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山城第一居士 » 第二章 资水丹城

第二章 资水丹城

    (一)

    广桂郡府东北部越岭偏僻的山脉腹地,崇山峻岭中坐落着一小小县城。

    县城因山水胜景孜水和丹霞地貌而得名为:孜水丹城。

    孜水丹城这小小山城,被群山所抱,以山为界,自成一片净土。

    百年前,无论外界城邦国和部落如何纷乱,孜水丹城这座小山城依旧保持着原始而古朴,偏僻而幽静,与世无争。

    要说那场核铀大战对山城所引发的灾难和影响,主要是从二百公里山外乘风飘来的大气层中的原子尘埃及被污染的动物窜入山城周边森林而带来的生化危机。

    孜水丹城周边二百公里都是群山,所以,飘过来的原子尘埃即使再浓,经大气层飘到此地,其污染也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历经百年,余下的原子尘埃也早已被森林、雨露净化。

    偶尔也会在森林或河水中发现变异的动植物,但已对山城的人们无法造成些许影响。

    在大规模战乱面前,偏僻之地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更何况偏僻之地多秘境,这更是城邦国之繁华郡县所无法比拟的。

    秘境那可是历经几千上万年都不曾破坏的净土,是用神秘而古老的秘法保护着的资源。

    秘境,遇见是缘份。能入秘境,那更是大神通。

    缘份本就稀少,大神通则更是少之又少。

    孜水丹城这小小山城,传说中存在着三个秘境。

    古人流传:山城三秘境,千年一世开。处处皆梵音,神通如鼎盖。时空尺寸间,万事皆尘埃。名噪蓝星球,古法传万代!

    按古人粗略的描述,三个秘境应该分别是佛光秘境、时空秘境、古法秘境。

    成百上千年以来,孜水丹城之人亦无人遇见。

    但皆信之,而且是掏心掏肺般坚定的相信。

    这或许是山城人对美好生活和神秘古法及神通的执迷吧!

    孜水丹城的三个秘境,虽骇人听闻,但因其太过神秘飘渺,却更令众人神往。

    是以,山城之人皆统一了口径般,从不对外宣扬。

    (二)

    孜水丹城境内的珍宝鼎为南北横亘千余公里的越岭东支主干最高峰,形似宝鼎。

    晨披朝阳似火,暮染夕阳似血。

    春雾,夏风,秋霜,冬雪,四季分明,各有特征。

    珍宝鼎山顶,曾有一天心庵。

    相传,百年前,有一女性修行者爬涉千里来至于此。

    她观云海,参禅悟道,历经四十个春秋,已是年满70岁的高僧。

    那日清晨,朝霞满天。

    高僧在天心庵佛堂打坐诵经。

    忽地,天心庵被梵音缭绕金光笼罩,令人无法直视。

    时隔三刻钟。

    梵音和金光消散后,这高僧已不知所踪,独留蒲团上一袭青色僧袍。

    高僧离开了,应该不会再回来。

    不知为何,自高僧离开后,而天心庵便几经烧毁。

    几经修缮,又再烧毁,天心庵一直在修缮与烧毁之间来回。

    烧毁之原由,无人得知。

    但绝对不是人祸,疑是天火,似是天地不容。

    而今,天心庵处的废墟,也逐渐消逝于漫漫长河,空余一地暗灰色的荒凉。

    荒凉处,废墟中心除留一巨石成碑,上铭”宝鼎之境“外,则袅无人迹,遍地都是荒芜之境。

    荒芜之境却若有若无地透着几分神奇,听闻后,令人无不动容。

    冥冥中,此地似存有无声胜有声的召唤。

    有人于此,偶遇佛光普照,如沐春风。

    有人于此,偶听佛音婉转悠扬,如迦陵仙音遍十方。

    有人于此,偶见佛影邈邈,如影随形。

    有人于此,偶梦“若筑吾道场,许尔今世繁华,再世厚禄,三世长生---”

    古人也曾言,此地为千年山城三秘境之一,曰:宝鼎佛光之境。

    然,终归无人相信,废墟依然,荒芜依旧。

    美好的即使被毁坏也终将得以再现,要的是机缘,等的是时间。

    (三)

    山城之所以为孜水丹城,是孜水与丹霞地貌的高度融合与缠绕。

    山城境内最为闻名的还得算上孜水丹城中的孜水。

    孜水是山城最大最长的河流,自南而北流淌,清纯秀丽,古朴而完美,有着山水画廊之称!

    孜水弯弯曲曲,流经山城,下四十五个滩,拐三十一道湾,绕过一座一座原始小村落,在峰峦叠翠间蛇行斗折,蜿蜒北行八十余二公里。

    若是孜水漂流,则需于城区码头择木舟或皮筏顺水而下。

    沿途两岸,皆是丹霞地貌,奇观迭出。

    孜水全程,古朴而千姿百态。

    看山不是山,看石不是石。

    石生像,像是石,形似神更优。

    这山看尽那山来,目接不暇。

    孜水中段,必经那座古寨,名曰:浪田古瑶寨。

    浪田古瑶寨古为瑶家圣地,交通闭塞,只能乘船而入。

    古瑶寨临江,依山而建。

    木制吊脚楼,重重叠叠。

    而更多的则隐没于竹林之中,偶见一青瓦翘角粉黛,很是清雅脱俗。

    浪田古瑶寨,民风彪悍。

    寨民喜蓄长发,盘结头顶,好五色衣,衣斑斓布,攀援岩谷,如履平地。

    古瑶寨偏中位置,即浪田古瑶寨码头。

    古瑶寨码头因地制宜,沿阶而上,上则耸立一千年古榕。

    古榕底部,气根盘根错节。

    顶部如伞盖,浓荫蔽日。

    古榕下,有一青石祭祀图腾广场。

    广场高处立盘瓠石像,两旁则立图腾石柱。

    瑶族视万物有灵,信崇拜,多祭祀。

    但凡祭礼寨神、水神、风神、雨神、雷神、树神、山神及逢年过节,或狩猎、砍山、采集、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建谷仓、吃新米等生产生活,都要请师公道公占卦选吉日,举行祭祀。

    即使青年长成时,翻云台,上刀山,过火海等“度戒”仪式,也都在此青石祭祀图腾广场举行。

    古瑶寨码头对面,蹲窝着一巨石。形似猛犸,又似始祖象。卷鼻探入江心,似欲饮尽一江孜水不罢休,从古至今也未曾见其回过头。

    孜水经浪田古瑶寨,顺滩而下,便至天门潭和天门山。

    孜水漂流也就到了不是终点的终点。

    因为若是再下,就太过险要,尚没开发。

    但又不得不沿孜水而下,因为丹霞之精华便在孜水的下游。

    孜水下游,也是山城的最北面,它与湘西郡为邻,闻名遐迩的八角秘境便雄踞于此。

    八角秘境为孜水丹城的另番景致,也是孜水丹城的主要构成部分。

    可以说,没有八角秘境就没有孜水丹城之丹城。

    八角秘境被誉为九鼎厦国“丹霞之魂、国之瑰宝“,因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其名。

    八角秘境有小部分已经开发成著名的旅游景区。

    而另一很大部分因太过惊险,又常年被浓厚的瘴气圈隔绝,似乎被一团不可见的力量隔绝开来。

    被隔绝的区域内,令人望而生畏,显得异常静寂而又诡异神秘。

    每年都曾有游客冒然进入瘴气之中,然,没人得出,是生是死亦无人可知。

    即使用异世之科技手段,如飞行人、无人飞机等去探查,也都是机毁人亡,不得而终。

    据说百年前,偶有人家碰见一两只巨大的似鼠非鼠的怪兽从中窜出,但头脚刚踏出瘴气圈便突然膨胀出三倍的体积,接着自燃起来,不出几秒种便噼里啪啦的燃烧殆尽,连烟灰也没曾留下。

    此地太过凶险,没人敢靠近。

    此地,应该就是古人传说下来的有时空错乱之险的“时空秘境”。

    是以,此地被山城人视为禁地,名曰“八角秘境之秘境”。

    (四)

    孜水丹城,又不得不提天门山和天门屯。

    相传,天门山为入天下地之所在,为古法集聚之天地。

    这等传说,引得许多人竞相来此一碰机缘。

    天门山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形岩壑,峻秀多奇。

    天门山一面临水,一面是沟壑绝壁。

    人若进入其中,必水路摆渡至码头,或经沟壑绝壁千转百回才能至。

    无论水路还是山路,皆需于天门山一峡谷找寻入口。

    入口狭窄,犹如一竖立着的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名为:天门一线天。

    天门一线天令山里山外两重天,且常年云雾缠绕,有时竟暗无天日。

    距天门一线天入口处约五十米内,被一股无形之力笼罩,人兽无法靠近。

    山外是玉带缠绕峻岭的孜水。

    山内呢?

    传闻山内则是群崖沟壑、溪涧潺潺、药草飘香、竹楼木秘境,宛如世外桃源。有三十八岩,有十九涧,有八石,有六泉,有三谷,有两潭和一柱。

    一柱为主峰,是一柱擎天的“三娘石”。

    两潭为玉女潭、琼脂潭。

    三谷则为百药谷、百虫谷、百鸟谷。

    但无人能入,来此欲碰机缘之人只能停驻在天门一线天门口,听着传闻,望之兴叹。

    千辛万苦费了老大劲来到此门口的众人,人人仰头,因可见两千尺高的天门山山顶。

    山顶有一“神仙寨”,四面刀劈斧削。

    “神仙寨”说是寨子,根本就无人能登临其顶,周边飞鸟兽迹皆无,只能在偶尔的光影之下窥得有一层光晕覆盖着,见不着任何人家。

    然,虽不见一二寨民,却偶能远远地闻听山顶鼓乐飘飘如有似无,或望见山顶雷电交加如有奇人渡劫,或霞光万丈如大尊驾临。

    久而久之,天门山之神仙寨成为了孜水丹城不曾外宣的秘境之三,名曰“神仙寨秘境”,也是古人传说下来的“古法秘境”。

    入不了天门一线天就等于没有机缘入秘境,众人只能悻悻然摆渡过到孜水对面的天门码头。

    沿天门码头左岸而上,四公里处有一村屯。

    村屯青砖黛瓦,鸡犬相闻。

    若是遍植桃花,还真如入桃花源之境。

    这便是孜水丹城天门屯之所在。

    天门屯不仅环境优美还人才辈出。

    人才辈出也罢,竟还出了个“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