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车手尚山 » 第三十七章 底细

第三十七章 底细

    在欧凯的一番解释下,尚山对顺风车队的处境大致有了些了解,无非就是实力不强,在圈内没什么名气,来去自由毫无约束,参赛与否全凭个人意愿。

    说白了,大部分人都是见猎起心,对比赛并不热衷。

    圈子里要么是受朋友影响,觉得玩车很酷,要么是热衷于旅游,心里存着走遍大好河山的念想。

    可惜这些都是短暂而浅表的喜爱,既不求名也不逐利,没有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没有多少特别远大的志向,其实就是玩而已。

    说到底,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动力,驱动着这些业余车手们更进一步。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谁有什么不对,因为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几乎所有运动员,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真的有着多高的天赋。

    试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总能找到无数比自己更优秀更有天赋的人。

    而最终选择了运动员这条路的,往往只是经过个人意愿、家庭教育、所在训练环境等等前置条件层层筛选下的这些人。

    后天的成长、人心思变,乃至各种发生的或大或小的事件穿插其中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又会对入门的这批人有更多深远的影响。

    别的不说,单纯因为父母觉得没前途这一个理由,就让很多人半途而废。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更有出息,体现在有车有房成家立业,就算足球篮球这些项目,都无法保证真能靠这项技能拿稳饭碗。

    更不用说少有人知的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工作这种事了。

    真正能站上赛场的,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为国争光的,已经少之又少,更别说在更进一步的取得好成绩。

    在洞悉了这一切的情况下,倒推回来,那些知名运动员在入行之初,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矮子里面挑高个,仅此而已。

    刘翔最初是跳远的,后来改到了跨栏,跑出12秒88,破了世界纪录。

    切赫最初是玩冰球的,后来去踢足球当守门员,扑救成功率排名英超历史第一人,成就一代传奇。

    最神奇的是,切赫退役后又回去玩冰球,还签约了职业冰球队。

    把他们带进体育这个世界的人,只是给他们打开了门,能走多远就真是全靠自己。

    也只有进了这个门,才有机会去发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世界,才有机会知道自己能不能吃这碗饭。

    只能说,他们都是幸运儿,幸运在于能从入门熬到略有成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通过后天努力功成名就,这种人万中无一。

    除了个人因素,大环境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诚如尚山所知的那样,国内并没有多少正经的自行车比赛,准确来说,是适合业余选手参加的比赛,无论是公路车还是山地车。

    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无论一个车手自我感觉多良好,或者实测数据多完美,可一上赛道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究其原因,还是比赛参加的少,对比赛没经验,对战术不了解。

    业余选手缺乏经验裹足不前,专业队又有举国体制的加持,此消彼长,两者实力差距就越来越大。

    真有狭路相逢时,业余选手分分钟钟被拉爆,专业选手也得不到锻炼。

    只可惜年轻一代上不去,年长一代也没多少成绩,这时候就又只能怪文化差异,怪比赛氛围。

    当然了,尚山是没有上帝视角的,知道一些客观情况,并不能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热爱真就可以当饭吃,起码目前是这样。

    加入顺风车队他不反对,参加比赛他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他还挺在意欧凯的那一套说法,以赛代练,多见见世面也是极好的。

    最后就是时间上的协调问题。

    须知中学生都是有固定的时间安排的,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特别是尚山这种住校的学生。

    再者,学习任务总是要完成的,成绩不一定要有多好,总不能连个毕业证也拿不到,不然是真没法跟家里交待的。

    欧凯对此是这样说的:“这个你可以放心,说了来去自由,当然就不会让你逃课出去玩,平时周末有空可以出来参加一下活动,比赛什么的,没时间就先不管,学习最重要。”

    欧凯是同意邓奇的顾虑的,自己在外面人模狗样的骑着公路车到处耀武扬威,实际上平时不还是窝在二楼小屋里。

    打工还是要打工的,只不过不是以赚多少钱为目的的打工罢了。

    在欧凯心目中,公路车还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嘛,说不定再坚持一下就有了呢?

    不坚持就铁定没有……

    当然了,尚山的条件就更好一些,年轻意味着还有大把的时间去等待,读书意味着有后路,不像欧凯和邓奇两人,除了当个工人,就真没别的门路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们才是真正靠着一腔热血坚持梦想的人。

    尚山没再纠结太多,毕竟都是日后的事,眼前他倒是对房间里的车比较感兴趣。

    在欧凯的介绍下,尚山对那四辆车有了些大致的了解。

    四辆车里,一辆公路车和一辆小轮车是邓奇的,而另外一辆公路车和一辆山地车则是欧凯的。

    邓奇的公路车和小轮车来自同一个国内工厂,都是三环的。

    其中公路车并非整车制造,而只是车架和避震是自行生产的,搭配其他厂商的变速套件和轮组,据邓奇的说法就是能用,再多的只能是一言难尽。

    小轮车实质上是折叠车,就是那种车梁可以180°对折过来的那种,属于通勤车性质,其实不过是邓奇买来代步用的,平时上下班的时候骑一下。

    欧凯的车就相对好一些了,公路车是永久的SC654,这是一款国产的冠军车型,曾经于1989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十四届亚洲自行车锦标赛上帮助国家队拿到男子100公里团体冠军。

    国产车,拿过大赛冠军,自然深受国民喜爱,欧凯也不例外,一如当年的健力宝。

    不过山地车就没得比了,完全的山寨车,不知哪里生产的零件组装起来的,没有品牌没有标识,胜在性价比高,便宜,也是拿来通勤用的。

    也是从欧凯口中,尚山才知道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尚山的山地车是父亲从国外带回来的,原装正品不说,无论是配置还是外形都是时下一绝,起码在国内是这样。

    而欧凯两人四辆车加起来,说不定都不如尚山的红色闪电值钱,这里面有经济因素,也有渠道的因素。

    能像尚山这样能找到渠道从国外买车的人并不算太多。

    这也正是之前环市计时赛的时候,欧凯第一眼就把目光锁定在尚山身上的原因,说不上羡慕嫉妒恨,多少是觉得跟普通车手有些不同,起码起点就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