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登月计划 » 第三十六章 相见与分别

第三十六章 相见与分别

    凤阳县,长寿村。

    卢飞看了眼湛蓝天空中的那团高积云,浓厚而洁白,很有质感,宛若眼前。

    这如高清壁纸般的图画,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但是,他终究架不住今天晴朗的阳光,重重打了个喷嚏。

    “师父,还有多久到啊?”

    老五徐维玉脚步沉重,落在队伍最末头,抬起手高声问道。

    由于通往村子的道路狭窄,凹坑很多,马车无法通行,是以,一行人早早地就下了马车,拿上礼物,徒步前行。

    卢飞摇了摇头,掉头走到队伍后面,将双手提着的茶饼递了过去,蹲下身道:

    “你帮师父拿着,我来背你,总可以吧!”

    闻言,徐维玉接过茶饼,欣喜地扑上卢飞的后背。

    “玉儿,你看呀,这条小路上,两边都是青黄的稻田。此情此景,你有没有想到一首词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徐维玉脱口而出,得意洋洋继续到:

    “玉儿自打六岁起,娘亲就教我背唐诗宋词。到现在,我能背好几百首了呢!”

    卢飞开怀大笑:

    “你娘还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呢!那你往后要好好学习,报答她,不要辜负了她噢!”

    ……

    说笑间,众人便来到了郭老丈的住处。

    此时,只见诺大的一块土场上,铺上了一层黑油布,上面堆满了金黄的稻谷。

    其间,一位老人身穿粗布短褂,弓着腰,赤着脚,手拿一把竹耙,将谷粒耙出一列列整齐的小沟壑,汗流不止。

    见状,卢飞连忙走上前去,欣喜地招呼到:

    “郭老丈?”

    老人闻声,缓缓地伸直了腰,拄着竹耙,定了定神,这才转过头来。

    认清了来人,他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道:

    “嘿!小郎君回来啦?快快快,里屋坐,外头怪晒人的!”

    一边说着,一边将众人引进了屋。

    待屋里坐满了人,郭老丈一一打量,怀着羡慕之意,呵呵到:

    “想不到小郎君这么年纪轻轻,就有了五个小子,两个闺女,还都长得这么俊,真是好福气啊!”

    此言一出,弟子们皆惊。

    卢飞刚想开口解释,可想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师父一般都扮演着亦师亦父的角色。

    想来,也没啥大毛病。

    再者,自己与他们爹徐邦瑞,可是拜过把子的,也算是他们的义父了。

    想到此,卢飞陪笑到:

    “晚生能有他们作为子女,也算是死而无憾啦,哈哈哈!”

    听到师父夸下如此高的赞誉,七名弟子无不既是感动,又是感激。

    所感动的是,卢飞在与他们相处的两月里,几乎天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来备课,为了自己这些弟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

    而他们所感激的,则是卢飞帮助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想常人所不能想,见常人所不能见。

    年龄最小的老五徐维玉,此刻想到师父对自己学业和为人处世上的谆谆教诲,不由双眼泛酸,抑制不住地卢飞怀里。

    这是真把卢飞当爹了。

    卢飞轻轻拍了拍她,畅快到:

    “来,玉儿,叫郭爷爷。”

    徐维玉听话地抬起头,吸了吸鼻涕,叫了声“郭爷爷”,盯着双红通通的眼睛,惹得郭老头哭笑不得。

    正在这时,屋外传来一声敞亮的叫喊:

    “喂!老郭!吃完午饭没?要不一道去把地里的稻草拾掇回来?”

    接着,门帘被拉开,一只皮肤黝黑,满脸褶皱的脑袋探了进来,随后“咦”了一声,扫过屋内众人,继续到:

    “哟!来客人啦?那我就先去了!”

    待人走后,卢飞开口问向郭老头:

    “老丈今年收成怎样啊?”

    “诶!马马虎虎。”

    老人叹了口气,继续到:

    “老儿现在有四亩水田,一季能收六石不到,刚好够过活了。”

    卢飞知道,虽然这六石粮食对于老郭这种鳏夫来说,的确是饿不死人,但也是吃不饱啊。

    现在因为气候原因,一年也只能种一季了。

    这六石粮食,约摸九百斤,他一年得吃五百斤吧?

    然后赋税,缴纳边关军饷,最后除却日常油、盐和衣料等用度,也就所剩无几了。

    倘若不幸生了病,那就无力延请郎中诊治抓药,全凭自身身体素质硬撑了。

    所念及此,卢飞不禁一片黯然。

    今天,他从郭老头这里听到的情况,想必,还有很多大明老百姓也是同等境况。

    此时屋内,卢飞继续和郭老头攀谈着。

    可能是此次拜访这里,他们一行人衣着华贵,卢飞明显感觉接下来的闲谈中,郭老头表现得有些拘束了。

    这让卢飞不禁懊恼。

    待到下午一点左右,卢飞亲自下厨,用带来的食材和调味品,烹制了一大桌丰盛的佳肴。

    席间,他拉着郭老头喝了几杯新酿制出来的剑南春,随着酒精发作,这话头啊,也是逐渐打开,一时间,众人相谈甚欢。

    可是,毕竟是剑南春啊!

    郭老丈哪里喝过这等烈酒,刚开始还不自知,只觉入嘴绵香,喝着喝着,就晕乎乎地醉倒了。

    于是,卢飞将郭老头扶到床上,留下两名仆人照应,便带领成群“儿女”出了门。

    他打算帮郭老头将田间的稻茬收回来。

    而这也是卢飞拉郭老头喝酒的目的之一,如若不然,郭老头是万不会让卢飞帮他做的。

    村子不大,人口不多,卢飞一行走到田间,询问了一位正在割稻的村人,便找到了郭老头家的田地。

    现今时节,已是入秋,太阳也没有那么毒辣了。

    卢飞师徒几人便开始在田间拾掇起来。

    老四徐怀志一边捡着散落一地的稻草,一边问道:

    “师父!将这些草弄回去有什么用啊?一把火烧了岂不省事?”

    闻言,卢飞从斗笠中露出笑容,放下木锨,擦了擦汗,回到:

    “老四呐!其实这稻草啊,也是很有用处滴!来来来,你们都过来听为师讲讲。”

    卢飞吆喝了一声,于是,弟子们都好奇地围拢了过来,在草堆上围坐一圈。

    在碧蓝天空下,在闷热未时中,师徒八人各自扇着斗笠,闻着飘散在空气中沁人心脾的稻香,开始了一场关于稻草的科学讲座。

    后来,这场讲座,还被徐文远写进了《恩师回忆录》中,当然,这是后话。

    只听卢飞宣讲到:

    “首先,稻草由于柔软干燥的物理特性,拿回去可以铺在床上,充当棉被御寒。亦或是铺在屋顶上,可以有效挡雨,排水。”

    “其次,稻草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结扎成草绳,用于捆绑,十分结实耐受。”

    “另外,稻草可以直接喂养部分牲畜。”

    “最不济,稻草也是十分易燃之物,用于引火非常方便。”

    “当稻草燃烧后,也会形成好处多多的余灰。”

    讲到这里,卢飞换了个坐姿,继续到:

    “稻草灰在化学上属于碱性物质,利用这个特性,可以用来浆洗衣服;铺在地里,可以消除虫害,改善土壤酸性,从而更利于庄稼生长。”

    说到这里,卢飞故意进一步往深里讲:

    “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机物,养分齐全,对于田地来说,能够很好地为作物提供营养。”

    “你们现在或许不懂,以后,你们好好学,会明白这一切的。”

    卢飞打开水囊,喝了口水。

    趁着他停顿的功夫,老三徐文远激动到:

    “师父,我们中午吃的咸鸭蛋,也是用稻草灰腌制的吧?”

    “对对对!”卢飞放下水囊,惊喜地看着他。

    想不到,这位弟子观察得这么细心!

    将来,他必定是我推动登月计划时的一员干将啊!

    ……

    太阳西移,云朵似火烧,在卢飞的一番讲说下,众人怀着高涨的热情,将四亩田地间的稻草收归拢,唤来两辆牛车才将它们全部送回了郭老头家的后院。

    到了家,此刻,老人已经酒醒,身子也缓了过来,只见他正准备出门去田地里。

    见到卢飞一行人的样子,郭老头忙感谢不叠。

    而卢飞也趁机向老人请辞:

    “郭老,您保重身子,小子们就不便打扰了。”

    “诶?这么快走嘛?要不住一晚吧?住一晚再走也成啊?”

    老人极力挽留,近乎央求。

    看到他脸上的急切神色,卢飞心里也是揪了起来,难受无比。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作为一位孤独老人,最是承受不起。

    罢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卢飞想着今后的忙碌生活,也不知何时才会得空再来一趟,于是,他同意了在郭老头家住一晚上。

    听到卢飞答应了,老人欣喜地像个孩子,差点跳了起来,连忙将众人引进门,帮他们收拾床铺。

    ……

    夜里,卢飞来到郭老卧房中,谈到了自己中举一事。

    他觉得,这份喜悦,值得与这位与自己渊源甚深的老人分享。

    老头听了,也是满脸欢庆,从一只古旧的木盒中,拿出一只锦袋,双手捧到卢飞跟前,道:

    “小郎君,这个给你,保佑你顺顺当当地考中进士!”

    卢飞刚开始不想接,可是,还是出于好奇,打开了看了看。

    郭老头家里怎么会有如此精美的锦袋呢?

    待拿到手里,只见是一块完美的淡青色玉佩,上面雕刻着云纹和蝙蝠。

    在古代,人们一般认为“云纹”形若如意,绵绵不断,寓意如意长久。

    “蝙蝠”取谐音为“遍福”,象征幸福。

    郭老头叹了口气,道:

    “哎!这本来是我门郭家的传家宝,可现在老儿不争气,没能留下子孙,就用不上了。希望它能给你带去福运吧。”

    听到是传家宝,卢飞瞬间感觉手里的分量重若千金,于是想退还给他。

    可看到老人脸上的慈爱之意,卢飞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将这枚流云蝙蝠玉佩放回锦袋中,小心翼翼地揣进怀中。

    ……

    翌日一早,吃过老人煮的面条后,卢飞便正式向郭老头告辞。

    老人也没有再去挽留,将他们一行人送至五里远的官道上,才肯折回。

    通过马车窗沿,卢飞看着老人瘦小的身躯,一阵风将他花白的发丝吹乱。

    直至老人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他才缩回头去。

    看着卢飞依依不舍的样子,老二徐春阳小声到:

    “师父,我们何不将郭老接来南京和咱们一起住?”

    孩子们也都知道了卢飞与郭老头的相遇经历,觉得既然是师父的恩人,那就也是他们这群弟子的恩人。

    弟子们的心意,卢飞何尝不懂,他苦笑道:

    “你们还小,不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呐!所谓落叶归根,故土难离啊!人呐,总是对故乡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尤以老者为甚。”

    他恍若有心事,继续到:

    “在故乡,有他们奋斗过的土地,有他们相处过的朋友,更有他们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说着说着,卢飞情不自已,默默留下了眼泪。

    弟子们看到他这样,也不说话了,情绪也跟着低落下来。

    良久。

    卢飞看向他们,鼓励到:

    “郭老爷子会老有所终的。不只他,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这些都是我们南翔技校的梦想,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听着卢飞这段话,众人目光大亮,坐直了身子,看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