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车手尚山 » 第二十四章 跃马腾空显身手

第二十四章 跃马腾空显身手

    技巧训练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了。

    并不是说技巧就很容易学会,正好相反,所谓熟能生巧,技巧才是最需要时间来琢磨的东西。

    不过尚山一点都不着急,在他眼里,现在他需要的技巧,仅仅是控车。

    至于控车,只要人在车上,就无时无刻不在控车。

    日常骑车虽然也能增加控车车感,不过尚山还是准备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或者说是增加一些场地的难度。

    平路骑车谁不会,有手就行,可在山里就不一样了。

    山地车山地车,不上山能叫山地车吗?

    尚山的计划是骑车从土路上山,然后在树林里再骑下来。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现在尚山认识到一个事实,平路骑车太简单了,别看比赛里看到欧凯摔车,又有那个叫彭浩的高手爆胎。

    可那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意外,普通人骑车,这种事一年也说不定能不能遇上一回。

    而他自问,要是他自己遇到那些意外情况,十有八九也是该摔车摔车,该爆胎也得爆胎。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呢?

    或许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把该摔的车先摔了。

    可不是说现在就要把他的红色闪电当场砸地上,还要砸出个坑来那种。

    摔车可能会致命,这是尚山很早就有的意识。

    1995年环法比赛,阿姆斯特朗的队友法比奥-卡萨特利在放坡过程中摔车,脑袋直接撞上了路边的水泥墩,没戴头盔的他直接当场昏迷,后来组委会动用直升机都没能把他救回来。

    这次事故也被剪辑进了沈教练的那张光盘里,不知有意无意的,尚山发现环法视频过程有点沉闷,唯有摔车镜头让他看的格外认真,简直津津有味。

    他时常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变态,看别人倒霉居然能看出快感来。

    回归正题,要避免摔车,就要先学救车。

    尚山琢磨着,只有在最危险的情况,才能刺激人本能的反应,有了这种反应,才有可能避免更严重的摔车。

    怎么模拟相对真实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呢?

    答案是车子即将失控的瞬间。

    那怎么才能经常体验车子失控,又不至于有真正的危险呢?

    尚山想到的办法就是在树林里,从山上往下骑。

    第一,树林里树枝碎石很多,路况复杂不说,弯弯曲曲的路线就很有挑战。

    第二,山势向下,不用浪费太多体力,注意力全在控车上。

    第三,只要山势坡度不太大,控制好一定车速,即使摔车也不会被抛出去太远,且山间泥土松软,不容易摔伤。

    第四,不得不表扬一下自己亲爱的老父亲,给自己买了一辆好车。

    虽然尚军不懂车,也不太支持儿子尚山的这种兴趣爱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有个所有父亲都有且很严重的问题,给儿子买东西永远都买最贵的。

    缺点嘛,贵的东西不一定好,往往只满足了自我感动的需求,还浪费不少的钱。

    不过这次尚军买的车算是买对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尚山这辆1992年的冠军车,stumpjumperM2,是闪电最早确立山地车品牌形象的车型,其中用上了不少当时业内比较先进的东西,其中就包括了气压前叉。

    说气压前叉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前叉这个部件是个什么东西。

    前叉一般是指安装在车头,从上而下,像个叉子一样把自行车前轮固定住的重要部件,一般来说,它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

    在公路车上,前叉要求的是刚性硬度,毕竟平路骑车,没有太多的颠簸,前叉能用就行。

    但在山地车上,这就是个完全不同意义的东西了。

    山地车,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地骑行的自行车,面对的也正是遍布坑洼和碎石的路面,骑过石子路的人都知道,不用骑多远,屁股可能就要开花的。

    前叉决定了山地车的舒适性!

    特别是在下山的时候,随便碾上什么东西,反作用力会直接通过车轮反馈到前叉,然后再经由前叉反馈到车身,甚至车手的身上。

    避震前叉的出现,让以前只有刚性前叉的车手如获大赦,再也不用死死的抓住车把,免得被蹦飞出去。

    避震前叉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获得缓冲,后来又出现了油和弹簧混合的避震,再后来又有了气压避震,也就是气压前叉。

    所以这里说的气压前叉,就是在前叉上加上了气室,当遇到障碍时,障碍的作用力会作用到前叉上,气室里的气体被压缩,吸收大部分的作用力,直到压缩到了极致,才会把作用力明显反馈到车身。

    这就是气压前叉的原理。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举个很相似的例子,就是平时大家都有用过的打气筒,打气的时候,越使劲就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反作用力,甚至在放手的时候还会有一定的反弹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相同的作用力下,空气被压缩的过程相比弹簧要慢,而吸收的作用力又相对较大,所以气压前叉的优势就是可以让你骑在车上,既不容易被颠吐,也不太容易被路障影响速度。

    气压前叉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拼凑出来的样子货。

    作为最早研发气压前叉的Rochshox发布的MAG21前叉在1992、1993和1994三年的鲁贝赛上大放异彩,虽然也有不少缺陷,但在避震方面的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鲁贝赛是什么地方,传统的五大古典赛之一,以折磨人的泥路、石板路而著称,车手往往需要在几小时之内,在这种烂路上颠簸两百多公里。

    想想都头皮发麻。

    尚山的这辆红色闪电,前叉上虽然贴着闪电标志,并被命名为Futureshock,但其实它就是前面提到的Rochshox制造的,甚至内部结构和MAG21比起来不能说毫不相干,简直就是一毛一样有木有。

    尽管气室压缩的最大行程只有50mm,也就是区区5厘米,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奢侈的装备了。

    尚山虽然不太清楚气压前叉的前世今生,但完全不妨碍他跑过一遍山路之后,就彻彻底底的爱上了这种避震神器。

    这也正是他有把握在山林中练控车的信心来源。

    车轮对准跑过几次已经越来越清晰的林中小路,深深吸入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来,心理建设完毕。

    右脚用力踩下脚踏,牙盘带动链条,后轮被链条驱动着转动起来,车胎上的沟壑带起一片略显湿润的泥土。

    尚山人在车上,跟随着车子从山上疾驰而下,不断的颠簸,不断的摇车加速,人在车上飞,魂在身后追。

    “芜湖~~~”

    透过林间茂密的树叶,偏斜的阳光照进逐渐昏暗的树林,斑驳的落在一个腾空而起的身影之上,在地上留下一个拉长的影子,竟有几分跃马腾空的英姿。

    “卧槽~~~啊~~~”

    一阵扑通声惊得远处野鸡野狗仓惶逃窜,一时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