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 » 第八章 自由雇佣制

第八章 自由雇佣制

    阿尔瓦拉宫深处,一位王子在金碧辉煌的房间内,从一堵墙壁走到另外一堵墙壁,从一扇窗户走到另外一扇窗户,面带忧郁,反复转着圈。

    他不只是漫无目的般的走来走去,还自言自语,口中念念有词:“能源....机械....倾销.....”

    那魔怔的样子,连服侍王子的女奴,瞧见也害怕,纷纷缩在房间的角落,不知所措。

    直到傍晚,两三位声音尖细的黑人太监,带着梯子,点亮宫殿上方挂着的油灯,王子的漫步才停了下来。

    “我有办法了!”伊斯梅尔喊道。

    “什么事,少爷?”那动静惊的一直守在门外的巴拉德,推开门就冲进来了。他两只手都放在柯尔特左轮手枪上,十分警惕。

    “巴拉德,你愿意帮我管理工厂吗?”伊斯梅尔却问道。

    听到这话,巴拉德悬着的心,瞬间放下了。他还以为有阿巴斯派来的刺客,闯进宫殿了。

    “我愿意为少爷做任何事情,”巴拉德先是肯定的说道,“但是以我的能力,帮忙管理庄园勉勉强强,要我去管理到处是轰鸣机器的工厂,恐怕...”

    “你只需要对我保证忠诚,遵守我的命令就足够了。”伊斯梅尔背着手说道。

    .........

    开罗西郊,尼罗河东岸。

    还是那个工业园,还是那个纺织厂。

    还是伊斯梅尔和巴拉德,还是那个拄着拐杖的军人经理。

    “您为埃及做了这么多,该是享享清服,安详晚年的时候了。”伊斯梅尔带着真挚的对那位经理说道。他采取行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让一批没有专业技能、也不听话的老人退休。

    “我为埃及立过功,我为阿里帕夏留过血,我还能发光发热。”老经理倔强的说着,但他勉强挺直的身躯和拄着的硬木拐杖,一瞬间,就软了下来。

    不难从老经理的表现中,看出他的过往。他奋力拖着的那条残腿,也许是在爬上米索隆基城墙时摔断的——希腊人说米索隆基永不沦陷,但埃及军队还是把它拿了下来。也许是在远征苏丹时,被部落战士的毒箭射中,那里缺医少药,只能将腿一锯了事。也许,它的那个伤腿是在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科尼亚,被土耳其残军砍中。那场战役,易卜拉欣帕夏战胜了六倍于己的土耳其军队。

    之后,拖着伤残之躯的他,不得不离开军队,被阿里帕夏安排到工厂成为经理。他不懂什么工业和生产,只能以军事化的纪律管理工人,然而,无论他怎么向工人挥动皮鞭,都无法使工厂正常运转。只能靠财政部的补贴勉强运营。

    “工厂会付给你养老金的!现在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

    伊斯梅尔指向身边穿着整洁制服的巴拉德,老经理立马明白了。

    他颤颤巍巍的召集所有工人,声明自己将要退休。从他讲的话里,不难听出他对工厂的不舍之情。

    但体型矮小,身材瘦弱的工人们看向这位军人经理时,他们的眼里满是怨恨,而没有一丝的留念。

    当然,这些工人都是附近农村里服劳役的壮丁,每几个月就要轮换一次,当然不可能指望他们和工厂建立什么感情。

    他们只知道阿里帕夏和眼前这位老军人在强迫他们工作,令他们每天生活在肮脏、拥挤的宿舍里,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却得不到一皮阿斯特工资!

    伊斯梅尔望着这一幕,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劳役制度是维持不下去了。

    如果工厂都是征集来的劳工,每几个月轮换一次的话,根本得不到熟练的工人。同时,工人因为得不到工资,不会对劳动有任何积极性。他们唯一的期望,只是尽快熬到服劳役的期限,然后回到家里,与老婆孩子团聚。

    至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实行自由的雇佣制度势在必行。

    “巴拉德,我们以后将实行雇佣制度,那些工人,不愿意在工厂里工作的可以自由的离开,愿意的可以自由的留下来,我会按时给他们发工资,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再统计统计愿意留下来的人数。”伊斯梅尔吩咐道。

    巴拉德与几名工程师、车间主任很快开始了调查工作。伊斯梅尔只是在角落找张椅子坐下,静静的看着。

    工厂车间虽然高大,但并不通风透气。在七月埃及烈日烘烤下,车间内部,就好像一台大型蒸箱的内部一样,热的伊斯梅尔汗如雨下。

    要不是他穿了件透气的长袍,待不了多久就会中暑晕倒。也不知道巴拉德穿着一身贴身的制服,怎么还没被热倒——也许在埃及长期生活的人,不像童年就出国留学的自己,早就适应了。

    让伊斯梅尔不满的是,巴拉德在那统计很长时间,也没有出结果。而他自己,已经想回到阿尔瓦拉宫享受精致的欧式喷泉,和被冰镇的水灵水灵的水果了。

    他径直走到巴拉德身边,问道:“怎么还没有统计完?”

    “他们都不识字,就靠我们几个,只能一个个去问,一个个去记,实在太麻烦了。”巴拉德拿起一个本子,展示给伊斯梅尔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蝌蚪般的阿拉伯人名,晃得伊斯梅尔眼睛都有点花。

    无论是前世,还是伊斯梅尔在欧洲留学的六七年,他都几乎没有见过阿拉伯文,因此,这次再看,竟有些不熟悉。

    这倒是使他立即反应过来,现在埃及另一个问题,普遍不识字。据说,在阿里改革前,只有百分之一的埃及人能读写文字。

    而阿里改革建立的学校,也主要是服务于中层和上层的技术型学校,并没有建立全民的基础性教育,底层的埃及人依然少有识字者。

    低下的识字率反应到工业生产上,就是工人不好管理,难以培训出技术工人等等问题。

    毕竟,教育就是工业化的基础。

    等了好一会,巴拉德才将统计的结果交给伊斯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