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392章 战斗的开端与结束

第392章 战斗的开端与结束

    那一日,自然是让小二去打头阵。

    小二也害怕啊。

    但掌柜的是他一家人生活命脉,就是硬着头皮也得上,小二颤巍巍的走过来,只见这三人呆在原地,一个劲的颤抖,小二道“三位客官,你看这酒水饭菜钱,谁给接一下?”

    其中一人虽然额头被刚才酒坛子砸中,还流着鲜血,却是三人中最清醒的。大骂一声北莽当地的粗俗方言,拿起地上大刀,二话不说便砍了过去。

    可怜小二哪会功夫,见这大汉只是骂了一声听不懂的外地言语,举刀就砍,他心中害怕,大惊失色,双腿颤抖,不自禁的闭上双眼,从不信佛的店小二此刻内心却在祈求佛菩萨保佑,但自知一切都枉然,无能为力之下,竟然莫名其妙生出下辈子投胎习武的古怪念头。只是这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成千上百次,那当头一刀的疼痛始终感觉不到。店小二尝试睁开眼,嘿!还真能看到这些人与那砍刀。只是那柄大刀在距离自己脑袋不到半寸出,近在咫尺,戛然而止。

    他感受着刀身散发着的阵阵寒气,扭头去看大汉。只见那人额头中心出现一道细小孔洞,从孔洞内流出鲜血,一柄缠着白丝的飞剑连二连三穿街过巷般席卷三人头颅,都在这三人额头中心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条小孔印记,三人就此气绝。

    那白色丝线也变成了红色,只见身后有人吹一声口哨,飞剑倒转剑柄,飞回那人手中,在飞掠的瞬间,将红色丝线脱落,飘落地上。

    店小二转身看去,只见是一位银白长眉飘飘、气宇轩昂,身着黑色道袍的年轻男子望向二人,嘿嘿傻笑。

    这黑袍小道长年纪不大,却剑法高明,顷刻间结果了三个大汉的性命。他施施然行礼道“贫道昆仑门下。”说着从怀中取出一锭银子,扔给了掌柜姚化及,连道“就当配店里的损失了。余下的钱还能雇人打点尸体。喏,快去报官处理一下吧。”

    掌柜与小二齐齐谢过,黑袍小道长走出客栈,迈出的一只脚又退了回来,朝店内还在愣神的二人看了眼,嘻嘻笑道“我问个事,刚才那刀客往哪跑了?”

    小二记这些闲散小事记得极是清楚,指了个方位黑袍小道长笑道“多谢。”言罢,便如飞般离去。掌柜的姚化及见此一幕,心中震撼,到底是昆仑下来的道长,轻功果然名不虚传。

    昆仑派轻功天下无双。

    但这小道长却并非施展轻功而走,而是直接以御剑术,悬空飞行。

    昆仑派的《燕归来》位列江湖轻功第一,但并不是说门内弟子全部都要修行此类功法。

    云仙城一战以过去了三十年,当初大战结束后,“琴阳老人”芷无咎回归昆仑山,一年后,“飞剑客”子房完成游历天下的大愿,战尽天下豪杰,终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心知江湖中仍有很多自己打不过的大高手,包括胡古道、余邵、秦九等人,即是益友,又是良师。索性子房带着小丫头认祖归宗,数年后,接替掌教之位,成为昆仑派第三十七任掌教真人。而师叔芷无咎,则成为太上长老,供奉仙门排位,以奉如胡古道那般的下界散仙。

    但本质上,胡古道与芷无咎虽然都是散仙、地仙的身份,却也有所不同。

    胡古道于华山自立门户,却从不开宗立派。即便是曾经的剑阁都扔到不管,彻底出世,摒弃世俗一切七情六欲,算是真正得窥大道的山上仙人。只要胡古道愿意,顷刻间就能自行飞升离去,只是千秋居士虽然早有此想法,但仍有些许未断执念,让他留下来;而芷无咎则不同,芷无咎成为昆仑派太上长老后,却受山下人香火供奉,是名副其实的活神仙。

    山下人但凡发愿,力所能及必定置办妥当。

    而一些山下人若想见胡古道,还需要经过洪崖先生那一关。

    太简单来说,胡古道的方式更像是老师傅关门收徒弟;而芷无咎也有些类似于无缘登天,才乐意接受山下人香火供奉,为自己积攒功德,促进飞升。

    言归正传,师出昆仑派的年轻道士正是子房收的二弟子。

    当初救下小女孩后,子房便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姑娘,收为亲传大弟子。十多年后,山下有人将孩子扔到了道观门口,被子房见到,生慈悲心,收养了几个月大的小孩,自此留居昆仑,成为他的第二个徒弟。

    如今,小道士学有所成,子房便派他下山历练。这是每个山上修行人或天下门派弟子出师后第一要做的事。

    当初子房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本该是历练三年,继续回师门深造,结果子房一下山便是整整二十年,几乎游历整座天下,连最北边的北魏、漠北皇庭两座天下也转过了。几乎打尽天下无敌手,才挣得莫大声望威名,也是因为如此,才有后来秦九江南寻子房,想要借着挑战“飞剑客”为自己扬名。事实证明,想借着他人一步登天几乎是不可能,秦九一路走来,则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磨炼出来的。

    最后能被欧阳扶风顺利写入“剑客武尊榜”,与子房、胡古道、陈巨阙、余邵、傅云泽、姜尧章、虬髯客、韩枫、刘冲、北境则等人齐名成为当初“十剑首”之一,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磨难,并无一人是靠着师门助力扬名。

    那黑袍小道士虽然二十出头年纪,在江湖中是绝对初出茅庐的小辈分,却武学造诣已初露锋芒,在年轻一辈中都算是佼佼者。至于小道士的御剑飞行之术,有幸修行天赋不高,在成为子房弟子后,虽然未能领悟师傅“百里飞剑”的绝招,却独辟蹊径,发明出了“御剑飞行”之术,开创道门御剑之先河。

    言归正传,小道士一路御剑飞行,寻着先前小二指点的方向,一路驰骋,将飞行术运转到极致,低空飞行,离地不过一二丈距离,穿梭在林木草石之间,飞出约十几里后,在一片层层叠叠的茂密山林中,发现了那伙人的踪迹。

    一伙人将年轻刀客围在垓心,事实证明,刀客虽然刀法绝妙,轻功无敌,但都仅局限在单一战斗中,对于施展轻功逃跑的速度,年轻刀客却要慢很多了。

    以至于只跑出数里后,年轻刀客就被人重新围了起来。当然也不排除他故意为之,打算在这人烟稀少的林中,将这些人全部解决掉。

    众人为首的持剑男子,当先战了出来。用剑指着年轻刀客,冷然道“于易!快将小主墨宝交出来,不然你插翅难逃!”

    被称为“于易”的年轻刀客将长刀杵在地上,双手重叠扶住刀柄,伫立站定,上下打量着面前持剑男子,先吐个口水“呸”的一声,表示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极度不满,之后才有条不紊的缓缓道“是你家主子打赌输给我的,怎么?玩不起啊!”

    为首持剑男子也跟着“呸”了一声,连道“放屁!你耍诈也算?”

    刀客于易道“愿赌服输,你管我用什么方式赢得?能赢就行。”

    持剑男子气的牙痒痒,也不去和他废话,举起长剑指着于易刀客,连道“上!砍死他,把墨宝夺过来!”

    与人打交道,常年和和气气。却不知道好脾气都是年啖心肝一百副养出来的,长眉黑袍道长御剑飞了数里,在看到这一伙人后,好奇心起,便纵身跃到一棵树上,静观其变。

    听了双方各执己见的对话后,长眉黑袍道士心中暗笑,这刀客别看长得一幅老实模样,说起话来倒乖张机敏的很。

    只见众人随着持剑男子一声令下,齐齐冲上。

    有剑、有鞭混打在一起。

    用鞭的几人不仅人多,明显武学造诣也在用剑人之上。

    用鞭为武器的江湖武人,注定是不同于其他武人的另类角色毕竟鞭法灵动轨迹难觅,但凡能练成此等兵器的,武学层次都不低,在经过长眉黑袍道士的粗略计算后,心中已是心知肚明。

    这伙十人的追击队伍中,除了为首持剑男子是七品武人外,其余的都是五、六品巅峰的高手。

    至于那于易实力应当在五、六之间,虽然与最强的持剑男子都相差一个大境界,虽然只是一个境界,却以天壤之别。

    但奈何于易轻功卓绝,即便是客栈那一次小小切磋,地处狭隘,是借助了地利优势以及绝妙轻功才勉强胜了一筹。但如今在这地形宽广的林地,对于易极为不利。

    莫说持剑男子乘势而为的疯狂打杀,就是他站着不动,任其余九人去围拢厮杀,即便一时半会拿不下于易,久而久之,也得消耗于易体力,精疲力竭。

    到时候,是生是死也都在持剑男子一念之间了。

    战了二十多回合,于易终于有些支撑不住了。

    这些人的布阵很有意思,明知道于易轻功了得,便将四周堵的严严实实,专攻中心于易三路,应接不暇。

    即便于易比这些人的武道境界都高出一个大层次,也经不住他人如此围杀,更何况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能坚持这么久,殊为不易。

    只见他人影飞鹰般没入黑暗,黑暗中突也掠出两个人来。

    这两人动作很快,手里剑光闪动,一左一右,纷至沓来,在身后双剑齐出,他们持剑的手很粗糙,很粗壮,但出剑的一瞬间,手腕却在微微颤抖,一看就是长年累月修行剑术留下的后遗症,饶是如此,当初为了将剑术发挥到极致的快他们也一定没少下苦功夫,这二人任何一位单单放到江湖中,都是一流的剑客,只可惜,一流剑客不害怕一流剑客,最害怕喜欢纠缠,一时半会斩杀不了的滚刀肉。

    当他们出剑后,两道虹光闪过,流光溢彩的剑影已划向于易的后背和小腿。

    两柄剑一上一下,不但快,而且配合得很好。

    这两人显然也是不同于寻常比武较技中的点到为止,而是招招斩敌人要害,认穴极准,认准后,就绝不放过,单以这出剑展露出的剑术手段,不难判断出他们平日里也没少以杀人为职业挣些黑钱。

    只可惜他们固然剑术高明,在一众追杀的五、六品武人中,也算佼佼者,却遇见的是这行中的行家。

    他们的剑刚砍出,其中一人的剑就飞了起来,另一人手腕一阵剧痛,手中宝剑以落入别人手里,于易一手拿剑,一手持刀,同时飞出一脚,然后这二人也飞起,跌下。在跌下的一瞬间,手起刀落,剑与刀同时砍到两个人的身上有头顶,其中一人天灵盖被削去一般,脑浆迸裂而死,另一人被拦腰斩成两段。

    这一刀一剑斩杀二人,若换成寻常武人,顶多是将二人砍死,起码还能留个全尸,但于易毕竟是武道造诣极深的武人,虽然境界不高,但内力修行一直都以打通经络,游戏周身为主。单单“虎啸龙吟功”的蓄发之际,拍出的寻常一掌,都能崩山碎石。

    远远站在树上看到这一幕的长眉小道士心中也打滚,感觉即便对方人多,但那于易仍能应对自如,他倒有些自作多情,多管闲事之嫌了。

    只是刚才于易出招速度实在太快,长眉小道士虽然看清了些许,但仍很难捕捉到最为重要的出刀瞬间,能将二人拦腰斩断的强大内力,迸发之际,携风雷之势,这等巧妙运转之法,即便是山上修行者,也有很多都不会,且不说这于易天赋如何,他师傅恐怕就是江湖中难得一见的大高手。

    有其徒必有其师。虽然不排除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说法。但首先也得有人领进门不是。

    在于易迸发之际,甚至连这人将两个剑客击倒的动作都没有看清,也没有听见他们的惨呼。只因当他们准备惨呼前,一个天灵盖飞起,一个腰身分离,都双双死去了。

    死相不仅残忍,而且难看至极。

    战斗在晨曦之间开始,幕小十分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