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龙君驾到 » 第六十六章:家仙聚会

第六十六章:家仙聚会

    在那日被八目鱼怪又一次追杀之后,李河下水入江变得更谨慎了。

    几日以来他虽每晚都在出城练习说话时顺便做着寻找荒野河流的事情,却一次没再在一米以下深度的水中游过。

    或许是因为幸运,更大可能是因为谨慎,总的来说这几日间一切安安稳稳,并无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一切事情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了些。他说话的能力进步很大,过一阵总能冒出几句人话来。当然这与可以正常与人交流的水平还差很多,但也是可喜的进步了。他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能把握到说话的关键点,从而自如说话了。

    除此以外,李河也在对河流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由于畏惧八目鱼怪的原因他不敢去太深的水里获取食物,但仅凭着在几条浅河中较少的渔获李河的断粮日期也能大大延迟,毕竟这些河流连同大江,哪怕只去捕小鱼也能收获不少。甚至说如果能找到一条合适深度的小支流的话,或许能让李河的食物危机就此解决也说不定。

    月明星稀,人间村落,李河小心的沿着村边的一户人家的低矮的院墙走了过去。准备往回走。

    他今夜刚探索完一处前几日托梦从张福成哪里问到的无人小河,那条河离傍河镇城不算远,只是由于太过难行导致周边虽有两三个村落,却始终无人前往。

    不过虽则对凡人来说道路难行,但对李河却不算什么。今晚他专程去了一趟,收获还算不错,小河不算浅,但里面怪石嶙峋、暗礁遍布,根本不适合庞然大物游动,所以他大着胆子进去看了看,在里面发现了不少游鱼,甚至比井里的还多。

    只是可惜李河此时的身形也不算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捕捉游鱼竟是异常费力。半夜下来,收获甚至不足井底的十分之一!根本满足不了李河的胃口。

    更主要的是这里还是太深了,八目鱼怪如果真来这里埋伏他未必能发现甚至逃走——这是有过先例的,他前次在井底洞窟时外探那次便是直接撞进了八目鱼怪的埋伏圈。也因此他出于谨慎决心暂时放弃以这里为食物点。

    而就在李河沿着矮墙行走的时候,他的耳朵突然动了几下。

    “别搬了!别抢了!给我们娘俩留点东西吧!至少给孩子的褥子留下吧!”在远处,一道带着哭腔的女子声音在深夜里响起。

    李河目光微瞑,泛出几道凶光,听这声音,这是有凡人在进行抢劫吗?如果是的话那可真不巧,犯在了此世的李河手里,哪怕暴露身形他也不会轻饶这等恶人。

    只是紧接着又一道声音让李河的念头一滞,“喊什么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就你家这点破玩意能填上那债务的底就不错了!真当爷爷们稀罕这点破玩意呢!”

    闻言女子的哭声更大了,使人心痛。

    只是李河却由此低下了头,“这······欠债还钱,因果难明,处理这种事的不该是神异或者侠客,还是让凡人自理吧!”

    于是他压低身形,快速远离了这里。也没凑过去细看,因为明天就是本月望日了,也就是家仙聚会的日子,他需早点回去免得错过。

    ·····

    待到李河回到傍河城城内时已是寅时,按前世说法也就是凌晨三四点左右。

    他想了一下,没有再回井底,而是径直奔往游神庙去了。

    用匿身咒掩盖住身形,翻过几处人家院落,又走过三棵巨大榕树,李河来到了游神庙前。

    而此时这里已有了一人早早等候。

    胡二嫂见李河到来盈盈一礼,率先开口道,“张家人来的好早。”

    李河点点头,人立而起,略一拱手道,“见过胡二嫂!”

    胡二嫂闻言略感惊讶,心中大喜,看来她那天说的天地奇兽没有梗骨一事实实在在的帮助到了李河,那这一句话的分量可就变了,远比那一次简单疗伤和之后无足轻重的上门送衣重要的多。

    她长居城中,与本城差措交好,这几日间早已知晓了李河与那龙尸虫交手的过程。虽然期间听来李河狼狈不堪,可她在

    得道后也曾亲见那龙尸虫之威,自然知道李河做出了怎样的壮举。她扪心自问,若自己在那恐是绝对不成的。

    由此她心中与李河交好的念头越发浓厚了。毕竟若能在那等大事之中有一个交好的强大水类家仙帮忙她便能安心太多了。

    胡二嫂心中欢喜,嘴上也不闲着,面带惊讶道,“张家人竟如此不凡!我痴活百年,有关天地奇兽的传闻逸事也听过不少,可像家仙这样如此快便能掌握人言的却也少见!”

    李河闻言摆摆手,有心解释,但说出口来又成了龙吼。

    见胡二嫂发愣,他只能两爪一摊,在龙脸上摆出了一个极为人性化的无奈表情。

    胡二嫂见状心思一转,瞬间理解了李河的情况,马上一笑,开口欲将场面温回来,“想我当年光是炼化梗骨就用了三十年,然而第一句话说出后只在月余便······”

    “哈哈!我就说嘛!还得是胡小妹竟来的如此之早!”然而就在胡二嫂刚刚开口之时,一道声音却接着从大榕树下传来打断了她的话。

    李河回头一看,见有两道身形缓缓走来。

    其中一人披麻布白衣,形似老妪,拄杖而来。

    另一人则身披灰色无名道袍,身形瘦小,捏一柄鼠尾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