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香江风云1986 » 3、相逢一笑

3、相逢一笑

    晌午时分,江素梅端着一个木盆回家,木盆里盛着水,两条约有两斤出头的老鼠斑,活蹦乱跳。

    “舅妈,你买这干嘛?好贵的吧?

    江素梅扭腰揉腕,显然累得不轻。

    她闻言看了眼李从佑,叹道:“是阿俊送来的,一直在街口等我呢……

    乖仔啊!听舅妈的,你别恨阿俊了,这些年你都不理他。其实根本不关他的事啊!况且,你大伯也是想带着你爸发财的,只是造化弄人而已。”

    以前,江素梅可不敢跟李从佑说这些。

    现在,她感觉李从佑懂事了,才试着劝一劝。

    她永远忘不了,阿俊每次跟他爷爷送东西过来时,那渴望跟阿佑说说话的眼神。

    那是小心翼翼,又跃跃欲试。可每次阿佑都不理他,甚至满脸恨意和厌恶。

    每次,阿俊都是带着失望和难过离开。

    其实,阿俊比阿佑也大不了几岁啊!

    这时,李从佑站了起来:“大哥走远了吗?”

    “应,应该没有,乖仔,你……”

    长久以来,这是乖仔第一次叫阿俊大哥吧?

    江素梅多希望这兄弟两能和好啊!

    在这个阴沉沉的社会上,兄弟两同时失去父亲,本应同病相怜,互相扶持才是。

    江素梅张了张嘴,本想再说点什么!李从佑已经匆匆下了楼。

    ……

    正午时分,太阳热得让人发晕,街面上没几个人,李从俊漫无目的的走着。

    早上弄到两条老鼠斑,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阿佑送来。

    李家的读书种子嘛!不得多补补?

    现在,自己拜了堂口,以后大展宏图,赚多多的钱,也好送阿佑出国留学。

    再给他买套千尺豪宅,帮他娶个漂亮老婆。看着他多生几个崽。

    如此一来,他李从俊,也算对得起李家的列祖列宗了。

    唯一遗憾的是,不知阿佑什么时候才肯理他?

    转头一想:没事,阿佑还小嘛!过几年他会明白的。

    李从俊走着,想着。时而叹气,时而咧嘴傻笑。

    冷不丁的,身后传来一声喊。

    “大哥……”

    有点像阿佑的声音,李从俊顿了一下脚步,随即摇头苦笑一声,“不可能……”

    他继续迈开步子。

    “大哥……”

    声音更近了,李从俊忍不住回头。

    只见一个身影跑得飞快,由远及近,最后在几步之外站着。

    李从俊揉了揉眼睛,真的是阿佑?

    李从佑跑了两条街,才追上李从俊,他看着两眼圆睁的李从俊,再次轻声喊道:“大哥……”

    “阿,阿佑?”

    多少年了?阿佑终于喊他声大哥,李从俊激动不已,甚至手足无措。

    或许是相见得来太突然,兄弟两一时间有些沉默。

    沉默,仅仅是一瞬间,烈日下,兄弟两同时开口:

    “大哥……”

    “阿佑……”

    少顷,兄弟两相视一眼,哈哈大笑,那笑声里有着千言万语,将往日阴霾一扫而空。

    李从俊笑着笑着,或许是阳光刺眼。他忍不住的泪水,滚滚而下。

    真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两欣然。

    ……

    兄弟两隔阂尽去。

    李从佑拉着大哥回舅妈家吃饭。

    饭桌上,李从俊兴致勃勃,跟李从佑聊些船上的事。

    “大哥,你跑的是渔船还是货船?”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李从俊却楞了一下,才说道:“渔船,是渔船。”

    李从佑不过是随口一问,可见了大哥的神情,觉得没这么简单,不过也没再追问。

    其实李从俊六八年生,李从佑七一年生,俩人年纪相差仅三岁而已。

    李从俊十四岁就辍学,跟人学跑船。毕竟这也是香江普通人家的出路之一。

    兄弟两匆匆一聚,临别时,李从俊犹犹豫豫,迟疑几次才说道:“阿佑,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回去看看爷爷吧?他最近身体不太好,有段时间没见你了。”

    李从佑目光一凝,“爷爷他没事吧?”

    “没什么大事,老毛病了。”

    李从佑点点头,“嗯!那我明天就过去。”

    李从俊十分高兴,生怕李从佑变卦似的,急忙说道:“那就说定了,我走了。”

    李从俊离开后不久,好几天没露面的潘玉贵,终于顶着一双熊猫眼,满脸倦意的回了家。

    进门就塌在椅子上,身上满是见得着的疲惫。

    跟家人打了个招呼,就眼一闭,响起了鼾声。

    江素梅心疼不已,跟李从佑合力将他扶到床上。

    “你说你舅舅这个辅警,做得有什么意思?这么没日没夜的,身体哪里吃得消?”

    江素梅唉声叹气,即心疼又埋怨,把警署的领导挨个数落一通。

    “真想让他别干了。”

    李从佑只能扶着她肩膀无声安慰。

    不干是不可能的,他不干,有的是抢着干的人。

    看起来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香江地区,批着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的名头。

    其实大部分民众都处在挣扎与煎熬之中。

    安顿好潘玉贵,江素梅又匆匆出门,赶去上工。

    普通人家,一生都在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