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给生命一个出口 » 第21章 别抱怨塞车

第21章 别抱怨塞车

    别抱怨塞车

    那年我离开学校,去了一家报社做编辑、记者。第一次独立采访,是去采访一位爱岗敬业的女劳模。我匆匆地准备了一下,就去了。那位女劳模是山东人,乡音极重,人又不爱说话,问一句,半天才答一句,而且我还听不太懂。但我急于想完成任务,就要了一大堆材料回单位了。回到单位,我一边看材料,一边发挥想象,拟就一篇人物通讯,急忙交上去了。可还不到十分钟,就又退回来了。我心里不服,在办公室里发牢骚:这种劳模题材的通讯本来就不好写,况且被采访人又不善言谈,怎么可能写得生动!看看表,快要下班了,我把稿往包里一塞,准备回家再加加工,明天好交差。

    离开报社,我坐在哐哐作响的电车上,被人挤来挤去的,心里烦透了,在心里抱怨:报社离个班车都没有,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第一篇稿就被退,这些把我初为记者时的豪情冲得了无综影。我带着一肚子怨气盼着车快到站,可好像是有意和我作对似的,电车越来越慢,最后竟停了,不知是哪路人马又在施工,好好的路挖得肢离破碎,一长串的车都给堵住了。车上的人不断地发牢骚,有的干脆骂娘。我心烦意乱地环顾四周,发现同事张君正在旁边不远处望着窗外的景色沉思,我喊了他一声,他没听见,我站起来伸手捅了他一下,他像醒过神来似的不好意思地说:昨天写的稿结尾处不够切题,赶上塞车正好琢磨琢磨。我说我的稿也没弄好,现在心烦没法构思。张说:遇上塞车谁都会烦,可烦呀、抱怨呀都不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只有两条路:要么换趟车多走些路,要么给自己找点事做。

    他这么一说,我开始冷静下来:稿子被枪毙了,我只会抱怨外界因素,而外界因素是不能改变的,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这个主体。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认真对待这次采访,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不深入了解采访对象,因此采访本身就是失败的。这样一想,心里的怨气就没了。晚上,我认真地准备采访提纲。第二天,先去资料室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又去女劳模单位从她的同事们那了解她,然后,才对她本人进行采访。由于做了充分准备,我们的谈话非常融洽,她说到动情处,泪水夺眶而出。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回来后我重新构思写就一篇人物通讯,稿子很快就刊发了,而且还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同事问我,怎么前后相差这么大?我想了想,回答说:因为塞车。

    年轻时我们都曾满怀梦想,充满激情,但人生的旅途,并不像我们想象和期望的那样顺达、通畅,也会有塞车的时候,遇到塞车,许多人只会抱怨,其实抱怨是最简单最无能的表现方式,它无疑是在告诉别人:你不行,你束手无策。而有的人会多走些路,多思考些问题,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在人生旅程中那些走在前边的成功者并不是没有遇到塞车,只是不抱怨塞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