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登月计划 » 第二十二章 南京乡试(三)

第二十二章 南京乡试(三)

    这就走了?

    不到半个时辰,就就就弃考了?

    十年寒窗,三载一次的机会,就不要了?

    卢飞感叹不已。

    也不怪这些考生受不了,就连监考士兵们也是凑到了远离茅房的甬道一头。

    在那边上茅房的,没有五百,也有两百吧?

    这大热天的,也没个排气设施,这气味,一般人能受得了?

    不过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比如,这个时候考生想作弊,抄抄小纸条啊,隔墙传音啊,鸿雁传书啥的,肯定是没人管的。

    当然,如果他能把小抄带进来的话。

    ……

    今天,虽然没有前几日气温高,但也十分的闷热。

    卢飞先是在草纸上将四书义的第一道答了出来,修修改改后,再一丝不苟地誊写到了答卷上。

    一身的汗,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虽然格外注意,但也有几滴不慎落到了答卷上。

    此情此景,他也无力追求甚好了。

    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润色好的第一题答卷收进卷袋,卢飞在甬道上冲了个澡。

    水缸里的水,此时也是被晒得发热,但也十分舒坦。

    接下来的时间,卢飞坐回号舍,背靠着墙壁,双脚搭在写字的号板上,开始了休息。

    在这能把活人磨成鬼的科考贡院里考试,如果不多注意点身体,那恐怕是很难在接下来的九天时间里坚持下去的。

    ……

    等到醒来时,太阳正往西方坠落。

    由于他中午没吃东西,现在,这肚子呀,已经快倒吐苦水了。

    翻了翻考箱,里面只剩下银子。

    于是,他找到了监考士兵,花重金,托他从贡院食堂中给自己带了些馒头,就着清水,在空气相对清新的角落里填饱了肚子。

    ……

    重新坐在考舍中,看着天际的火烧云,卢飞接着构思起四书义的剩余两道题。

    此次南京乡试的主考官是吕调阳。

    此僚,极为重视传统道德观念,为人刚正不阿。

    在保证答题合乎题意,行文通畅合规,不犯忌讳,无错别字的前提下,运用四书中的观点来强调重德守礼的主观思维,以迎合考官的个人思想主张,这点貌似可以一试。

    卢飞如是想着。

    他认为这种投机行为并无不妥。

    因为,他知道,徐渭,徐文长,就是因为喜欢搞些花里胡哨的的东西,完全不考虑考官的个人因素,也对当时的科举风气完全不感冒,因而导致屡屡拿不下举人功名。

    前人之鉴,后车之师。

    卢飞只是想稳稳妥妥地考个举人身份而已。

    ……

    是夜,安静而又燥热,直到下半夜,天气才凉爽了些。

    待卢飞喂饱了蚊子,才得以入眠。

    ……

    乡试第二日早上起来。

    他是被那股味道给刺激醒的……

    寻思着能不能换个远离茅房的号舍答题。

    人嘛,也是一种懂得趋利避害的生物。

    卢飞想着去碰碰运气。

    监考士兵一听他这要求,并无多少同情心地回绝了他。

    好吧,考生,考卷,考舍,是紧密相关,不可更改的。

    话说,早上起来上茅房的考生还真不少。

    愈来愈浓的气味,让身处日九考舍中的卢飞窒息。

    他强忍着打定了心神,将昨晚构思好的两篇八股文直接写在了答卷上。

    至此,三道四书义作答完毕。

    只剩下一天半了。

    收好答卷,去了趟茅房,在水缸旁洗了把脸,他这心里又安定了些许。

    仰头看了看天,朵朵白云镶着金边,分外刺眼。

    转头又看了看明远楼,这不看还好,一看吓一激灵。

    此刻,明远楼上,一位绯袍官员正看着卢飞!

    想必,这位就是吕大人罢!

    卢飞极力摆出一副笑脸,向他默默行了个礼。

    也不管他能不能看清自己面貌。

    而站在高楼上的,也确实是吕调阳,他向这边看了几眼,也就移开了视线。

    对于卢飞来说,之后呢,是该解决温饱问题了。

    他又花钱请人带了几个馒头。

    其实这种行为,在贡院也算得上是常规操作了。

    贡院内本就设有供给所。在考试期间备有各种物资,以此为广大考生和监考官吏提供便利。

    而这些供给中,就包括食物。

    你可以想象,乡试共举行九天。期间,考生们非弃考等特殊原因,是不得离开考场的。

    如若有人带来的食物提前吃光了,而贡院又不给补给,那岂不是要闹出乡试饿死人的泼天打笑话。

    乡试由朝廷统一安排举办,他们是丢不起这个人的。

    不过,想要拿到补给,除了银钱到位,还得接受层层检查。

    卢飞嫌麻烦,直接花重金把这事给办了。

    吃饱喝足,他原本是想继续答题。可这个点呀,上茅房的人忒多,天气又太热,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给当场熏绿了!

    卢飞不得不暂避锋芒,便放下考卷,空着手,在远离茅房的甬道里寻思起来。

    反正这时候“日”字列甬道里的考生都跑光了,也不必避嫌。

    监考士兵也就任由他在那里随意走动了。

    至于真相是什么,有没有行贿受贿这种事发生,那就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但作者看来,可能是提调官和监试官们本想进这条甬道巡视一番,可刚走近门口,就被一股难以名状的东西给劝退了。

    皆唯恐避之不及。若中了招,影响了食欲,就得不偿失了。

    什么公平公正啊,那也得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是?

    秉持着自身为重的原则,何况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臭号里有没有考生还得两说。

    于是,他们就当自己只是一名“日”字列考舍的匆匆过客了。

    就这样,卢飞顺利完成了第一场考试,题目全部作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