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君驾到 » 第四十六章:上门来,量衣去

第四十六章:上门来,量衣去

    不过再怎么疑惑该招待的礼数不能落下。

    张福成把幺儿放在炕上嘱咐道:“你先在这坐会儿,爹招呼完客人你接着给爹说说昨晚你都遇见啥了。”

    小文才点了点头,“爹你去吧,没事。”

    张福成看了看自家孩子破旧的衣服,不知为何竟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所以忍不住上前紧紧抱了抱自家幺儿。然后出门待客去了。

    张家媳妇却怕自家小儿经历了昨天那些事情后一个人待着害怕,便没有随着一起出去,而是在屋里继续温言细语的宽慰着儿子,且对自家孩子昨夜受的那些苦格外心疼。

    而小文才也敏锐的察觉到爹娘对自己的关切,所以抓住机会适时提出了再延迟半个月再回私塾的提议。张家媳妇对此犹豫了好半天,才无奈道,“唉,你咋跟你爹一样不学无术,算了,这次就依你了。”

    在入院之后张福成就看见了自家院门外站着的两位赵老板,忙赶上前去,口呼“贵客”!引他们进了自家客房。同时又让文成招待一下抬着他俩走来的四位脚夫。

    在客房里张福成亲自上手殷勤准备上热茶面点,让客人品尝。

    而在双方都坐定之后先是简单寒暄了一阵,然后不等张福成开口询问两位客人来此何干,赵老板便直接点明了此次拜访的目的。

    他捻了捻茶盏,不疾不徐地开口道,“方才递茶的这位俊逸,想来便是贤子了吧。”

    张福成点了点头,“正是吾家大儿。不过俊逸二字却是不敢担当。”

    赵老板摇了摇头,对身旁的弟弟说,“我看这孩子风姿挺拔、举止有度,以后想来少不得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那位赵师傅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张福成闻言忙谦让不止,赵老板则再三夸奖。

    而在又夸奖了几句之后赵老板将话风一转,说道:“之前就听说张家有大儿文成,小儿文才,都机敏过人。今天倒是见到了大儿子,倒是确实如此。只是不知道小儿子现在何方,可否叫出来让我们看一看?”

    张福成闻言有些犹豫,因为自家小儿子昨天晚上遭遇那些事情后恐怕此刻并不适合见人。

    可是这两位绸缎铺的老板一则是他的老主顾,二则是在镇上扎根已久,是仅次于把总、镇长等官面人物的大财主。不是他好轻易得罪的。

    “不过文才此时的状态又确实不佳。”张福成心下再三思索,不能作答。

    见此赵家两兄弟对视一眼,然后赵老板问道,“可是有什么难处?”

    张福成犹豫了下,略一点头,还是觉得此刻文才不宜见客,以免伤神。

    于是便诚挚道,“实不敢相瞒,我家小儿昨夜夜汗不止,想来是风热之症,此刻正躺在床上难于起身。怕是无幸得见贵客了。”

    “难于起身?”

    “风热?”

    赵家两兄弟闻言突然笑起来,边笑边摇头。

    张福成被这笑整的一头雾水,哪怕是多年游走各家行商的他,一时间也只好有些尬尴的坐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回答。

    好在赵老板并没让他尴尬太久,稍微笑了几声后便停了下来。

    赵老板直言道“莫诓我也!胡奶奶出手治病哪有不愈的道理。实不相瞒,昨夜张家小儿之事胡奶奶也告诉了我们一些。胡奶奶说她喜欢极了这个小孩,让我们来给他做件新衣服穿。”

    张福成到底是机灵之人,听闻胡奶奶之语后他心思一动,由此想到了一个镇上流传多年的传闻。

    这倒也不是什么秘密,在这一镇待久了的人谁不知道赵家人供奉着一尊家仙,求着庇佑家族的事。又有谁没听过有关赵家绸缎铺发生的一些奇闻密事。

    就比如说二十年前那一场莫名起来的大火吧——当时张福成还没来傍河镇做生意所以也只是听说——烧掉了城东七八户宅院,赵家丝绸铺就在那大火蔓延的最边上,结果那火就生生没烧到他们家。当时全镇人都好奇咋回事,赵家人自己也好奇,后来大火彻底灭了之后众人过去查证时才发现早在火起之前就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将他家铺子外的所有可燃物给挪开了。

    若仅此一事还不算什么,可是赵家绸缎铺在傍河镇开了五六十年,历经两三代人,留下的事可不少。赵老板的老爹赵老爷子经手这绸缎铺时那可真是称得上一个未卜先知。赵老爷子本身性格脾性并不是一个多会做生意的人,花天酒地,满口没个准话,由他来做绸缎生意必是少则几年多则十年本是必定关门的局面。可是奇怪的是就在那几年中他愣是做到了一个卜算如神。来傍河镇停泊的商船缺什么衣服,会转进什么布料,需进什么货等连港口老吏都不一定说的上来的信息他愣是不知怎的摸了一个准。以致于那段时间哪怕傍河镇里的百姓嫌他店里价高不去买,仍旧挣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虽则如此,可赵家人倒底没做成全县有名的大绸缎庄子。众人也曾对此疑惑不解,按理说有如此未卜先知之能,当个一镇富户实在委屈了,哪怕是一县、一郡之巨贾也不足为奇啊。

    后来还是赵老道一次醉酒后道破了天机,“赵家人福薄,一代三五人,拥产一两千便是顶天了。多则损矣!”

    其实本来吧,张福成跟这镇上的别的人一样,对这种神鬼之事镇上人虽然不敢不信,但也不敢全信。

    可是最近连着闹鬼和见家仙数件事已经彻底让他由中立转向全信了。

    至于那位胡奶奶想必就是赵家人供奉的家仙了吧?而为何供奉家仙的赵家人要突然上门拜访并给孩子做新衣服?

    这更好理解了,家仙之间通过主家互相往来一二也算正常。

    想通此节后张福成不再犹豫,点了点头,然后叫大儿子文成去把小儿子文才叫进来。

    文成闻言而去,过不多时就把还没来得及换下衣服的小文才叫了过来。

    叫过来后赵老板先是夸奖了小文才几句,然后赵师傅问了小文才几句后便直接上手量了下小文才的腰身尺寸,比了比小文才的身高长短等尺码。

    张福成在旁边看赵师傅这一套行云流水般的丈量功夫有些意外,不用尺而用手量尺寸的功夫可不是一般裁缝能有的。据说有经验的老裁缝想做衣服时只要打眼一瞧来做衣服人的身形,上手随意比划那么两下,便能得出比尺量还要准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又合身又熨帖远非常人可比。

    由此看来这赵氏绸缎在傍河镇的兴盛倒也并不全赖神鬼之异。

    在赵师傅量衣期间赵老板又有说有笑的跟张福成聊了一会儿。这样的聊天此前张福成送鱼时倒也有过几次,不过主要是赵老板聊,然后张福成奉承。这次确实两方都有交好之意,聊的反而真诚火热很多。以至于赵师傅的尺寸都记下了两人还多聊了一会儿。

    在聊天期间赵老板不动声色的问了些昨晚上小文才的事情,张福成也依照自己知道的说了一些,但也没全说。

    而在聊完天之后这场拜访就算结束了。赵老板和赵师傅坐上了门口的小藤椅在各两个脚夫的抬举中悠然而去。

    不过张福成和赵老板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开始,赵老板深知家仙在家庇佑了自家多少,如今这家人新供奉了另一个与自家家仙关系不差的家仙,那么兴盛起来也大概指日可待。

    因此在双方都有意交好之下之后取衣、还礼等事想来不会少太多。

    当然,这对于张福成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