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 » 第四十九章 安纳托利亚的资源

第四十九章 安纳托利亚的资源

    奥斯曼帝国的使臣还向伊斯梅尔透露出许多,比如说奥斯曼军队正在加紧动员,部署在与俄国的边境上,多瑙河三角洲的坚固要塞中,以阻止俄罗斯军队的进攻。苏丹还接见了英国大使和法国大使,试图争取西方的支援。

    “总之,伊斯梅尔殿下,您不需要担心前往伊斯坦布尔时的人身安全,毕竟阿卜杜勒·迈吉德陛下正需要您的援助呢。”奥斯曼使臣这样示弱道。

    “如果苏丹陛下确实我为他效劳,那我只能服从高门的命令,前往君士坦丁堡接受埃及总督一职,”伊斯梅尔谦卑的说道,他还用学习过的阿拉伯语韵律,做了一首诗,念给奥斯曼使臣听,“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是的,在过去,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充沛。而现在,仅有巴尔干、安纳托利亚、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面对俄罗斯这样的庞然大物,国力就十分不够用了。

    如果想要对抗俄罗斯,就必须发动圣战,谈好条件,获得埃及、突尼斯等附属国的支持。

    突尼斯尽管在艾哈迈德·伊本·穆斯塔法贝伊的领导下,模仿埃及的阿里改革,训练新式军队,操练海军,但由于国家太狭小贫瘠,改革程度又没有那么深,因此突尼斯的现代军队并不多,还是以西帕希或者部族骑兵为作战主力。

    埃及就不一样了,有着全套装备先进、训练充足的欧式军队,这些部队久经战阵,甚至要比奥斯曼帝国自己的部队还强,同时埃及还有着强大的舰队,足以帮助奥斯曼帝国对抗俄国海军。

    所以,伊斯梅尔确信奥斯曼苏丹是真的打算妥协,真的想寻求自己的帮助——当然,也不排除奥斯曼帝国在前往君士坦丁堡时,准备对伊斯梅尔不利。

    从逻辑分析上,如果此时除掉伊斯梅尔,只会令对奥斯曼虎视眈眈的俄罗斯帝国不利。可每到一个国家将要衰弱之际,总会有昏君不理智的认为,将底下人权力收回,就能重振国家。

    比如说崇祯杀袁崇焕,载沣对付袁世凯,最后只能便宜了外人。

    最后,伊斯梅尔认为还是只能靠实力同奥斯曼苏丹说话,让他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免做出伤害埃及也伤害自己的举动。

    在经过数次会议后,根据种种考量,伊斯梅尔决定了进京面见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时的部署:

    赛义德帕夏作为重要的王室成员和海军元帅,率领着埃及海军,护卫伊斯梅尔前往君士坦丁堡。

    苏莱曼帕夏负责陆军,以防备俄罗斯帝国、支援奥斯曼朝廷为由,复原退役的老兵,扩张军队,做好战备工作。

    而在国内,巴拉德负责的特勤局,用以阻止奥斯曼势力的渗透。外交部则和法国打好关系,相信在路易·波拿巴的支持下,奥斯曼苏丹也不敢对埃及做什么。

    “伊斯梅尔,你的祖父成为埃及总督的时候,可没有前往君士坦丁堡,向奥斯曼苏丹低声下气。”

    听见伊斯梅尔要前往君士坦丁堡,赛义德帕夏疑惑且不满,他认为奥斯曼帝国目前面临着与俄罗斯帝国的冲突,没有能力再向埃及发号施令。

    只要伊斯梅尔赖在埃及摄政王的位置上,或是自封为总督,总有一天,奥斯曼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承认这一切。

    “阿里帕夏就是这样做的,他只是占据着埃及的肥沃土地,有着强大的军队,奥斯曼朝廷就主动将总督的官袍送到开罗的城堡里,”赛义德说,“所以你为什么要去君士坦丁堡呢?”

    “我前往君士坦丁堡可不只是为了被册封为埃及总督。而是利用奥斯曼的危机,好好的捞一笔。”伊斯梅尔略带微笑,向赛义德帕夏解释道。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套缜密的计划,从奥斯曼帝国那里得到好处——这也是伊斯梅尔不直接宣布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原因。

    现在这种情况,埃及好像独立,可又没有独立,叫做如独。它虽然没有独立,但奥斯曼帝国确实无法干涉其内政,有自己的军队、司法、金融系统,在易卜拉欣帕夏摄政后,又没有缴纳过贡赋。

    同时,它又可以依靠奥斯曼帝国,防御外来势力的入侵,又能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获得其境内希腊裔、亚美尼亚裔商人与金融家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埃及和奥斯曼帝国同享一套关税法,这意味着双方处于同一个市场,货物来回流通是免税的。利用这套规则,埃及可以利用奥斯曼市场,向那里出口各种工业品。

    同等道理,埃及从奥斯曼进口原材料也是免税的,比如说叙利亚的丝绸,安纳托利亚的煤炭和铁矿,这将极大的弥补埃及国内资源不足的缺点。

    安纳托利亚的矿产资源不只是储量丰富,也有着较为便利的运输条件,可以通过海运直接运输到亚历山大城的工业区。

    相对于阿尔萨斯—洛林的矿产运到巴黎,或是五大湖的矿产运送到纽约,埃及通过海运和河运获取矿产资源,成本没有劣势,甚至要比陆路还要低。

    伊斯梅尔也不担心奥斯曼帝国利用这些资源威胁埃及。他所熟知的奥斯曼帝国,将在克里木战争后陷入债务危机,不停为巴尔干民族起义与俄罗斯帝国的进攻所困扰,必须依赖同埃及的援助。

    就算他掐断了资源供给,只要埃及培养了成熟的工业体系,再从其他地方进口资源,区别也只不过是成本高一点。

    这是在埃及开发非洲腹地资源前,渡过尴尬期的极好替代。

    唯一问题就是,奥斯曼帝国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低下,富产煤铁的安纳托利亚目前还没有几座开采中的煤矿。

    但这不要紧,奥斯曼帝国没有开发的能力,埃及有开发的能力吗!

    毕竟埃及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附属帮宗主国开发资源,天经地义。

    这正是伊斯梅尔君士坦丁堡之行的附带目的。

    直到赛义德站在“尼罗河号”的桅杆上,看见大批来自欧洲和埃及国内的矿产工程师,登上船只时,他才明白,伊斯梅尔到底有着什么伟大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