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胡一刀 » 第一百六十五章王老板的小卖部

第一百六十五章王老板的小卖部

    王老板的小卖部里,经常有许多人。有的人来是买货的;有的刚卖了土特产,进来转达一下;有的在家里呆的慌,来走动走动;有的就是来听别人说闲话,然后回到庄头,给庄头的人们传播闲话的;有的就是来晒暖暖的,这里的暖暖比家里的暖和;有的来就是为了等过往班车的;有的来没有任何目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有的来就是想找个缘分,看看能不能碰见一个有缘人……

    尚家河村也没有集市,反正王老板的小卖部和土特产收购门市部位于三县交界的地方,过往行人杂,信息量大,是人们说闲话的好地方,你可以像演讲家一样慷慨陈词,也可以像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人们也就习惯有事无事来到这里,逛逛。逛王老板的小卖部,就像逛城里的超市。逛逛王老板的收购门市部,就像逛银行,不一样的是逛银行要拿卡,有了卡,钞票哗哗哗就到手了,逛王老板的收购门市部,只要有土特产,钞票也哗哗哗可以到手。王老板收购土特产,从来不欠账,他好像就是取款机,能够哗哗哗往出冒钱,村里村外,乡里乡亲十个有八个都欠王老板的肥料或者籽种钱,可王老板没有欠过乡里乡亲一分钱。到种粮食的时候,王老板会一车又一车往回拉肥料,一袋接一袋往回拉籽种,不管有钱人,还是贫穷人,王老板一视同仁,都一个价,给现钱也好,赊账也好,那些赊账的,也不用打欠条,记个账,等到粮食打碾了,拉到他的土特产收购门市部变卖了再给钱,今年给不了,明年给,明年给不了,后年给,后年给不了,以后给。

    王老板人品好,乡里乡亲都这样说。人们有空没空也爱来他的小卖部、土特产收购门市部、化肥籽种店转达,几天不来转达,人们心里便发慌。

    平时也不见王老板的妻子,王老板的妻子走了城里供两个娃娃上学去了。现在流行把娃娃转到城里念书,大家都转,王老板也拗不过妻子,也就把娃娃转到了县城。娃娃成了城里的娃娃,放学后,也没有什么活干,一心一意专读圣贤书,妻子成了陪读妈妈,王老板既要做生意,又要做饭洗衣,还要年纪轻轻和妻子分居。王老板的生活,也是村里村外许多接过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生活。

    没有办法,时代发展的必然。尽管娃娃在村上上学时,还能考个八九十分,也算个好学生,转到城里从来没有考过八十分以上,只是个中游学生,但娃娃还是要在城里念,已经转上去了,咋能叫转回来呢。王老板看着在城里读书的两个娃娃学习越来越差,只能给他们母子三人上课加压,弄的妻子脸拉得像个茄子脸,弄得两个娃娃看见他,好像看见了魔鬼。现在的娃娃,难教育,成天学习,还不好好学习!家家户户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可有几个娃娃会有那个决心和想法,都是大人的想法而已,王老板常常这样叹息道。叹息归叹息,光棍汉的日子,他还得继续过。为了娃娃上学,有妻子的他,实际上和没有妻子一个样子了,饭要自己做,炕要自己烧,衣服也要自己洗,更可怕的是,晚上要一个人面对黑夜的煎熬。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天,雨好像八十岁的老爷子遇到了尿塞,一会儿哗哗哗往下倒,一会儿嘀嗒嘀嗒,半天落一滴。放学后的胡一刀,和往常一样走进了王老板的小卖部,发现小卖部里站满了人,人们激烈的争吵着,王老板像往常一样坐在老板椅子上,笑嘻嘻地望着、听着,遇见这种事,王老板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争吵的双方都希望王老板站在自己的一面,但王老板置身事外,一言不发,像一蹲会笑的弥勒佛。

    一个黑脸大胡子说,本来我把砖瓦都拉好了,准备动工盖房,可我临时改变了主意。现在上面政策好,电视上讲,给我们省拨付了许多个亿,用来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钱层层往下走,走到我们农民手里,就变了样子,钱都叫下面那些狼吃了,到了我们手里就剩下骨头架子了。你们说说,一户一万二千块钱连个砖瓦钱都不够,还叫咱们盖房,盖个球。

    一个脸上有痘痘的青年人说,咱们如果把房子盖成了,就会提前脱贫,这脱贫攻坚的事才开始,我们不要急,好政策还在后面呢!我们住在破窑洞里,肯定脱贫不了,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给我们给钱。我的一个亲戚在扶贫办,说脱贫验收指标里面最主要一个指标便是“两不愁三保障”要达标,不愁吃不愁穿,基本上家家户户做到了,在“三保障”中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基本家家户户实现了保障,剩下的就是住房保障,这个问题最大,难度也最大了。我没有安全住房,乡村干部肯定不让我脱贫,就算他们让我脱了贫,县、市、省、国家各级验收也通不过去。如果我有了安全住房,那就不一定了,他们让我脱贫,我也没有话说了。

    一个穿着发旧蓝色中山装的人说道,我等着看万三强,万三强如果建房,我就建房,万三强如果不建房,我就不建房。这个万三强就是聪明,我生了一个计划外孩子,交了一万五千块钱,乡政府才给我开了个纸条,我拿着那纸条才把娃娃户口上了,这万三强计划外生了六个孩子,一分钱没有出,最终还是把户口上了。我看这好政策在后面,说不上再过三五年,我们不用掏钱,便能住进新房。这万三强虽然窑洞破的土疙瘩随时掉,但到现在还没拉回来一块砖头,我等着,我要着看他咋办。

    一个头发发光的小伙子道,反正我把房盖了个半截,也停工了,我就等着瞧着,和你一样,如果万三强盖了,我就盖。如果万三强不盖,我就不盖。

    一个逢头垢面的人道,这个尚阿牛,把全乡一半的盖房指标都争取到了咱们村,就是想让咱们这些贫困户每家每户住上新房,你们这些人咋不识好歹,亏得人心疼呢!

    一个中年妇女道,就是呀,听说尚阿牛昨天早晨回去被周书记批了一顿,还做了检讨,你说你们这些人,人家就是为了怕把你们塌死,才如此做,可你们讨价还价,你们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说,我昨天遇见尚阿牛,他的摩托车车头都摔坏了,一定是跌跤了,我看见他一瘸一拐的进了村部,看起来摔得不轻,手里拄着一根柳木棍。

    一个穿着西装的小伙子道,凭什么你们成了贫困户,而我们成了非贫困户,大家都种一样的田,都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你们日子过得不如人,是你们懒懒,不好好过,我们三更半夜起来干活,你们太阳晒到屁股眼上,还睡懒觉。现在所有的优惠政策都和你们这些贫困户有关系,可你们却摆起了老爷架子,要我说,国家是钱多的很了,没有地方花了,给了你们这些懒种!

    王三三,你日子过得好,你不要欺负人吗!我们拿共产党给的钱,又不是拿你的钱,你理直气壮的咋啦?

    我看咱们村的贫困户就评地不公,有的人本来有许多钱,只不过会装贫穷,却变成了贫困户。有的人胡里花哨,爱面子,本来非常贫穷,只是面子好一点,却变成了非贫困户。

    是呀,就应该推翻重新评。我老汉要了十年房,在李云飞手里,要行贿要房,我没有钱行贿,他便不给盖房指标。现在想要个房,不需要行贿了,我却变成了非贫困户,什么也沾不上边了。尚阿牛说了,咱们县处于黄土高原断裂处,农民十个有九个住的是窑洞,而十个有七个窑洞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暂时看起来不会塌但过几年就会塌,如此多的危窑,资金缺口大,上面一时半会也没有那么多钱,县上规定,先解决贫困户的房,非贫困的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等贫困户所有的住房安全了,有了资金,再想办法解决非贫困户的。他妈的,贫困户成了亲娘生的,给了钱,还不盖房,非贫困户成了保养的孩子,想盖房却没有指标。

    ……

    不知什么时候,白胡子爷爷走了进来,拉着胡一刀的手,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胡一刀呀胡一刀,你看啥呀,政府拿钱养了一群白眼狼,不知道感恩,只知道咬人。

    雨还零零星星下着,有人说,这是一场及时雨,有人说讨厌的雨,有人看着雨在写诗,有人看着雨在哭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