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车手尚山 » 第四章 测试 下

第四章 测试 下

    很快,第二阶段测试开始,也就是跑步。

    要求同样是五人一组,跑一百米的距离,用时最短的20人将进入第三阶段的测试。

    “快看,他们要开始跑步了。”田学文拉了下尚山。

    跑步一直都是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风驰电掣的速度,快速奔跑之间全身的飞翔姿态,甚至被风吹起的头发,都是使得观众热血澎湃,阵阵欢呼的元素。

    不过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这些都是表面的,关键是看起跑的爆发力,体力分配以及节奏变化,最后还有用时长短。

    尚山和田学文好歹也在大学里待了这么些年,知道这回一百米测试考验的是瞬间的爆发力。

    “各就位,预备,跑!”

    由于没有准备发令枪,充当裁判的学生干部是用下口令的方式示意起跑的。

    一声令下,跑道上的5人顿时如离弦的利箭一般猛然冲出,向着一百米开外的终点狂奔而去。

    这次并不是正规比赛,目测手记虽然有不少误差,也勉强可以接受。

    不过这次参加测试的人不全是学校的体育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打篮球或者踢足球之类的,属于身体强壮但并非专业训练田径的运动员。

    以至于前面几组运动员还好,后面的人就显得有点拉胯了,起跑反应慢不说,跑起来也参差不齐,奔跑姿势不正确也影响到发力,拖累了成绩。

    尚山他们这回看的津津有味了,尽管参赛选手不专业,也不失为精彩的比拼。

    跑完的人陆续从终点又走了回来,虽然成绩尚未公布,可他们并不是很在意,本来过来参加测试就有一定玩的心态,无所谓输赢。

    经过一番统计,成绩最好的20个人的名字被依次念了出来,自动在旁边排队,而早有准备的另外几个人则帮忙把第三阶段测试用的器材搬了过来。

    只见一排5辆款式一样的自行车整齐排列在跑道边上,每一辆车的后轮都是被一个三角支架顶着后轮车轴撑了起来。

    与普通自行车不同的是,后轮和车架上都加装了一个小东西,连着一根常常的线,另一端是个类似万能表大小的东西,看上去是个码表。

    “恭喜入围第三阶段测试的20位同学,现在最后一项就是耐力测试,20个人分成4组,每组5个人,到自行车上骑20分钟,可以快点也可以慢点,时间到就停下来。连在车上的这块表叫做码表,你们骑车的时候,它会自动显示你骑的路程。”

    “原来这样!”刚才还在旁边看稀奇的尚山才知道原来那个表叫做码表。

    “居然可以自动显示,挺先进的嘛。”

    大抵是平时骑车都是在路上骑,像这样在原地不动,光踩着车轮转的玩法还没见过,那些原本已经准备离开的人又围了上来。

    学生干部举起手中的计时表,“预备,开始”,同时按下按钮。

    5辆自行车上的学生就开始用力的踩下脚踏,牙盘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车轮就刷刷的转了起来。

    前面5分钟大家都还算轻松,不过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俗话说看热闹不嫌事大,有好事者突然喊了出来:“快看,这表上是2457,是骑了2457米吗?”

    “这边是2219了。”

    “不会吧,这边才1961。”

    学生干部也闲着没事,干脆就跟大家科普起这个码表:“大家看到车架上装的这个小东西,这个叫感应器,车轮上是一块磁铁,磁铁每次扫过感应器的时候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可以通过每连续两次扫过的时间计算出速度,在加上总用时长,就可以知道骑行的里程了。”

    “原来是这样,原理挺简单的嘛,都是初中物理知识。”

    “速度怎么算来着?”有还没想明白的人赶紧出声询问。

    “你这样……”这时候就必须有人会站出来指点一番。

    好事者则不关心这些:“兄弟,你这有点慢啊,你看隔壁都快3000了,你才2500,差的有点远。”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原本已经准备慢下来磨洋工的大哥无奈的再次奋起直追,疯狂的蹬起了脚踏。

    也有人一开始就一顿猛干的,可是20分钟毕竟有点长,耐力和跑一百米那样的爆发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面越是用力过猛,后面就越是难以为继。

    这时候好事者又调转枪头:“兄弟,你看你这都快被赶上了,别歇啊,赶紧蹬起来,还差3分钟,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

    车上的这位已经“呼呼”的喘着粗气,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为了不在众人面前丢脸,只好咬着牙尽量保持着踩踏频率。

    “时间到!”裁判刚一喊停,大家立马停了下来,一点没有考完试还拖延几分钟的觉悟,反正都累成狗了,骑了多远就是多远吧,不在乎了。

    “嘿,还挺有意思的,你说我们要是有这个架子,把车撑起来就在家里蹬,是不是跟跑步一样的效果。”尚山低声的跟旁边的田学文说道。

    “不用这架子也行啊,女式自行车是斜架,二八大杠可是正儿八经的直架,你把直架撑起来,不也照样可以原地蹬上一天。”

    “那不一样,没有码表啊!”

    “要什么码表,你跑步需要知道你跑了多远吗?”

    “需要啊,能知道自己跑了多远,不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吗?”

    田学文犹豫了一下,说了句经典的话:“你要是有了码表,蹬起车来,这脚快了,那脚慢了,光盯着码表,不成表哥了,还能不能好好骑车。”

    “你不懂,数据说明一切!”

    不说两人闲着扯淡,选手们一组接着一组的陆续上阵,4组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全部完成,其中里程最大的有13公里,最小的也有9公里。

    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个13公里或者9公里意味着什么,却对骑自行车大体有了点概念。

    “原来我一个小时能骑三十多公里呢。”

    “你别想了,就你那身板,能有25公里就不错了。”

    “其实照这样算,从这里去省城,也就不到两百公里,我半天就能骑过去。”

    “你怕是疯了吧,你能连续骑20分钟,难道还能连续骑6个小时?不要命了?”

    周围的人都纷纷醒悟过来,随即哄堂大笑起来:“就是,理论上你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骑上五十多天,就能环绕地球一圈了,咋不去当卫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