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天官审查员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个斋饭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个斋饭

    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沟通之后,两个人最终达成了共识。

    苏乩要去玄奘那边围观西游现场,而揽月仍旧是留在江南这边。

    如今苏乩已经找到了让揽月脱离揽月殿的方法——并不是之前那样短暂的一定时间内的脱离,而是真真正正的不再受制于揽月殿,就类似于一般的鬼修一样。

    揽月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并没有立刻就给出苏乩一个肯定的答案。

    他如今在人类世界生活其实不过一年的时间,相对来说,尽管人类的花花世界感觉很有趣的样子,但让他为了这个而离开和自己相伴了几百年的苏乩的话,揽月觉得这个不大行。

    但苏乩也有全方位为他进行了一番剖析,并从长远的建议他选择脱离揽月殿。

    揽月自己并不大乐意选择这个,但苏乩这样建议了,他忍不住就有些犹豫起来。

    苏乩发现了他的犹豫,就笑了一下,表示不用着急现在就做决定,如果实在难以抉择的话,她可以现在让他和之前一样暂时性的脱离,而等到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再给出他的决定也是一样。

    有了这么个缓冲的时间,不管是苏乩还是揽月都能更加冷静的做出决定。

    揽月觉得苏乩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于是就这么着了。

    在离开江南的路上,智脑瞅了苏乩两眼,忍不住道:“他这一次既然没有选择直接拒绝,想来下一次拒绝的可能性不大。”

    苏乩漫不经心的一边走着,眨了眨眼睛回道:“乩知道。”

    智脑就不说话了。

    它说这话原本也不过是提醒一句罢了,省的到时候揽月真的选择离开,苏乩会觉得难过罢了。但如今既然苏乩心里早就有所准备,那它也没必要将话说的很开。

    两人一时之间非常默契的沉默了下来。

    苏乩这会儿并没有用法术赶路,而是打算骑马追一下玄奘他们的进度。

    ——虽然说起来好像都是人类的行进方法,速度相差无几,理论上等到真正追上去不知道都什么时候了。

    但实际上,玄奘他们人多,速度自然比一个人慢一些,再加上他们那是应劫,路上冷不丁就能遇到各种事情耽误速度,而苏乩却只有一人一马,等闲没有什么事情耽误进度,甚至连体力都比常人好而速度能再快上一些。

    此消彼长之下,虽则会花费些许时间,但却并不是遥遥无期的。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苏乩印象里春秋似乎都有过更迭了,因为一直在向着西边走,各地气候时令也有些变化,故而她没怎么注意,只是专注于赶路。

    也不晓得过去了多长时间,苏乩被一处河流阻了去路。

    她站在岸边思考了好一会儿,正寻思着不然放弃骑马直接用法术过去完事儿的时候,冷不丁后面传来一声惊喜的叫声:“苏姑娘?!”

    苏乩回头看过去,忍不住就“哦豁”了一声。

    那叫苏乩的人是个外表看着十七八的少年,生的眉清目秀珠圆玉润,看着苏乩的目光洋溢着十分的欢喜,可不是朱八戒是谁。

    苏乩没忍住笑了一声,走过去道:“可是巧了。”

    朱八戒一拍大腿,道:“可不就巧了!我们几人来到这里被这喝酒阻了去路,都留了好几天了,却不想遇见了你。”

    苏乩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玄奘等人如今暂住的地方走。

    一路上朱八戒三言两语就将他们如今的情况说了个透。

    玄奘他们是几天前来到这大河边的,那河水又宽又深,偏生上面也没有什么船只,只岸边放了块石碑,上面题字“通天河”,旁边又有几个小字说这河多宽多长,反正不是等闲容易过的。

    几个徒弟身具法术还好说,只玄奘一介凡人,虽则比普通凡人更多几分强壮,但对于这种天地威严还是无能为力。

    玄奘当时一看见那河宽河长,心里就觉得有些不大好。

    几人正在岸边一筹莫展的时候,冷不丁远处传来些许锣鼓声,细细听着,竟像是佛家法事的样子,几人寻思了一下,循着声音找了过去。

    这岸边也是难走,没什么正路,没高没低,几个人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的,才见到有人烟。

    这师徒几人里除开玄奘,也就朱八戒长的最为无害又有亲和力,故而一般敲门叫人的事儿都是由朱八戒来出面的,这次也不例外。

    见师傅和师兄弟都停了下来,朱八戒了然点头,便向着那户人家门前走过去。

    彼时那门半开半掩,其他人就在远处看着,朱八戒也没敢擅自就推门进去,也就在门口犹豫了一下的功夫,里面就走出来一个老人家。

    朱八戒下意识就将人上下一番打量。

    老人家脖子上挂着数珠,口中还念念有词,朱八戒听了一耳朵,听出来他是在念着“阿弥陀佛”,好歹他如今也是个修佛的,没忍住面上就带出了些许笑意,朝那老人家含笑道:“老施主,洒家这里问讯了。”

    那老人家原是打算关门,见他如此说话,怔了一下,抬眼将他打量了一会儿,目光里显而易见便带出些许疑惑来:“你……是出家人?”

    朱八戒笑眯眯的给了个肯定的答案。

    这老人家也是没什么戒备心,见朱八戒这样说,他也就信了,全然没有在意这少年看着半点儿也没有出家人的样子,就笑着回礼道:“小和尚却是来迟了?”

    朱八戒挑眉看过去:“这怎么说?”

    那老人家便笑道:“来迟无物了啊。若是早来一会儿,我舍下斋僧,尽饱吃饭,熟米三升,白布一段,铜钱十文。你怎么这时候才来?”

    朱八戒:“……”

    朱八戒一时之间也是无话可说。

    他顿了一下,虽然对这老人家口中说的斋菜有些心动,但到底外面师傅师兄弟还等着,他也就没多纠结这个,只有些哭笑不得的解释道:“老施主误会,我却不是来赶斋的。”

    老人家又惊讶了一下,下意识道:“既然不赶斋,来这里干什么?”

    朱八戒眼睛转了转,就道:“我师傅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的,今日到贵宝地,天色已晚,听得府上有鼓钹之声,特来告借一宿,天明就行。”

    那老人家原本神色还和善,听着听着,面上就不由自主流露出些许不悦来:“你这小和尚,看着年纪轻轻,也须要晓得何谓#出家人不打诳语#。东土大唐到我这里,小说也有五万里路,你身量这等单薄,如何来得?”

    被老人家教训了一顿,朱八戒心中也没有半点儿火气。

    毕竟他如今这样貌在人类眼中看着,确实单薄——甚至于他自己都觉得这老人家话说的好听了。他这样子,好听的说是单薄,实际上看着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子,别说五万里路了,就是出个城,怕不是都得坐个马车。

    朱八戒对自己这形象心里也是有数的。

    但有一说一,这副样子虽然在这种时候让人感觉很不可靠的样子,但朱八戒却并不打算做出什么改变,非要说的话,只能说他颜控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眼中,朱八戒这么一副样子其实分外讨喜,每次借宿时除了这种听着有些不大实际的问题之外,其他大体都很好说话。

    所以在老人家一通教训之后,朱八戒非但没有生气,他还好声好气的解释了一番,说你别看我这样子,但我们师兄几个各有本领,师傅手上功夫也不弱,几个人同心协力,中间花的时间他自己都有些记不清了。

    ——这话听着仍旧相当浮夸。毕竟哪有人自己说自己本领不凡的?

    但朱八戒他生的乖巧,说话时也表现的一板一眼有理有据,那老人家听着,忍不住就好笑。

    也不知道他信没信了朱八戒的话,只没忍住笑了一声之后,又虎着脸道:“既还有师傅师兄弟,何不同来?”

    他没好气看了朱八戒一眼,略有些无奈道:“舍下尚有安歇之处,请进。”

    朱八戒立马眉开眼笑的就道谢,这才回头和不远处等着的玄奘等人说了一声。

    师徒几人连忙三两步过去,那老人家没立刻就在前面带路,反而是在门边等了一会儿,没一会儿就见着师徒几人过来。

    几个人牵马的牵马,挑行礼的挑行礼,为首的那和尚一眼看过去就让人觉得宝相庄严,比之庙里的佛像竟的不差什么。

    老人家当下心中就吃了一惊。

    他原先看着过来这几个人一个比一个生的好看,且身上看着也并无半点儿风尘仆仆的意味,当下只以为朱八戒果真是诓骗了他的,正想回神告诫着小伙子一句的时候,定睛将玄奘多看了两眼。

    这两眼看的,他当下就信了朱八戒先前说的话。

    ——若不是东土大唐来的和尚,哪个出家人能有这样的风采?

    那老人家心里一寻思,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面上不禁带了些许喜色。

    师徒几人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变化,悄无声息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安静的跟在老人家身后走着。

    几人到了厅房。厅中坐了几个和尚,正各自念着经文,见有陌生人进来,下意识就戒备起来,念经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玄奘眉头微微一皱,忙转头满脸歉意看着老人家说了一些打扰法事添麻烦的话,那老人家听了,只摆摆手道:“没大事,方才也已经关了灯散了花,佛事将收了。”

    朱八戒听到这里,心中就是一动。

    他那会儿就对着老人家说的什么斋饭心动的很,这会儿一听佛事结束,理论上来说岂不是得要摆一顿斋饭才合适?

    他心里这样想着,不由自主就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老人家。

    老人家有注意到他那眼巴巴的目光,但并不解其意,茫然的和他对视了几秒钟,然后忽的福灵心至,试探似得道:“几位长老路上奔波,想来还未用斋,不妨且稍带一会儿,我使人送上些许斋饭?”

    朱八戒眼睛陡然一亮,嘴巴里却道:“天色已经不早了,怎么好再麻烦老施主?”

    老人家眼见着他嘴里说着不好意思,偏生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写满了显而易见的期待,忍不住心里就有些想笑。

    他年纪大了,大概年纪大的人,就都喜欢这样看着乖乖巧巧的后生,故而他心里虽然知道这几人能够平平安安自东土大唐一路走来这里,自然是有些不为人知的本事,可这会儿看着少年那眼神儿,他下意识心里就软了一下,连声劝了几句,也不介意师徒几人除了朱八戒都拒绝的很真心实意。

    几人正说着,里面门开处,又走出来一个老人家,手中拄着拐杖,口中问道:“是何人黑夜来此?”

    先前那老人家急起身迎到屏门后,解释道:“哥哥莫急,是东土大唐取经的罗汉。”

    他解释完几人的身份,还不忘夸奖了一番朱八戒生的讨喜,那新出来的老人家听完,果然就将目光先落在了朱八戒脸上。

    见朱八戒确实珠圆玉润,虽不像是个出家人,却着实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面上不觉也就带出几分笑意,和几人行礼。

    各自礼数周全了之后,老人家笑盈盈让人排了斋饭,师徒几人并先前里在厅房念经的和尚尽都坐了下来,不多时,一应素果品菜蔬、面饭、米饭、闲食、粉汤,排的整整齐齐在桌子上。

    玄奘又起身道了次谢,这才坐下来举起筷子先念了一卷《启斋经》,这才开始用饭。

    一路上风餐露宿,便是玄奘,看着这满桌子的斋饭,都心动的很,更别说朱八戒原本就很好这一口,一吃起来,就有些停不下来。

    旁边两个老人家并侍奉的下人见着,都忍不住目瞪口呆。

    可不是么,这少年看着生的精细,怎地饭量却这般大?

    朱八戒吃的开心,那老人家一开始见他饭碗空了还一脸慈爱的让下人添饭,等他十来碗下了肚,老人家现场表现了一下什么叫#笑容渐渐消失不见#。

    孙悟空余光里瞥见那老人家脸上神情,没忍住就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下,朱八戒这才恍然意识到什么,一抬头朝老人家露出个羞涩的笑出来。

    老人家瞅了瞅他旁边垒起来的碗,在看着少年无辜的笑容,当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