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在水浒做大王 » 第三十九章 互道别离

第三十九章 互道别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五天之后,沧州城中的搜查风暴终于小了许多,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却总体趁于平静。

    在沧州城高大的城门处,李忠见到了郡主赵旻。此时的赵旻已变回女儿身着了女装,一米七的个子,她就像一个美丽的精灵一样站在一起,黑亮发丝随风飘舞,美的动人心魄:

    亸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几天不见,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至少有了一些血色。

    在城门口,她左顾右盼,似乎等待什么。看到李忠,她的眼神一亮,远远的打招呼。

    “李伯诚!这里。”赵旻兴奋道。

    李忠走近作揖道:“诸位是要走了么?”

    “郡主不能在这里再待了。参加论武英雄会,本来就是郡主一时意气的决定。现在出了这种事情,沧州城已经不再安全,郡主必须要回家了。”

    出声的是赵旻的两名王府护卫,一脸不容置疑道:

    “王爷已经发来消息,不得延误。郡主只有回到家里才会安全!”

    另一名护卫道,完全没得商量的样子:

    “真的要回去了。”

    赵旻摇头苦笑,声音中透露出浓浓的不舍:“能遇见到诸君,真的很高兴。虽然发生了一些意外,但总的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很珍贵的经历,我会想念大家的。”

    李忠只是一叹,心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真正论起来,他和赵旻其实认识不久,甚至在之前还是竞争对手,按道理双方之间没有什么交情。

    但是一天之内,两人同生共死,一起对付明教中人,甚至差点一起死在里面,若说没有一点感情也是不可能的。哪怕许多最要好的朋友,都不一定会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

    修练武道以来,不管前世今生一向是单人御敌,这还是第一次和竞争对手联合,而且还有如此默契的配合。

    “两位供奉师傅说的没错,你回去好好养伤,以后大家肯定还会有见面的机会。”李忠道。

    话虽如此,但李忠心中了然,自己和赵旻再难有联系了。赵旻是“八贤王”的后人,宋室太祖皇帝系下的嫡派宗女,双方身份天差地别,这恐怕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嗯。”赵旻点了点头,突然向着李忠孑然一笑,眼中露出一丝狡黠:

    “在走之前,我有一件小礼物送给你。不过,我希望你在我离开之后再打开。”

    赵旻笑着从袖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类似画轴筒的东西递了过去。

    两名护卫望了一眼赵旻手中的轴筒,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这!!!”

    李忠诧然,他身上可没什么东西可以送人的。犹豫了一下,取出背上的“苗刀”,这还是前几天刚花钱打造的:

    “这是我的精铁长刀,因刀身似禾苗样,故曰:苗刀。可当刀用亦可做短枪用。虽不是什么神兵,就留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的。”

    赵旻却笑得很开心,珍重的将李忠送的苗刀收了起来。

    “唳!吁!驾—”

    一声清唳,一辆五驾马车停落在众人面前,五匹骏马每匹都足有一人多高,通体白净如雪,上面坐着两名五旬车夫,一身血气氲氤,居然也有气海境巅峰的修为。

    李忠目送赵旻离去,此时赵旻从马车车窗里探出头来:

    “李伯诚!记得来汴京找我!”

    ……

    回到别院,李忠打开轴筒,砰的一下,一副经脉图和一些口诀跃然于眼:

    “是气血搬运法门图解!”

    李忠浑身剧震:

    “原来她家这套法门叫:禹帝定九州”。

    赵旻临别送给他的这种东西轻易不会外传,若是泄露出去,必然是一翻血雨腥雨,足以引来许多的争夺。

    李忠没想到,她居然轻易送给了自己。

    “太贵重了。”

    李忠心中一片惊涛骇浪:虽然在擂台上领悟了许多东西。但是毕竟没有真正见过,许多地方依旧难以通透。

    但是有了这副经络经脉图,李忠几乎可以肯定的领悟“禹帝气血搬运”之法,对于他来说太珍贵了。

    唰唰的抖出轴筒,在里面还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字体绢秀,一个个仿佛精灵一样,分明就是白圆圆的手笔:

    “李伯诚,希望我们以后还能够见面!……”

    短短的字句,意味深长。

    望着纸条上的字迹。李忠目中变幻不定,隐隐明白了什么,心中长长一叹,收下了这份贵重的礼物。

    几天之后,城门正式开放,容许百姓士绅商贾进出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忠迎来了州府都的召见。

    森严、阴暗的州衙大殿上,知州相公一身文官官袍端坐正堂,杨都统制一身重甲,居高临下,大马金刀的端坐在左边。

    “李伯诚,这次的动乱,你立功不小。如果不是你临机应变,组织众人反抗,还救下了郡主,校场之中损失不小。”

    知州相公直接就道明了召见的原因:

    “因此我和王府考虑了一下,决定赐你一千五百两银子,锦段十表里!”

    宏亮的声音大殿中回荡,知州手掌一摆,立即有一队州衙差役端着托盘鱼贯而出。

    因为事先周侗有提醒过他,李忠此刻显得非常淡定,但是心里直呼:我要去渭州拿钱砸死鲁达!

    “谢知州相公!”

    李忠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也就不再推辞。

    这时杨都统制开口了:“李伯诚啊!我与知州相公商议,阁下一身好武艺,流落江湖可惜了,如今本地厢军,经前几日动乱,折了几个军将,阁下愿意出任‘军都虞候’?”

    “这军都虞候,肯定比都头大吧?!那是提辖大还是军都虞候大?”李忠心里嘀咕着,但是嘴上却道:“忠愚拙庸才,孤陋小民,一介莽夫!今幸蒙知州相公之恩,高天厚地岂能酬,粉骨碎身何足报。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忠闲散惯了,愿学陶潜,耕躬于山野。”

    知州和杨都统制对视一眼,终究是强扭的瓜不甜,李忠都这般说了,就不再做强硬留了。但是离开州衙后,李忠悄悄问了韩冈,知州说的官,官大还是官小。

    原来宋军由禁军(主力,分布京畿、路)、厢兵(地方军,主要分布各州)、乡兵(分布在县乡)和蕃兵(主要在宋的边疆,与辽、西夏接壤的州县里的异族人)组成,以禁兵为主体构成一种中央军和地方军、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相结合的模式。

    军队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都头(马军称副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

    比都头大!如果都头算个连长,军都虞候起码是营长!至于提辖那是原著里搞错了,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守臣”是指知府、知州等府州长官,宋代确有提辖官,但为事务官,非军官。

    拿了官府的奖励,接下来得拿柴进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