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二十五章·一个吴三桂,两个爹

第二十五章·一个吴三桂,两个爹

    崇祯十六年,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崇祯皇帝为感谢他来北京勤王,于五月十五日,在武英殿宴请吴三桂,并赐他尚方宝剑。

    就在那一次,他见到了皇太子朱慈烺!

    虽隔了一年,但皇太子何许人也,吴三桂怎能不牢记在心?

    此时一见,登时就认了出来,但见他截住了话茬,明显不肯暴露身份,又听他说“一把火烧了紫禁城”云云,倒与昨日阵前老父所说一致,虽满腹疑窦,却也不敢多言,躬身道:

    “殿……这边请!”

    诸将见吴三桂举止恭敬,还道他是因老将军之故,也不疑有他。

    一伙人都跟在身后,随吴三桂登上城头。

    双方厮杀正酣,朱慈亮遥遥望去,见李自成手持长剑,胯下乌龙驹扬起前蹄,长声嘶鸣,正在一处高岗上督战,于是扬声道:

    “李自成,来城下一会!”

    城下人叫马嘶,炮声隆隆,喊声传不多远,便隐没其中。

    吴三桂见状,便唤过传令兵,悄悄吩咐下去,不过一时,城上忽然响起隆隆鼓声,跟着数万吴军战士齐声吼道:

    “李自成,来城下一会!”

    吼声远远的传了出去,李自成也听到了,顿时有些疑惑,不知吴三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仗都到这份儿上了,难道要投降?

    招招手,身旁的士兵递过来一个单筒望远镜,对准城头一看,先看到了站在吴三桂身旁的“吴襄”,登时一惊。

    这老小子啥时候被人救回去了?

    回首一看,吴襄正好端端捆在中军大帐之前。

    怪了,两个吴襄……

    我看错了?

    揉了揉眼睛,又举起了单筒望远镜,这次稍微偏了一些,没瞄准“吴襄”,却对准了另一人,忽然身子一晃,差点儿跌下马来!

    这个活阎王,怎么跑到对面去了?

    望远镜自崇祯初年传入大明,很快就得到边关将士宠爱,李自成有,吴三桂自然也有,他正在城头瞅着。

    忽然,身子一颤,李自成中军大帐外面捆着的……

    不是吴襄,又是谁?

    那身边这位?

    心中忽然生出好几个念头,很想抓住这位“太子殿下”,好生逼问一番。

    我堂堂一个吴三桂,怎么会有两个爹?

    然而镜头之中,李自成已经不顾御营将士阻拦,策马下了山岗,直向城头奔来,吴三桂只好压住疑窦,转身问道:

    “殿……壮士,为何唤李自成来?”

    朱慈亮微微一笑:

    “让他退兵!”

    吴三桂一怔,默默的翻了个白眼,他能听你的?

    要真能听,你爹也不用死了……

    这话却不敢说出来,只传令下去,命城上吴军停了火器、弓弩,以免把李自成吓跑,太子殿下还怎么——

    下令退兵?

    李自成一路行来,大顺将士纷纷让开去路,只在前方、两侧结阵掩护,不过城上停了远程火力,便也没什么好掩护。

    不一时,李自成来到城下。

    停在一箭之地,仰头望着朱慈亮,却扬声喝道:

    “吴三桂,战事如此,你还有何话说?”

    吴三桂不搭腔,朱慈亮却走上前来,扶着城墙,往下喝道:

    “李自成,贼也罢,官兵也罢……都是大明子民,如此枉死在山海关下,岂不是便宜了满清鞑子?尚有些时日,也不急在一时,今日暂且退兵,一个时辰后,我部出城议和!”

    此言一出,城上、城下,皆是一惊。

    吴军虽然守得苦不堪言,但还远远不到城破献降的时候。

    关宁铁骑铁骨铮铮,怎能投降贼兵?

    大顺将士更是不甘心,刘宗敏腿部中箭,仍在马上指挥,此时一听,急忙拍马上前,怒道:

    “皇上,再有一个时辰,臣定能率部破了这城……切不能中他缓兵之计,否则等他缓过来,就不好打了!”

    李自成摇摇头,他知道朱慈亮那句“尚有些时日,也不急在一时”是跟他说的,七日之期未到,那活阎王并不是来催命的,不过他既然能逼我出兵,自然能逼吴三桂投降了?

    一念至此,顿时松了口气,道:

    “罢了,便给吴三桂一个机会……鸣金收兵!”

    刘宗敏大急,叫道:

    “皇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啊……咱们可不能中计,不能让这数千将士枉死在城下啊……”

    “孤,自有分寸!”

    李自成看了他一眼,独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喝道:

    “鸣金,收兵!”

    “罢了,罢了……”

    刘宗敏长叹一声,挥挥手。

    中军战鼓隆隆,大顺军潮水一般退了回去,御营将士护着李自成缓缓回军。

    城上一片死寂,吴军将士面面相觑。

    这人是谁啊?

    他说退兵,李自成就乖乖退兵了?

    朱慈亮看了一眼吴三桂,拉着“吴襄”走向城楼,说道:

    “三桂,屏退左右,一个人进来!”

    吴三桂呆了一呆,才躬身道:

    “是!”

    挥挥手,一众满腹疑窦的将士朝两旁散去,吴三桂也没敢解释,跟着进了城楼,又关上门。

    朱慈亮已经大马金刀坐在上首,吴三桂忙拜倒行礼:

    “末将吴三桂,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

    朱慈亮笑道:

    “平西伯公忠体国,令尊落于贼手,仍不堕铁军风范,阵前一番慷慨陈词,着实感人肺腑,请坐下说话吧!”

    “多谢殿下!”

    吴三桂又拜了一拜,才在下首坐了。

    朱慈亮朝阿朱打了个眼色,后者拿出手帕来,擦了擦脸,顿时露出一张明眸善睐的美人脸,哪里有吴襄?

    吴三桂一惊,面色不善,道:

    “殿下,这是?”

    朱慈亮展颜一笑,道:

    “平西伯莫怪,关宁铁骑乃天下劲旅,本宫要见你,却也不易,才出此下策,不过议和之后,老将军也就回来了……”

    手一挥,身边忽然多了一个天仙般的美人儿。

    吴三桂又是一惊,他愣是没看清楚,这美人儿是从哪来的?

    不过,这般绝色,真是世上罕有,便是家里那位陈圆圆,也略略逊了几分出尘仙气,想起陈圆圆,不由心里一痛。

    好好一个圆圆,被牲口糟蹋了……

    朱慈亮离席而起,搀着天山童姥坐下,才躬下身子低声道:

    “姥姥,赐他一枚药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