道趁热打铁的奏疏,刘义隆一一回复,于乙亥日,颁诏书道“往古周文王专心期望得到贤人,在磻溪垂钓的吕望帮助他推行大道,商代武丁深深的思念人才,筑墙的傅说辅佐他治理国家。朕处在天地人三极之位,宇内澄清,刑罚明断,少正卯一类乱臣已被诛灭。常常想到对上宣扬遗德,对下恢宏帝业,每每在梦中结交充当庖厨的伊尹,望见从事筑墙的傅说,为此勤劳政事到傍晚,更不忘黎明即起。应在各郡国察访,到闾里中去招聘:有孝性忠节而深居隐遁,有信诚义行而清廉正直为人们的表率,文才敏捷博学多识而胜任职事善于治民的人才,务必加以表彰举荐,按才能引进提拔。望各级官员能顺成旨意,使常道能井井有条。主事的官员必须精心细致的网罗人才,使朕能称心合意。”

    当夜,皇帝在华林园竹林堂射鬼?因为女巫男巫说过“这堂屋里有鬼”,所以皇帝亲自射鬼。

    刘穆之深感文帝元嘉之治后期时政的黑暗,于是辞官归家闭门不出,只保留太尉名誉头衔。刘穆之曾劝子孙后代在朝为官者立刻弃官归隐,子孙多不听从,于是刘穆之叹息道“我活着的时候尚且能保住家人的平安,我死后,我的家族也要跟着遭殃了。”

    一年后,刘穆之病重时,刘义隆派遣身边的内史监来到刘穆之的家中探望病情。刘穆之此时连下床行礼的力气也没有了,内史监看到奄奄一息的刘穆之,心中哀痛,刘穆之突然清醒过来,他睁开眼对内史监说“我明白你来这里的意思,你是说在我之后谁可继承我在朝中的职位?我认为于时行可以。”

    内史监继续问“如果除了您奏疏上所说的,陛下还要做些什么呢?”

    刘穆之道“我想说的以全部都写在了奏折上,只要陛下能够按我奏折上说的去做。大宋将统一北朝,建立如大汉王朝的功业。”说完,又闭上了眼,许久,忽然睁开。扭头看了眼身旁的内史监,继续道“身为臣子,你们要真诚的引导德教,提出明智的谋议,共同团结一致的辅佐天子。”

    内史监道“说得对!但怎样实现你所说的呢?”

    刘穆之道“要谨慎的修养自身的品德,多从长远考虑,仁厚的团结各氏族,推举众多贤明的人才做辅翼之臣,使清明的政治逐步地由近以及远。”

    内史监道“对呀!”

    刘穆之道“这全在于善于知人,全在于安定老百姓。”

    内史监道“唉!要都能做到这样,连陛下也将感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刘穆之道“知人要有知人的明智,才能识拔真正的贤才任职;安民要使人民得到实惠,才能使人民怀恩感德。能够知人善任,又能够施惠于人民,还怕什么外族的入侵呢?还需要什么亲自北伐?还畏惧什么花言巧语、善于作伪的坏人呢?”

    内史监道“是呀,人们本应有九种德行,有必要谈谈这九种德行。”

    刘穆之艰难咳嗽了声,手下仆人想将内史监赶走让刘穆之休息,刘穆之摆了摆手,仆人便退下了,他继续道“说人有德,要从他的所有行事来看。宽仁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自立,谨厚而又有干办之才,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廉洁,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发扬并长期坚持下去,那就好了。对于这九种德行,如果每天能做到其中三种,从早到晚都能敬勉遵行,就能保有家;如果每天能进而抓紧做到其中六种,用以诚信的治理政事,就能保有国。应该总承这九德而普加施行,使备有九德的人都获在位,贤俊之才都能任职,所有官吏都肃敬谨饬。不让邪淫和耍阴谋诡计的人得逞。如果不合职位的人占着职位,就叫作乱天事,上天是要讨伐有罪的人的,那就按五刑去分别执行惩罚。我的这些话可以成功的贯彻实行吗?”

    内史监道“你的话完全可以成功地实行。”

    刘穆之感叹道“希望陛下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

    内史监道“太尉为国尽心,乃我大宋之福。”

    刘穆之道“我并没有智能,不过是想有助于治国之道罢了。”

    等到内史监回到朝中禀报了刘穆之这件事,文帝深感欣慰。

    内史监道“太尉病入膏肓,不久矣。”果然,同年第二个月的夜里在家中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刘穆之活着的时候,官居尚书左仆射、前将军、丹杨尹,死后追赠司徒、南昌县侯、南康郡公。谥号:文宣。其在刘宋一朝时内端谋猷,外勤庶政,为刘宋朝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