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 » 第五十一章 以军役代贡赋

第五十一章 以军役代贡赋

    “苏丹陛下,自征服者塞利姆控制这片土地以来,这样的争端就不断发生着,与以前相比,今天只不过法国和俄国更加强大罢了。”伊斯梅尔头略低,避开苏丹的目光,假意谦卑的说。

    阿卜杜勒·迈吉德却是生气了,他喉咙紧绷,发怒时的声音十分低沉,生怕小房间外参加典礼的大臣与外交使节听见,破坏了同伊斯梅尔亲如兄弟的表演——如若让俄国人清楚双方的恶劣关系,一定会提早进军,趁虚而入。

    “不要假装糊涂,我知道和埃及人有关。”他这样说。

    奥斯曼苏丹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

    不过,这也在伊斯梅尔的预料之中。

    如鬼魅般隐藏在幕后,不断操纵着大事件的情报机构,在现实世界中是并不存在的。

    而伊斯梅尔也不认为自己能组建这样的谍报机构,靠暗杀和搞破坏打败敌人。但挑起耶路撒冷冲突本不是搞破坏,而是搞出外交争端,是半个阳谋。

    就算被阿卜杜勒·迈吉德发现,他也不能怎么办。

    “没错,陛下,就是我干的。”伊斯梅尔同样压低声音说。

    他大方的在苏丹面前承认了,毕竟现在也没有留声机,没有人能记录伊斯梅尔现在的话。

    “你这个不忠不孝之徒........”阿卜杜勒·迈吉德恶狠狠的说道,“你迟早会将伊斯坦布尔和圣城,连带整个帝国出卖给法兰克人的。”

    “陛下,您这么说我可不乐意,我这是为了保卫奥斯曼帝国啊!”伊斯梅尔挺起胸膛,一本正经的说。

    “保卫?你管这叫保卫?”

    阿卜杜勒·迈吉德的余光瞟向身旁堆积着的杂物,在右边迈索尔檀木制成的箱子上,摆着杂七杂八的玻璃器皿,还有件中国制的瓷器,有半个身子那么高,看起来很是沉重。

    他想只要拿起这往伊斯梅尔头上一抡,就可以将伊斯梅尔砸死在这!

    那样即使自己名声受点玷污,可只要及时,说不定就乘乱拿下埃及了。

    “你引来了俄罗斯人,他们将向多瑙河和伊斯坦布尔进军,征服者买买提做的一切会被你毁灭的。你真是罪该万死!”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边说着,一边身子微微挪动,向那件瓷器挪去。

    伊斯梅尔全然没有注意到阿卜杜勒·迈吉德的小动作,他一向喜欢以理服人。看见阿卜杜勒·迈吉德愚不可及的样子,他又沉下心来对这位年轻的苏丹循循善诱。

    “难道我不引来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就不会进攻吗?苏丹,不要让雷希特帕夏代替您思考,您应该动动自己的脑子,毕竟,您才是君主啊!”伊斯梅尔说。

    “你又在诡辩。”阿卜杜勒·迈吉德说道。

    他停下了缓慢的脚步,在脑海中思考着。

    俄罗斯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野心天下皆知,毕竟,他们号称自己是第三罗马,当然要收回旧都。

    尼古拉一世沙皇又是个出了名狂热的君主,会为东正教的利益牺牲国家的利益,自然也热衷对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展开圣战,解救被压迫的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

    这样来说,伊斯梅尔说的也没有错!他没有制造奥斯曼和俄罗斯的冲突,只是通过制造骚乱,提早激发了冲突。

    见着阿卜杜勒·迈吉德犹豫不决,伊斯梅尔又补充道:

    “陛下,如果我不挑起这样的冲突,土耳其和埃及兵戎相见,俄罗斯只会趁虚而入。而现在因为耶路撒冷的冲突,土耳其和埃及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敌,还有法国作为盟友,形势相比之前大大改善。”

    伊斯梅尔叹了口气,摇摇头,目光中满是失落,

    “这难道不是我一心为帝国着想的表现吗?可惜的是陛下不只不感激我,反而还责怪我,真让忠臣寒心啊!”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忠臣,如果你是忠臣的话,不该拖欠将近三年的贡赋——如果你能完整缴纳的话,我还可以信一信。”阿卜杜勒·迈吉德说道。

    伊斯梅尔只是想保住自己位置罢了,确实算不上什么奸佞,只是自己太急于削埃及的藩了,伊斯梅尔本人倒是倒是未必有反心。他心里这么想。

    伊斯梅尔当然不会向苏丹缴纳贡赋,埃及现在可缺钱了。

    “陛下,您知道的,最近英国闹经济危机,棉花卖不出去....”伊斯梅尔愁眉苦脸的,就像哭自己家没有粮的巴伊老爷般。

    “那就裁撤埃及的军队和舰队,毕竟有朝廷帮你们抵御外敌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不怀好意的建议。

    伊斯梅尔当然不会这么做!他确实有裁军的计划,不过在裁军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大幅削减军费。

    于是,伊斯梅尔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我有一個解决办法,陛下,”他说道,“除了按照条约规定向苏丹提供的一万八千名远征军外,埃及将额外向朝廷派遣陆军抵御俄罗斯的入侵,应付的军费就从拖欠的贡赋中扣除。”

    也就是用出兵代替缴纳的贡赋!

    看起来,埃及花费的钱是一样的,但实质上有所不同。

    如果是缴纳贡赋的话,钱交到奥斯曼朝廷那,就消失不见了。埃及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贸易顺差,以得到足够的外汇去支付贡赋——贡赋肯定不能用埃及印钞厂里发行的纸币支付的,必须要用金银等买的着东西的硬通货支付。

    出兵就完全不同。首先,支付的军费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军饷支付给埃及士兵的。

    即使埃及士兵会花一部分钱在当地,流连在乡间酿造着啤酒的酒馆中、田园的保加利亚姑娘家中,大部分钱肯定还是会寄回埃及。

    就算他们不愿意寄,愿意花钱在当地,伊斯梅尔肯定也会强制他们存起来寄回埃及,或者建立军中乐园之类的,让他们花钱给埃及人。

    另一部分军费,会用在物资供应上。像军械、军粮之类的,完全可以从国内订购。这样又会养活国内的需要制造厂和农业资本家。

    当然,在理论上,19世纪的军队,粮食供应基本要靠当地,以战养战。可埃及此次出兵不太一样。

    伊斯梅尔预计,同俄罗斯发生的战争,战场主要会在多瑙河沿岸与克里米亚。

    这两个地方都靠着海或者河,粮食确实可以从埃及的后方运来。

    无论如何,如果将钱花在军费而不是贡赋上,大部分花费将以各种方式回流到埃及,不会白白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