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灯火前尘 » 第十章 事发

第十章 事发

    时间在光影的变幻之中悄然而逝,不知不觉,距离质帝下葬,恒帝登基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

    此时的东汉民间,米贵如油,物价渐涨,时局动荡不安。朝廷当中却是宦官,外戚和士大夫三大阶层三足鼎立,各自倾轧不休。

    此时已到早春时节,柳絮渐长,树木渐绿。悠悠鸟鸣自空中传来,笛声四起,一时之间,春回大地。

    洛阳城边的陕谷里,水流澹澹,清冷的溪水,蕴养着鱼儿虾米,也宛如一道清流,充实着渔民的温饱,抚慰着社会的人心。

    高耸的太行山上,绿意渐染,众鸟归林。地表的温度也随着季节的轮替,一点一点的升高了起来。

    洛阳城里,权势之家身着棉服,依然是轻歌载马,言笑晏晏。普通百姓却早已轻衣过冬,饥寒交迫,吃了上顿也没下一顿了。

    偶尔也会有饥饿的寒门子第栽倒在地下,但是过往的权贵们,依旧是满脸冷漠的望向他们,眼中不再含有任何温度。彷佛自家的人口与动物,与栽倒的贫苦百姓们,是两方不同的世界,两不相犯,径渭分明一般。

    此时浩翰大气,依山而建的皇宫中,却是灯火通明,炉火遍地。权贵之人,来来往往,有说有笑,表面上也是客客气气,仿佛全然不知劳苦人民们的死活,眼中只有家族和自己的个人利益。

    很快,在淡淡的晨光中,迎着公鸡们庄严的报晓声,和寂静的风声月语,朝廷也展开了一月一次例行的朝会。

    灯火通明,暖意阵阵的宫殿上,文武百官整齐的位列其上,前端则是一方金灿亮丽的皇座,已到弱冠之年的恒帝端坐其上,目光犀利,神情清冷的盯着文武百宫。

    宫殿依然还是那个松香阵阵,灯火微光的大殿,只是其间的朝臣们,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太尉李固等士大夫与梁翼立场不同,梁家人又权倾朝野,嚣张跋扈,自然容不下立场不同,持身守正的这些人,将不少忠臣,都一一投入到了狱中。

    只是相比于质帝的忧柔寡断,恒帝更加的严肃果敢,杀伐果断,而又雷厉风行。

    他亲自扶持了宦官等势力,又果决的一步一步,剪除了梁冀的党羽和势力。虽然梁冀权势浩大,也略有收敛,但他这么多年来的阴狠残暴,已经加深了文武百官对他们的印象,从而渐渐的衰落到了孤立无缘的境界。

    “梁冀,最近士大夫们屡屡控诉你阴狠残暴,私自羁压,加害了德高望重的太尉李固。其他的旧臣们也指责你,贪赃惘法,变卖和奴役人囗。种种证据可都属实,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嘛?”

    恒帝的声音渐渐冷峻了下来,眼中隐隐有杀伐之意滚动。毕竟,对于一个可能谋害过前人的奸臣,任何皇帝都会是暗藏敌意,提防和小心的。

    梁冀深深的低着头,本想着辨解几句。但当他抬头望见恒帝冷崛严厉,又略带幽深的目光,和旁边宦官脸上的一抹抹冷笑时,就已知道局势已变,再无力回天了。

    窗外的春风拂绿,柳树渐渐冒出了新芽,俏意争春。几只黄鹂鸟,迎风而起,直冲天空,许久许久,才在半空里传下几声鸟鸣。

    此时的朝庭,却是一片死寂,落针可闻。梁冀将最后的目光投向了一眼窗外,耳中隐约听见了滚滚雷呜之声

    “划为逆臣,处以抄家之策,全家问斩!……”

    这么多年,他也努力地走过来了。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也有过懊悔。如今既然已经东窗事发,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懒得再去抵赖了。毕竟是非功过吧,人们也很难思虑太多。

    或者说,权力的漩涡,无法幸免于任何人。漩涡上面的人,看着富丽堂皇,下方也是暗流涌动,一旦局势有变,拖下去的人,任凭他权力再大,最终也是尸骨无存吧。

    当然了,在多数时候,民心都是重要的,所谓山不在高,人心则灵。更多的时候,就是深沉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与智慧了。

    因为,这份智慧,梁冀自认所所留已不算多,所以最终,整个梁家都没能幸免于难,在恒帝的怒火之中倾覆,破灭,倒塌,也最终化为了历史河流中的,点点尘埃并随波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