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文帝本纪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危机(三)

第二百七十六章 危机(三)

    元晗宴请高丽王一行人的时间,定在景成五年正月初八。

    邀请赴宴的人,和年前高丽王的赏梅宴几乎没有差别,正式向高丽王介绍了派遣使团的成员。

    气氛融洽,众人和乐,直到金永英离席:“陛下,小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元晗笑道:“高丽王请讲。”

    金永英行礼道:“小王听闻,中原古礼之中,有媵婚一说。”

    元晗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

    千余年前,身份高贵的男子出嫁,会兄弟同嫁,同嫁之人称为媵。这样的习俗,早就没落了,甚至知道的人都不多,金永英怎么知道的?这时候提出来是想做什么?宫里已经没有适龄的男子可以作为元序的媵男,她又看上了谁?

    元晗突然呼吸一窒。元序没有弟弟,但是有外甥。媵婚除了兄弟同嫁,舅甥同嫁也是可以的。元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元清。元清才五岁多,连男女大防的年纪都不到。

    金永英若是有这样的心思,未免也太荒唐了,而且该死。

    元晗心中杀意腾腾,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高丽王想要媵陪?”

    年节里的喜庆气氛还缭绕在宫里的每个角落,含光殿此时却是风雨欲来的紧张。殿里的众人都屏息凝神,想知道金永英的目的。连元序和卫蕴冬都提起了心。

    关于媵制婚姻,金永英只在姜和信那里听了个一知半解,不明白元晗勃发的怒意从何而来。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金永英硬着头皮说:“小王想迎娶苏州杨氏嫡支长子为王君。”

    王君是高丽后宫之中,仅次于王后的存在,份位相当于皇贵君。

    卫蕴冬看向元晗。元晗震惊地握着酒杯,毫无动作地僵在原地。

    嫁给她这几年,不论什么时候,哪怕登基大典上遇到刺杀,她都是不动如山。卫蕴冬从没见过她这样,震惊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慌乱。

    元序心中“咯噔”一下,下意识看向杨茵。不料杨茵更加失态。她直直站起,打翻了桌案上的酒杯,酒液四溢。

    “我不同意!”杨茵死死盯着金永英,连敬称都忘了。

    元序更加疑惑。看她的反应,不像是主动送弟弟到高丽王身边。那金永英究竟怎么会想起媵制婚姻,还要求杨崇作为媵陪?

    元序的目光又扫向姜和信。她是场中为数不多神色如常的人。

    若是说姜和信一力促成金永英求娶杨崇,她的确有动机。

    杨崇入了金永英的后宫,在高丽,可以分化元序的势力,拉起一个可以与她对抗的阵营;在大周,可以让元晗对杨家生出猜疑,瓦解杨茵身后士族的力量。即便这件事情不成,也在皇帝那里埋下了疑心的种子。

    现在看杨茵激烈反对的态度,还可以让她和金永英产生隔阂,再不能一心对付姜和信。

    不愧是高丽第一能臣,一出手便是不凡。元序心里一沉。

    杨茵面色阴沉似水,一副随时要上去拼命的样子。崔萱扯了扯她的袖子:“甫之,你冷静一点。”

    卫执茗起身:“陛下,臣以为不妥。古礼云,‘凡诸侯嫁男,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杨氏与公主并无亲缘,循古礼以杨氏媵之,不妥。”

    姜和信也起身:“陛下,古礼虽如此说,但史书也有载,‘诸侯娶于一国,而二国媵之’,也有过异姓而媵的先例。并不像卫大人说的那般不妥。”

    赵惜文反驳:“高丽王是自比诸侯国?景成元年上的称臣表已经不作数了吗?”

    姜和信不慌不忙:“高丽求娶公主的诚意十足,以二郡之地作为聘礼,岂是有不臣之心的表现?”

    姜和信以一敌众,颇有些舌战群儒的意思。

    元晗也慢慢平静下来。刚刚听到金永英求娶杨崇的消息,元晗十分震惊。这二人根本毫无交集,怎么可能扯上关系?

    震惊之后是慌乱。

    杨崇天真单纯,嫁人后受了几年苦,现在住在杨家也还算舒心。张疏柳和元庭两个姐夫不难相处,母亲父亲和姐姐们也都是真心疼爱,他自己深居简出,即便有什么闲言碎语,也传不到他耳朵里去。

    金永英求娶杨崇,其目的元晗细细一想便明明白白。若是让杨崇嫁过去,便是与元序与大周为敌,在各方争斗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即便有杨茵这个姐姐在前朝,也不能护他周全。

    于情于理,元晗都不能,也不忍让杨崇远嫁高丽。

    可是现在,金永英为了拉拢杨茵,姜和信为了离间各方关系,二人来势汹汹,该如何阻止?

    姜和信为官多年,是高丽官场第一人,对大周文化典籍也了解深入。崔萱几人虽然饱读诗书,在政事上还远远不敌。

    几人都被辩驳得哑口无言。

    金永英再向元晗行礼:“还请陛下恩准。”

    元晗深吸一口气,冷声道:“高丽王求娶杨氏,可有询问过杨氏是否有婚约在身?”

    杨茵猛地抬头看向元晗,金永英有些无措:“这,小王打听了,并未听说杨公子有婚约在身。”

    姜和信补充道:“小臣向杨二小姐,金城公主驸马打听过,杨公子并没有定下婚约。”

    杨茵握紧拳头。姜和信来大周短短时间,就摸清了杨素素心直口快的性子,绕过杨茵,套了杨素素的话去。

    杨茵硬着头皮开口:“不瞒王上,小弟已有婚约在身,只是尚在议亲之中,加之时逢年节,尚未传出消息去。小妹与公主住在公主府中,对这些情况并不了解。”

    元庭知道杨素素看重亲人,平日里随她住在杨府,只有年节时才回公主府小住,应对皇室的人情往来。杨茵这么说,也算合理。

    姜和信却是半点不信。杨素素才是杨崇嫡亲的姐姐,虽然杨茵占了年长,却也是庶出,总不会杨素素不知道,她却知道。

    “不知与杨公子议亲的是谁家的小姐?杨大人若是所言不实,便是破坏大周与高丽的交好,这样的人,”姜和信转看向元晗,“陛下,断不可成为派遣使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