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灯火前尘 » 第十五章 南阳 宛城

第十五章 南阳 宛城

    那名统领,带领着两百名轻骑兵,慢慢地走了出来,在粮仓这一片开阔地里,往返冲杀。

    他们分成两队,每队一百名编制,交替掩杀,左右呼应。后面的一千名守军则分成了两个班组,外面八百名守军手持利器守在了军火库四方往来的街道上,中间两百名守军则镇守在了亮耸挺拔的城楼之上,手持羽弓,严阵以待。

    每一支羽箭,都精准的射杀着从轻骑兵那穿袭而来的黄巾军,以及从后方涌入的城中内应。

    宛城中的黄巾军,以及从外部联络而来的起义军,共计约一万五千余众,除了三千接受过训练的精锐,剩下的一万两千多人,均匀的分散在了城中四处。

    虽然在军火库这,黄巾军就聚集了三千余人,但其中的一半都被镇守在前方的轻骑兵阻截了,剩下的一千多内应,在没有了人数优势的情况下,也成不了火候,无法穿过弓箭手和守军,重重叠叠组成的屏障。

    然而,在战场上,局势总是有很多的变数。黄巾军渠帅,张曼成亲率的三千武编精锐,此刻就驻扎在了粮仓后方的五朵山上。

    南阳的五朵山高峻挺拔,绿木成荫,又气候阴凉,原本把粮仓建在此地是为了方便取粮,和节省空间,没想到此外却为军火库的失守,而埋下了一处隐约的伏笔。

    张曼成和他的两员副帅,此刻正隐藏在山顶之上,俯视着宛如刀锋一般,留守在军火库前方的轻骑兵。

    “黑角,银将,”张曼成分外严肃的,对着两人吩咐道,“看见那名副将了吗,他伸手了得,装备精良,我们很难硬攻突破。否则以我们现有的装备,即便能够拿下他们,也会由于地势不利,而伤亡惨重。”

    “所以,一切都按照我们约定的来行事,”张曼成三人从后方拿出了四张弓箭,其中三张由粗木和鹿筋制成,是张曼成之前找内应,从军火库中顺来的。另一把则为实木重弓,弓弦则由复合材料制成,也经过加工,其弹性和杀伤力也会更大。

    张曼成轻轻的吸了一口气,轻抚着重弓,默默地看着他爷爷,遗留下来的唯一财产,神情庄严而又肃穆。

    黑角,银将闻言看向了渠帅,点了点头,随即轻轻的隐身,撤向了张曼城右方的灌木丛中。

    黑角在轻轻退回灌木丛后,隔着林木,瞄准了那名副将后,拿出了一支轻羽箭,拉开了轻木弓,平衡好弓木后,一箭射向了统领。

    统领也是久经沙汤之人,之前隐约的看向山中,没有听到鸟鸣声,就感觉不对。此刻听见了隐约的淡话声,才更觉不对,一听到右方传来破风声响,忙侧下身影,横卧马上,躲过了这一箭。

    然而,一刹那过后,从中间又射来了一箭,此箭声音大,速度却不算快,副将眼疾,侧身仰面躲过,险而又险。

    他接接闪过了两箭,当下也神情紧张,一步步向后方的房屋退去。他张嘴一声疾呼,“有伏兵!”随即也号召骑兵们,向后方的城中央,缓缓撤去。

    然而,在离房屋还有几十米处时,左方又有一支羽箭袭来,他长吸一口气,一个长俯身,堪堪躲了过去。随即他策马起身,暗中加快了速度,向后方一步一步的撤去。

    此时正面的黄巾军也因为损失惨重,在留下了大几百具尸体后,停止了冲锋。当下守在了五朵山山脚下,观察着场中局势。

    统领横握矛戟,边走边退,神情严肃。因为东边,中部和西边都有伏兵和冷箭,当下也是神情严肃,一刻也不敢放松,边走边退。

    黄巾军折损了许多的兄弟们,对统领和轻骑兵们自然也是恨之入骨。但由于听从张曼成的指挥和部分计划,当下也是忍气吞声,敢怒而又不敢言。

    终于,在统领退到离房屋只有六七米的地方,见到快没机会的时侯,黄巾军也是紧张于态,直到右方一声劲响,当下也是脸露释然之色,都放松了下来。

    统领见状,也是感到不对劲,赶忙向左一个俯身,险而又险的避开了这支羽箭。随即,他微微喘了一口气,准备向后方急撤,搬回阵营。

    远方中间的张曼城也是微微一笑,对看下午的阳光,掏出了一支鹰羽重箭,随即拉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的,向副将一箭射出。

    统领在见到了三支羽箭的水准后,本来也就稍微的放松了警惕。谁知正在退后之际,一支鹰羽重箭突然的向他袭击而来,快到只留下了一道残影。

    “完了,来不及了。究竟是何人,竟然如此会使连环计?”副将的脑海里留下了一连串的疑问,瞳孔中的箭头也在急剧的放大和接近着。

    终于,一箭穿心而过,统领心中满是惊恐和不甘,带着从军以来,不受重用和克扣功劳等一系列悲凉的回忆,倒在了宛城的土地上。

    四周传来了一声声的鸟鸣,一时之间显得苍凉而又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