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春来花开上:北方来信 »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18—19)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18—19)

    北方来信(18)

    向明:

    再次祝贺你考上北师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你可以继续住在我那里。年前年后的三个月,我一直住在深圳我女儿家,给我的一本学术著作做修改看清样,书在五月杀青付梓;我还去了一趟福建,调查咨询一家艾草提炼制作的企业,又和南方一家投资公司谈北方庄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有收获。

    我昨天刚回北方庄,下午和你爸爸去镇上,把这些情况和镇长做了汇报,如果政府许可的话,南方那家投资公司下月就可来做实地调研,看看有无开发价值。

    今日春分,山上绿意融融,木芽饱绽,春草满山。早上吃到了刘嫂包的荠菜饺子;多亏刘嫂勤奋,房子和年前离开的时候一样干净有条理,天井多了一层新土,是刘嫂把修整街道挖掘的土运进来的,刘嫂说,下面的土层翻了一遍,等我回来种植花草蔬菜;村里各家厕所修改完毕,水塔用上了,蓄水池已经积蓄了两场春雨的水,村东山凹打了一口深井,水质优良,清澈甜淡,口感很棒,村里人舍不得用它冲刷厕所,村民自己设置一条管道连接厕所马桶,把洗菜洗衣物的废水用到那里。我想,用不几十年,城里自来水管道就会采取这种冲洗下水道的方式。

    我担心深水井会切断村中那口古井的水脉,上午专门去看了看,发现水层没有变化。中午躺在床上,酝酿一篇《古井赋》,现在写到纸上:

    自泰山东南而望,群山茫茫,余脉绵延,日高云深,既有长龙逶迤,静卧吞吐,上飞而为云,下沉而为丘,是为长龙山。龙山四围森木葳蕤,遮天蔽日,中有隆起土阜,不知何年而成何日而兴,傲视群山,睥睨日月。当宇宙洪荒天荒地老之时,有黎庶背井生民离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此立村,村名北方,走兽欢迎,飞禽歌呼,乃千敲万击,凿深坑为泉,砌岩石做井,流韵二百余年矣。

    二百年来,商汤亢旱,水不见底;夏禹洪涝,水不溢出。有海纳之怀,无私无欲;抱寰宇之志,映照万古。先民硕德,因之而休养生息;昊天垂劭,万物由此繁荣。石栏光滑,石栏留百年绠痕;水清照人,水滴穿顽岩之纹。苔痕上阶,石眼斑斑。轱辘吱呀作响,山谷传音;井道滴水滑落,涟漪激荡。骄阳当头,有井底之蛙含英咀华;星月出没,见井上高槐风雨招展。

    酿泉为酒,泉洌酒香;引水淘米,水去米芳。春烹茶,夏解渴,秋洗尘,冬拂面;可以种菜养鱼,可以耕田灌溉。淋漓身上衣,搓洗股下足;老者摇撸,少者提桶,肩挑两头重,入缸一身轻。妇女染丝,五色灿烂;丈夫瓢饮,酣畅心扉。冰清玉洁,姑娘喜娇面如花;醍醐灌顶,来客乐耳清目明。沉香轻燃,口含嘴漱,消一地溽暑;井口飘雾,袅袅冉冉,润半空氤氲。

    左古槐,粼粼如甲,肤肌皲裂,虬枝盘曲;右古杏,低徊遮日,八九十侧枝。树洞似穴,小鸟做窝;野狐谈禅,花妖迷妹。石阶蜿蜒,盘桓入山村;兰草蓊郁,相看两不厌。天青云碧共徘徊,燕翔蜂舞同缱绻;风卷雪藏花不语,古陌平阡对长天。侠客仗剑,井前酣饮;白马哒哒,仰天长啸。行者无疆,来此停憩;袈裟披身,佛宝礼赞。

    似此老井,寂寂无名,不羡梁祝井底照影,自有村夫村妇缭绕不断;不慕扳断井救英雄,无愧滋养品类哺育一方百姓。天下名泉出济南,大明湖畔,好水名远;山野潜居北方庄,造化神秀,默默献享。有有我之境,山花沾泪,共民彷徨;含无我之境,秋收冬藏,萧鼓追随。太上忘情,六耳清净,云起云落,宠辱不惊,为兴天下大利,不夺四季之财。

    古人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余观此井,有口缄言而胜于言,谦逊讷言而敏于行,如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而井不言自行蹊;有腹汪洋而涵容,不枯不竭自雍容,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龙兴登庸无量佛也。卑微而不卑贱,浅易而不浅薄,沉静而不沉奥,自得而不自傲。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有井有井在北方,朝朝暮暮守门巷,月笼古槐与古杏,应念赤子走四方;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是为品质,永铭心上。

    一曲歌罢,心神荡漾;写毕此“古井赋”,无上宽慰;真如庖丁解牛,“提’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笔’而藏之”。

    搁笔休息,再见。

    2010年3月21号夜周日庚寅年二月初六

    北方来信(19)

    向明:

    你见过农村院落篱笆纵横、花开艳艳、青菜盈盈的场面吗?可能你们北方庄就那一口老井用在村民洗衣做饭吃水泡菜上了,再加上土地瘠薄,一镢下去碰到石头,你大概真的没有见过这情形。我老家在平原,很多家院落栽满蔬菜;后来,因为住房土地越来越小,我们那里,天井不再栽种青菜,即使花草,都种在花盆中了。

    但现在,你家大哥家的庭院,这场景又出现了。

    上次我写到,刘嫂把村里整理街道时挖出的泥土运到大院,并且将原来院子“翻江倒海”了一遍,你爸爸又将挖出的沟泥掺在一起,泥土的厚度和肥力足以满足栽种花草青菜的需要,刘嫂他们又帮我翻土、整畦,砍来树枝,插地上做篱笆,刘嫂说,等她们家春上赊来的鸡苗长大了,送我几只鸡养,前天,李二神仙给我抱来一直土狗,刚出满月,虎头虎脑的甚是可爱。

    刘嫂看到我很熟练的整土、条畦墙、绑篱笆,问我怎么会这些庄稼活,我说三十几年前我是标准的农民,干过很多农活。你爸爸说,一技在手终身不愁,看来,你还没忘记。我说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刘嫂问我种什么菜,我说可以种些芹菜、香菜、小白菜、甘蓝、茄子、土豆、辣椒、芸豆等等的,她说还可以种韭菜,我说韭菜当年长不不好收割,太细,最好看别人家有剔韭菜苗或是刨韭菜的,移栽过来。她说从小没见过几次种菜的,这回要好好学学。

    我说,种菜很简单,先整好土,再调好菜畦,然后浇水撒种,最后在种子上面播一层细土或是细沙,三五天或是六七天,长出嫩苗,等菜苗长到一公分高,菜地稍微干裂,再浇水,此后一般隔两三天浇一次水;十多天后,要间苗,清理杂草,再十天,可以浇尿施肥,一个月左右,有的青菜可以收割了。那边李二神仙听了笑着说:“陈教授教书好,种菜也一说一套的。”我说:“种菜不拣苗,到老长不好;早耕不用问,杂草顶茬粪;早耕草作肥,晚耕如种草。我还记得种庄稼的好多歌谣呢。”

    此后的几天,刘嫂天天带着孩子来看我侍弄院子里的地,她公公婆婆也来过几次,说山里地薄连成片的少,都是在门外墙根、坑坑洼洼的地方随便点些萝卜南瓜豆类菜,像我这样十几畦的菜没见过。我说,你们可以从外边运点土,日积月来多了,条几畦菜地,现在有自来水了,种着方便。他们说是个好办法,回去整整。

    昨天到今天上午,菜全部种上了,每条菜畦种不同的青菜,留下两畦准备栽黄瓜和西红柿。刘嫂看过,让我去她家帮她种菜。

    刘嫂和公婆住在一个院落,院落比我这里小,天井地下都是石头,她公婆已经撬开三十多平米地下的岩石,上面填满了从山下装来的泥土,我和她公公一起调好五畦菜园,刘嫂和她婆婆说:“剩下的,我们干,你们俩歇歇吧。”刘嫂点种,她婆婆提着水桶浇水,她们用的是刨坑点种的办法,不像我大水浇灌,密集播种。可能是以前山里人常用的种菜方式。

    刘嫂问我,这样种对吧,她公公说,对也不对;陈教授是播种浇灌,我们是点种。我对刘嫂说,你仔细想想,是这个理吗。她婆婆点点头说,山里没水地不整齐,可不用点种的办法吗。

    我在他们家吃的晚饭,饭桌上,刘嫂公公问我,这个农村旅游项目能不能挣钱,刘嫂跟着说,就怕没人学那些老手艺。于是,我把我的设想,边梳理便给他们说。

    我的设想是,因地制宜,借北方庄周围这一片片原始森林,打造独一无二的农村旅游牌子。北方庄有其他地方很少有的几个特点,森林是一项,原始状态纯绿色山水土地是第二项,特别是那口老井,颇有吸引力;第三项,我考察了下,以长龙山为中心,周围一圈三十六座山头,正和兵书上的三十六计,每个山头取其中一计为名,以此打响名声;第四项,村里高寿老人多,无形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老人们健壮,很少有人患外边那些富贵病绝症;再就是,老人们手里各有绝活,如果传承下去,价值更高。

    现在唯一缺乏的是投资,政府投资太小,形不成气候,上不去格局。上个月,我曾在南方见过几家投资公司,给他们一说,都特有兴趣。投资的范围包括沿周围山半腰修建一圈盘山路,连接北方庄;山上建亭台,供游人休息望远;依据山形,结合文化典籍,挖掘命名景点;村南头的沟壑堤坝,蓄水养荷养鲤鱼甲鱼,供人垂钓食用;村庄各家房屋,保持原样,室内稍加装修,供游客体验山村生活;建设传统手艺体验馆和学校,体验馆服务游客,学校招收后生学习。学习手艺的活,可能一时半时没人感兴趣,开始,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要管吃管住发工资,学成后,一年内在村内体验馆工作,或做教师,教授游客,或制作成品,作为纪念品售给游人;一年后,任其选择是留是走。

    政府现在做的是初期投资,投资商来后,大概签约三五十年的合约,之后,政府再收回。有的投资商看过我拍过的照片和录像,问可以建别墅吗,我回答别墅可以建,但不能建在山上,只能建在村内,旅馆、娱乐场所都可以建,只要游客需要。山上梯田,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是含有微元素的蔬菜,野生青菜扩大范围,人工种植更好,保证游客需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能严格按照签约办,别半途而废,别八方插手,别漫天要价,这个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能做好,给村民甚至当地经济带来振兴。

    刘嫂说:“您说的那个八方插手最关键,许多事,开始说的好好的,往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原来的计划全打乱了。比如山下前几年曾经栽下上千亩桃树,搞了好几年桃花会,桃树好不容易结果了,树也长大长高了,花开的美丽,果结的又大又甜,前年,不知哪路神仙,说砍就给砍了。说是上级要求开荒辟田,补上城中开发土地的数目。”

    我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政府干涉说到就到,什么签约什么盖章,法律在他们面前都会成为一张废纸;南方人,在这方便做得很好。不过,我们开发的是山上,不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事。”

    刘嫂公公说:“还有一件啊,等开发成功了,能保证长期做下去吗?就是做下去,到那时候,村里恐怕没人了。你来这里小半年了,见过几次结婚的,孩子们一结婚就搬到城里去了,别看我家这三个孙子孙女,”他指指身边刘嫂的三个孩子说,“再五年十年,他们还不一样去城里了。”

    我说:“这话一点不假,从国家经济发展看,再看看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城市化是未来的方向和结局,虽然国外发达国家提倡回归自然,我们的一些知识分子跟着喊,媒体报刊上回归自然的文章连篇累牍,但永远不会挡住城市化的脚步。未来穷人进城富人进村好像是一大趋势,可富人进村形不成气候,再不是我们现在的乡村村落,山泉边上建一处别墅,过过候鸟生活而已。最快三十年,最慢五十年,中国绝大多数村落会逐渐消失,特别是那些老少边地区。可是,像我们北方庄这样的旅游点如果成功的话,会永远保留下去。最近文化人提乡愁的概念,到那时,北方庄将成为乡愁的凝聚地。人们也许会站在峰头,遥望山下的北方庄,或睡在北方庄的石头房子里,披满一身山中的月色,心中荡开一层层浪漫的遐想,怀念并不遥远的先人,怎样在大山内种田劳动,就如我们看到BJ房山周口店的猿人,设想BJ猿人狩猎生活的场景。”

    刘嫂说:“听你这么一说,这幸福来的太快了。”

    我说:“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走进现代社会不到一百年,你想,这是快了还是慢了?就说你吧,我想明年你们是不是去县城买房子?孩子们不会再在乡镇上学吧?”

    刘嫂婆婆说:“真让您说准了,孩子他爹大前天打电话说,下半年年回国,房子买好了,等他一家就去城里住啦。。”

    我问刘嫂公婆:“你们舍得孩子们去城里住吗?”两人异口同声的说:“舍得舍得,这地方有什么可惦记的,早去城立早享福。”刘嫂说:“到时候接你们去城里住。”两人说:“我们不去,等老了再说吧,家里还有五亩地呢。”我说:“恋家啊。”两人说:“不是恋家,我俩去城里能干什么,在家种着地,给他们打点粮食吃;您不是说了,这叫绿色食品。”说完,都笑了。

    人是环境的动物,环境造就人,人也造就环境,不然,社会没法发展。刘嫂公公婆婆去了城里,一样生活,只不过生活已经把他们塑造的“顽固”了,就如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从BJ跑到北方庄,认为我太“顽固”;而不知道,我有过青少年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不然,我读的田园山水诗再多,也不会学古人“隐居”,虽然隐居生活让很多不更事的学子学者多么向往。这也说明,由低级环境容易走到高级环境,熟悉了低级环境,照样可以坦然由高级环境走进低级环境,但改造是必须的,我不过是实践伟人曾经的一个理想。

    你说是吗?

    师

    2010年4月1号夜周四庚寅年二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