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登月计划 »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屋顶谈话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屋顶谈话

    国公西圃。

    卢飞躺在屋顶的瓦片上。

    太阳还未落下,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流光溢彩。

    看着东南方的下弦月,他双眼一眨不眨,任凭白云行如流水,微风裹挟气浪。

    前几日结束的南直乡试非但没能击垮他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的倔强心。

    此行,注定筚路蓝缕,事业多艰难。

    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嘿!老弟,你在上面做甚?”

    这时,徐邦瑞他们走进了卢飞的小院。

    “都上来吧。”

    ……

    话说这个时代的屋顶,多采用“八”字形设计,主要就是为了防雨,其次是为了美观。

    待他们七人小心翼翼地扶着竹梯爬上来后,以防不慎,都有样学样地躺下来,挨成一排。

    这不知道的,隔远看,还以为是哪户人家提前准备年货,搁屋顶晾晒肉干呢!

    “德华呢?”

    “德华?哦!你说那小子呀!自从你进贡院起,他就一直窝在房里看书呢!”

    徐邦瑞笑到。

    “看书?”

    “我们正在学习的六科课本呀!”老五徐维玉插言到。

    “算了,不提他了。今日把大家聚在一起,是想谈谈我们的登月计划。”

    听说要谈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尽管他们七人各自都心怀不同的目的,也都俯首帖耳,以待下文。

    当然,自打他们爬上屋顶躺下后,就已经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模样了……

    “前面我也说过,咱们这个计划,所费人力物力财力之浩繁,就不多赘述了。”

    卢飞看向淡蓝的天空。

    “我打算创办一所学院,招收上千,乃至上万的学生,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带他们肄业后,就能为我们所用……”

    “可是……现在这个'一士登甲第,九族光鲜新'的大明,人家进学也都是奔着科举和功名去的,又有多少人会来咱办的书院念书呢?”

    徐邦瑞不忍打击他,但还是想让他认识到事实真相。

    “这个问题嘛,我来搞定!你负责赚钱,越多越好。”卢飞信誓旦旦。

    “那好!我负责赚钱。你之前给我的剑南春配方,我已经酿出来了。还别说,这就还真是一绝!”

    说起酒,徐邦瑞滔滔不绝。

    “这酒刚刚打开销路,就卖到了苏州、松江、安庆、池州等府县。整个南直隶的酒楼呀,都在卖咱们的酒。”

    “噢?这么快?你莫非酿的是假酒吧?”卢飞颇为诧异。

    说起这酿酒,岂是一日之功?

    更别说剑南春这等好酒了。

    “怎么可能!你不知道,全城的酒作铺子里的酒曲都被我买断了,然后按照配方上的工艺酿制,真得不能再真了!”

    徐邦瑞听到卢飞质疑自己办事的能力,立马不干了。

    卢飞歪过头,朝着他笑到:

    “小弟也就是有些惊讶罢了,老哥哥勿要挂怀才是啊!”

    接着,他转过话头,寻问到:

    “对了,创立书院一事,你们有啥主意没?或是取个名。”

    “说到这创办书院嘛,还是那种大书院,肯定是需要大块地方的。刚巧昨日八弟把他的魏公南园卖与了我。本来我是打算用来扩建酿酒作坊的,但也太作贱这处好园子了。”

    徐邦瑞继续到:

    “现在好了,留给你用作书院,正合适不过了!”

    对于将魏公南园给卢飞用作书院,徐邦瑞是非常满意的。

    魏公南园本是他家的祖宅,后来传给了八弟,现在,他又转给了自己。

    徐邦瑞打小就生活在魏公南园,对于这处园子,他也是有些许感情的。

    现在,将它变为书院,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归宿了。

    日后,若是从这里走出几位大名人,那在他们的档案里,肯定是会留下有关徐家的事迹的!

    这还真是给老徐家,给徐家祖辈们脸上贴金了!

    想到这里,徐邦瑞兴奋地拍了拍大腿。

    “诶呀!爹,你打我干嘛?”

    徐维志痛得弓起身子,使劲揉搓大腿……

    徐邦瑞没理他,而是继续和卢飞对话。

    “这处大园子占地八百亩,若果老弟嫌小,那我再把相邻的两个宅子也买下来!两千亩够不够?”

    “够了!够了!两千亩正合适!”

    听到这个数字,卢飞很是满意。

    只要将这三处宅子改建一番,足以堪此重任了。

    他兴奋不已。

    “蓝天,翱翔,专业知识和技能,书院,嗯……就叫蓝翔技院吧!”

    徐维玉在边上建议到。

    老六徐维燕急忙捂住她的嘴:“老五不晓事,爹爹和师父别生气呀!”

    见到他们六个大男人都激动得坐了起来看向这边,徐维燕补充到:

    “要不蓝翔技学?”

    “蓝翔技学?怎么感觉有些拗口啊?”

    老四徐怀志摸了摸脑瓜子,皱眉到。

    ……

    “我把书院叫作学校,那就取名南翔技校吧!”

    良久,卢飞打断了众人的思索。

    虽然这个名字,他还是无比抗拒,但也不好驳了大伙的意,打击他们的参与热情。

    于是顺着他们的思路,想到了这个名字。“南京的南!”

    卢飞解说到。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如若真搞成蓝翔技校,他宁可从这里跳下去……

    接下来的会谈,八人共同敲定了关于学校事务的一些细则,直到被蚊子叮咬得满头包才意犹未尽地散了会。

    临走,卢飞将蒸汽轮船的构造图纸交给了徐邦瑞。

    这件事分给徐邦瑞去操办,他就大可安心搞他的教学事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