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召唤天山童姥 » 第二十九章·吴三桂,剃发来降【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十九章·吴三桂,剃发来降【求月票,求推荐票】

    是夜,新月半弯。

    吴三桂再派八千关宁铁骑出城袭营,李自成布下口袋阵,尽起营中大军,将八千吴军重重包围,但关宁铁骑宁死不屈,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及至凌晨,八千关宁铁骑全部“战死”!

    李自成当众赞扬他们“忠勇可嘉”,遂命大顺军收敛“尸体”,一具具迁入石河西岸的丛林之中,好生掩埋,俘获的战马却未入营寨,也都圈在丛林之中……

    却说多尔衮率领满洲八万大军,从翁后转道向南,日夜前进。

    仍然直到四月初六正午,才赶到山海关以东三十里处,正准备停下,派一部兵马先去探探底细。

    这时,吴三桂的信使到了。

    来人姓李名豪,是吴三桂的旧部,几年前因骑马摔伤右臂,不能打仗,所以虽然仍是千总官职,实际上有衔无兵,但因他是吴三桂帐下旧人,忠心可靠,颇受信任。

    李豪的马鞍上插了一面小旗,上写——

    大清敕封平西王行辕千总!

    这让多尔衮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半截,只要吴三桂肯降,则大事可期。

    山海关一役,便轻而易举。

    看了一眼李豪,问道:

    “吴三桂差你来有什么军情禀报?”

    “小臣…”

    突然,从西南方接连传来三响炮声,如同天崩地裂。

    李豪大惊,将话停住。

    多尔衮和左右文武官员们也很吃惊,都向西南方面望去,燕山脚下郁郁葱葱,烟雾腾腾。

    又听了一阵,再无传来炮声,多尔衮问道:

    “这分明是红衣大炮的声音,是平西王守城的军队向流贼开炮,还是流贼在进攻山海城?”

    “小臣,不知……”

    李豪有些紧张,声音发颤,躬身道:

    “臣来的时候,贼军正合兵一处,似要攻城,平西王正在城头备战,因这几日折损过巨,恐山海关有失,才命臣来见摄政王爷启奏军情,出城以后的战况就不清楚了。”

    多尔衮点点头,他生来谨慎,一路行军,一路命探子飞报山海关军情,知道吴三桂乞降未遂,这几日夜袭又连连受挫,“折损过巨”倒是实情,便笑道:

    “平西王差你启奏什么军情?”

    李豪躬身道:

    “禀摄政王爷,这几日贼兵已夺了北翼城、抚宁县城及九门口,那处有唐通五千兵马驻守,平西王担心他袭扰摄政王前往山海关的道路,所以特密令小臣速来向禀报。”

    多尔衮笑道:

    “好好好,唐通不足为虑,但平西王差人前来禀报,足见对大清颇有忠心,本王已命豫亲王多铎与英亲王阿济格率两旗精兵准备进关,决不会使流贼得逞,你速去回报,好教平西王安心!”

    李豪叩首再拜,道:

    “谨遵令旨!”

    躬身退了几步,才飞身上马,向山海关疾驰而去。

    吃了吴三桂送来的定心丸,多尔衮心情大好,便不再犹豫,遂命多铎、阿济格率两白旗精锐先去吃掉唐通那一部,全军疾行跟进。

    多尔衮这次几乎把满清一半精锐都带来了:

    自己的正白、镶白旗,多铎的正蓝旗,共五万人,“三顺王”率领的两万汉军八旗和一万蒙古八旗,从锦州运来的红衣大炮,尚在途中,约莫迟一日能到。

    两白旗最先抵达,唐通望风而逃。

    于是多铎和阿济格暂时扎营在距山海关只有两里远的欢喜岭的南坡,待多尔衮大军抵达,登高一望,但觉欢喜岭是个坐山观虎斗的好地方,遂命各旗兵马挨次扎营。

    多尔衮的王帐,则设在岭上威远堡。

    居高临下,远远望去,见战事异常惨烈,大顺军奋不顾身,猛攻东、西罗城,城下遍地“尸骸”,血流漂杵……

    多尔衮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快美不已。

    期间,吴三桂先后派出三批使者去要求多尔衮进军,乡绅佘一元、曹时敏、冯祥聘、吕鸣章、程印古涕泪横流,苦苦哀求,指天发誓,就差认多尔衮当爹了……

    但是,多尔衮不为所动。

    虽然对他们和颜悦色,并一再保证不扰民,却连一个兵都没动。

    不是不动,时候未到。

    直到透过望远镜,看到东、西罗城快要守不住了,他才派出了亲信谋士范文臣随使者回去,只有一个条件:

    要吴三桂剃发面见!

    吴三桂刚见了范文臣,话还没说出口,东、西罗城忽然同时炮响三声,守将举起白旗,开城出降,阖城兵马跪地乞活,山海关关城直接暴露在大顺军面前。

    吴三桂面无人色,拉着范文臣就跑。

    这位大汉奸一肚子劝降文章生生憋在心里,半个字都没说出来。

    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说好的汉家衣冠,民族气节,在哪里?

    两人一路策马疾行,进了威远堡,从城门到金帐,两行侍卫,戒备森严,整个威远堡中肃然无声。

    吴三桂久经战阵,怡然不惧,让他下马就乖乖下马,让他交出兵刃,他连靴子里的匕首都呈了上去,配合的简直不要太顺从。

    搜身之后,吴三桂大步而行,反把范文臣落在身后,这厮赶得气喘吁吁,直到看见多尔衮的黄金大帐,这才猛然想起,摄政王命吴三桂“剃发面见”,但这厮——

    还没剃头!

    那怎么能行?

    范文臣急的鼻子上的汗都出来了,一路小跑朝吴三桂追去,一边跑,一边低声喊道:

    “平西王,平西王,你还没剃发……”

    剃个屁,老子是诈降!

    吴三桂假作不知,快步来到帐前,“噗通”跪倒,高声道:

    “大清敕封平西王,求见摄政王!”

    帐外仪仗更为森严,他原以为多尔衮会走出帐殿相迎,而他也将以军礼相见。

    谁知,多尔衮并没出来,只有一个官员出账,用汉语喝道:

    “平西王,磕头见礼!”

    吴三桂愣了一下,暗骂:

    “狗日的,敢要老子磕头……待会儿,红衣大炮轰死你!”

    那那官员面无表情,有节奏的吆喝:

    “平西王……磕头,再磕头,三磕头,拜……平身。”

    吴三桂无奈,只得照着这喊声行了礼,多尔衮才命人传他入帐,跪在地上回话。

    心里不爽,暗自侥幸。

    得亏太子殿下来了!

    否则跟李自成打下去,还真得向这王八蛋投降,别的不提……

    就跪着说话这一出,也太踏马侮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