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支教札记 » 第115章 一片肃静

第115章 一片肃静

    看看陶校长:“俺们并不是没注意到这事情,也曾多次设法引导,禁止和改正,可最后都发现,堵的作用太小,引的作用更大。最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可是,毕竟,地方利,”

    何老师开口后,停住了。穷主任笑笑,没再说话。陶校长咳咳,点点头,慢悠悠的说:“何老师,你们的心情,想法和做法,俺们都能理解,这肯定是为了半山寨小学好,为了同学们好,这二点,俺和穷主任丝毫没有怀疑。可是,俺想,待其他合理化创建议落实后,俺们再对此重新商量,不知可不可以哩?”

    何老师当然只能点头。

    “苏老师,”张花小声的说:“好像,有同学叩门哩?”苏丹一惊,抓起手机看看:“才六点半,升旗不是七点四十五分吗?”“周一升旗,同学们都来得早,”穷主任小声解释:“我想,应该是嘎英三姐弟到哩。”

    于是,苏丹抓起手机,转身奔出了食堂。

    拉开校门,“苏老师好!”三个脆生生的童音响起,三张幼稚年轻的脸蛋出现,嘎英三姐弟站得笔直的对苏丹敬礼。“谢谢!你们好!”苏丹笑着点头:“进来呀,快进来。”苏丹格外喜欢这三姐弟,与芳芳和二个小护花相比,是显得那么的懂事,那么的自律和那么的成熟得令人心疼。

    三姐弟都穿得十分整洁,佩带着红领巾。

    一张三角形二道红杠的少先队中队长臂牌,醒目的佩戴在嘎英左臂上,更让她显得少年老成。三姐弟进门后,苏丹正欲关上校门,一只有力的手轻轻找抵住了原木大门:“苏老师,早上好!”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笑嘻嘻的看着她:“我们,可以进来吗?”

    苏丹疑惑的看看他:“你,好像是?”

    后面有人接嘴:“县教委谢主任哩。”程乡长林书记从侧面出来了,也是笑呵呵的:“苏老师,早上好!”“领导们,早上好!”苏丹高兴的把三位领导迎了进来。“谢主任特地来参加你校的升旗仪式,看望支教老师哩。”程乡长告诉苏丹:“其他的老师们呢?”

    “都在食堂吃早饭,领导们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谢主任哈哈大笑,扭头对林书记说:“看,对不对?我说到半山寨小学吃早饭哩。陶校长聘了一个美食大师,我们给他当当裁判如何?”苏丹陪着领导们进了食堂,二位校领导都有些意外:“谢主任,程乡长,林书记,这么早哩?请坐,请坐!”

    县教委主任先点头,然后与何老师,燕子和大刘小刘热情握手。

    “谢主任特地赶来一早看望你们哩。”程乡长林书记也和大家握手,程乡长介绍到:“参加小学的升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困难不便,请提出来,我们能解决的,一定解决哩。”林书记也说:“同学们支教不容易,谢谢你们了。”

    崔大娘母女俩送上碗筷。

    谢主任招呼大家坐下,自己先挟起一个热腾腾的包子,举到自己鼻子闻闻:“好香!崔大娘的手艺不错。把后勤保障搞好,解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这就是县乡教委招你进校帮厨的主要任务。”崔大娘笑眯眯的直点头:“领导们放心哩,俺一定记在心尖尖上。”

    县教委主任又面向何老师。

    “半山寨条件艰苦,最主要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快递半月一次。其他的,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提出来吧。”何老师客气的致谢:“谢谢乡县领导的关心,除了那二个问题,这儿一切均好,住得安全,睡得暖和,吃得满意。还有什么意见,等发现以后,再给领导们提出吧。”

    话说,三姐弟进门后便朝食堂跑去。

    把手里的小瓦罐和书包中的牛奶瓶,交给崔大娘后,再重新跑回来:“苏老师!”“书包,”苏丹站在校门口,注意看着村道,一面提醒到:“快到教室放了来。”嘎英就把自己书包,交给了嘎雄:“”动作慢一点,打扫干净哩。”

    原来,今天刚好轮到嘎雄嘎娃清洁值日,难怪三姐弟来这么早。

    “来这么早,吃早饭了吗?”嘎英点头:“娘一早就煮好了,俺们起床洗漱后,吃了就上课哩。”“吃的什么呢?”“馒头,茶花熬的稀饭,自家腌的咸菜,俺娘手艺好,特好吃哩。”嘎英看看苏丹:“苏老师,喜欢吃腌菜哩?”“喜欢!”

    “明天我给你捎点尝尝,俺保证,味道一点不会比韩国泡菜差哩。”

    苏丹感到有些意外:“嘎英,你知道韩国泡菜?”小姑娘不屑的抿抿嘴唇:“俺还知道,除韩国泡菜,韩国化妆品是都市姑娘们的最爱哩。可是,不知咋弄的,韩国三星手机却撤出了俺们中国,好让人扫兴哩。”苏丹简单地给小姑娘讲讲,三星手机为什么全部撤出了中国?

    然后,不解的问。

    “嘎英,午休趴在教室座位上打炖儿多好,既便睡不着,可对恢复精力休力,上好下午课有好处哇,为什么你们却都喜欢利用午休上旅游网,还有人玩游戏呢?”“午休浪费时间,上网却可以扩大眼界和知识面,认识更多的人,”

    嘎英回答得也干脆,迅速:“俺们半山寨,除了种茶和其他副业,带人进山是主要赚钱来源哩。苏老师,你不是当地人,哪知道俺们的最需要哩?”

    听了嘎英的回答,苏丹眨巴着眼睛。

    “可是,午休这么忙忙碌碌,眼睛也疲惫了,下午再上课,你们不累吗?”嘎英摇头:“没哩,不过有时也有一点点,坚持就行哩。毕竟,读书挣钱是以后的事儿,现在最需要是,让爹娘高兴,大家也有饭吃哩。”

    苏丹听得眼冒金花,难怪刚才二校领导支支吾吾,闪烁其词?

    连自己认为先进可信任的嘎英,都是这么认为,可见其对半山寨村民的影响之大,之深,它早就不是什么观念,而是成为了村民们血管里流动的鲜血因子。苏丹仍不服气:“既或是这样,可嘎英啊,我仍不明白,旅游网面太大,信息太散,与半山寨村隔着十万八千里,能帮你们什么忙?”

    嘎英少年老成,笑了。

    “苏老师,你炒不炒股哩?”苏丹听成了跳不跳舞,纳闷道:“这,好像与跳舞没半点联系吧?”“哈哈哈!苏老师真搞笑哩。”嘎英笑红了脸蛋,捂着嘴巴弯着腰,显示出了山区小姑娘可爱的另一方面:“俺问你炒股,你答俺跳舞,这个书本上叫,南,南圆,”“南辕北辙!”

    这次,苏丹听清楚了,自己也笑了。

    “就是你问东,我答西。哈哈,是错了呢。嘎英,你懂炒股?”小姑娘摇头:“俺不懂,可俺知道,大都市的人都喜欢炒股炒房。炒股哩,得事先对股有了解,比如股权构成,成长性,潜力性等等,才能赚钱哩……”

    苏丹听得醍醐灌顶。

    天!眼前这个小姑娘虽说也有10岁了,可毕竟只是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并且土生长,足不出户,居然对炒股了解得如此头头是道?“所以,上旅游网也和炒股一样,能了解各方面的旅游信息,行情的好坏,回家告诉爹娘,对带人进山赚钱,有真正的帮助哩。”

    “可你们,连字都,”

    苏丹有点吞吞吐吐的,怕伤了嘎英的自尊心:“又如何了解得更清楚,更仔细,怎么回家,转告爹娘呢?”嘎英却狡黠一笑:“不懂就问,死记硬背,反正,总有办法哩。苏老师,”她站得端端正正的:“同学们来了哩。”

    远处村道上,一溜儿拉拉散散的影子,络绎不绝朝这边走来。

    苏丹看看手机,七点三十分。这么说,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升旗手护旗手七点多到,同学们七点半到了?因为,学校升旗仪式可是有专门的规章制度,每个人都要认真遵守执行的。透明塑袋包着的国旗,被陶校长从保险柜里拿出来,郑重的交给了苏丹。

    苏丹双手捧着中步走着,来到了操场旗杆前。

    教务主任和大刘小刘在校广播室,又一次认真的调试着音响,何老师燕子则和嘎英三姐弟围着旗杆,反复轻轻上下拉动绳子,试验着绳子的松紧和润滑。苏丹捧着国旗走拢,嘎英嘎雄熟练的取出国旗,捆挂在绳扣上,嘎英抓住引绳轻轻一拉,国旗就冉冉上升,然后收下,落回……

    校广播室的播音,响了起来。

    “请同学们按照小组顺序,排队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在嘹亮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陶校长带队,支教老师随后,谢主任,程乡长和林书记紧随其后,后面跟着排成二路纵队的全校25个男女同学,踩着《少先队队歌》明快的节奏,整整齐齐的朝大操场走过来。

    大开着的校门口,忽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前来观看的村民们携老扶幼,竟然黑压压地站了校门口前的小半个操场。苏丹和嘎英三姐弟,呈三角形的站得笔直。阳光从高高的旗杆上洒下来,眼前一片辉煌澄清,连自己手指头上的小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陶校长曾自豪的讲过。

    在远离了乡县和城市拥挤的半山寨村,半山寨小学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一点儿不亚于BJ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清晨的升旗盛况。现在看看,果然如此。村民们不但携老扶幼,而且自律性极佳。校门口处的操场上,本来只有红绿二色的塑胶跑道,可现在仿佛被谁,临时新划上了道分界线,村民们挤在“分界线”后就不再向前。

    后来的村民也自觉遵守,不再向前拥挤了。

    苏丹虽然全神贯注的听着广播声,眼角却偷瞟着这从没见过的新奇:看得出,村民们都很高兴,激越,在操场上的学生队伍中搜寻着自己的孩子,一旦看见了,那二道眼光就格外明亮的闪闪又闪闪,舔犊慈爱之情,令人感动。

    有的村民大约是两夫妇,头挤头的观看着,寻找着。

    一看见自己骨肉,男的就以掌为板,拦在自己嘴边,给别一半咕噜咕噜个不停息。有的村民举着小望远镜,优雅笨拙的不停移动着,搜寻着。有的村民朝这边高高地举着个小婴儿,嘴巴还凑在小婴儿的耳边,大约正在给其说着什么。

    苏丹忽然笑了,她认出了这个举着小婴儿的村民,居然是芳芳爸……

    陶校长率领着队伍走拢了,全场一片安静,苏丹绷紧了神经,站得笔直的看着嘎英三姐弟。现在,己捧在嘎雄嘎娃手里的国旗,呈现斜散状形,只待广播一声令下,就把国旗迅速捆挂在嘎英手里攥着的引绳上。

    高音喇叭里,传来一歇好听轻轻的窸窸窣窣声。

    接着,响起了穷主任充满激动的声音:“半山寨小学升旗仪式,现在开始!”陡然,空气中传来庄严的国歌声,师生们一起随着熟悉的旋律唱了起来。歌声中,嘎雄嘎娃的手指头一扣,国旗捆挂在了引绳上,嘎英轻轻一拉,旗帜便随着大家的国歌声,冉冉上升。

    苏丹放开喉咙高唱着,一面仰望着慢慢上升的国旗,一面却睁大了眼睛。

    原来,操场上的村民们,居然也在跟着唱呢。听得出,村民们对国歌的歌词大多不记得,可对那旋律却如鱼得水。于是乎,一片吐词含混的歌声中,澎湃了一大片乐感绝对标准却好似囫囵吞枣的啊啊啊声……

    好激动的苏丹,被村民质朴的情感感动,眼眶湿润,眼前亮晶晶的一片……

    “前进!前进!前进进!”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停止,嘎英手里的引绳,正好把国旗送到了旗杆顶。全场一片肃静。高音喇叭又宣布:“现在,请预备升旗手周都都同学讲演。”这让师生们一震,特别是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