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汉惠帝的荒唐婚姻

汉惠帝的荒唐婚姻

    公元前191年,是刘盈当皇帝的第四年。由于刘盈尚未立冠,朝政被吕太后把持。这一年,刘盈二十岁,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

    这四年,刘盈也一直努力做个好皇帝。然,本该亲政,一展闳图的少年皇帝。将会继承父业,将大汉推向新高峰。

    正所谓,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汉惠帝又遭受了一次打击,内心受到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如曾子《大学》所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少年皇帝长大成人了,就要考虑一件事:齐家(立后)。

    立后,是刘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按理说,刘盈立后,有以下选择。

    1.关中世家。

    2.功臣集团。

    3.出自平民。

    大汉朝臣为了少年皇帝的婚事开始紧锣密鼓起来。对于皇帝而言,婚姻大事不能自己作主。自由恋爱,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他可以多妃嫔,但,皇后人选,是一场政治婚姻。也可以这样理解,立谁为后,喜不喜欢无所谓。但,被立的人,家世要清白。皇帝可以不选喜欢的人,但,要选对自己有用的人。

    哪怕皇帝不能自己选,太后、朝臣也会帮着选。按理说,立后是件大喜事。但,对刘盈来说,是一场悲剧。

    导致这场悲剧的人物,正是吕太后一手造成。

    功臣集团,首先被吕太后排除。毕竟,他们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女儿成为皇后,他们就会成为强大的外戚,左右皇权。

    关中世家、平民也被排除。

    对于吕太后而言,给儿子立后的人选,要最亲近之人。

    按理说立后人选,会在吕氏家族中挑选。可,吕太后不按常理出牌,她挑选的人,却是外甥女张嫣。

    来看一下,这场在吕太后眼中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却成为大汉王朝最大的荒唐闹剧,被后人诟病。

    先来看一下张嫣的个人信息。

    生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63年。

    家庭成员:外祖父汉高祖刘邦,外祖母吕太后,母亲大汉长公主鲁元,爷爷赵景王张耳,父亲宣平侯张敖(赵王因为贯高案被贬),舅舅当今皇帝刘盈。

    从这份家庭成员信息来看,张嫣的身世显赫无比。然,上天也给张嫣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汉四年(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常山王张耳因投刘反项,被刘邦立为赵王。汉五年七月,赵王张耳去世,其子张敖继承爵位。

    张耳投奔刘邦时,刘邦许诺将长女嫁给其子张敖。一个是汉王的长女,一个是赵王的嫡子。这场婚姻,成为当时最大的一件事。

    就这样,刘张二王,成为了缔结良缘的一家人。公元前202年,赵王张敖喜得一女,为她取名张嫣。

    然,好景不长。

    贯高谋刺高祖案,赵王张敖遭受牵连,被贬为宣平侯。其父差点被杀,是张嫣面临的第一场灾难。

    刘邦去世,吕太后一直在弥补女儿鲁元公主。

    吕太后替女儿剥夺了齐王刘肥的城阳郡做为她的封地,还让她成为齐国的王太后。张嫣也跟在吕太后身边,备受宠爱。及至,张嫣长到十一岁,她在吕太后的安排下,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张嫣年龄不大,不知道与舅舅结婚代表什么意思。她只知道舅舅对她好,想和舅舅在一起玩。然,刘盈是成年人,他懂这代表什么。也知道,这场婚姻是场荒唐闹剧,有违人伦纲常。

    刘盈极力反对,却没有任何朝臣替他说话。刘盈拗不过吕太后,也为了保护这个外甥女不被伤害,他只能妥协,做了一件事:立外甥女为后。

    对于,吕太后为什么要把外甥女嫁给汉惠帝这件事,也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有两种观点:

    1.外甥女张嫣,不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

    2.吕太后为了集中权力,避免汉惠帝迎娶其他人,造成大权旁落。

    对于,这两个观点,更多的人赞成第二种。吕太后好不容易在熬到了现在,掌控权力,就要牢牢地守住。所以,她为了大权不旁落,让外甥女嫁给自己的儿子。

    吕太后当时是怎样想的,后世不知,也没有史料记载。但,这场婚姻闹剧,有违伦理道德,为世人之不耻。

    吕太后的霸道再一次被后人记住,同时,也记住了汉惠帝的仁弱,是为可怜的皇帝。同时,刘盈也清楚一件事:有吕太后在,他不可能成为一位独立自主的好皇帝。

    他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掌控,又怎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算了!不争了!他注定不能成为一个有实权的皇帝。

    荒唐的立后风波后,刘盈也在努力当一位好皇帝。汉惠帝四年正月,刘盈各地选拔贤者,免除徭役。

    三月,刘盈举行皇帝冠礼,大赦天下。

    立冠后,汉惠帝做了一件最重大的事:废除挟书令。

    秦始皇三十四年,为了维护大秦的统治,采纳李斯奏议,下令禁书焚书,这就是挟书令。

    它的内容有以下:

    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到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挟书令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各种思想和文化艺术得不到正常发展。

    秦始皇认为天下人不读书,禁锢思想,就不会反秦。他怎么也没想到,大秦王朝,就是被不爱读书的项羽和刘邦推翻。

    汉惠帝刘盈因为做了这件事,得到了读书人的认可。他再一次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百家齐鸣之势。然,上天又和刘盈开了一场玩笑:灾祸不断。

    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刘盈立冠这一年,灾祸不断。

    长乐宫鸿台,火灾。

    宜阳,血雨。

    未央宫凌室,火灾。

    织室,火灾。

    这些灾祸,有人为因素导致,也有自然现象。尤其是宜阳下的一场血雨。血雨,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降落似血一样的深红色雨水。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这场奇特的自然现象。

    有的人认为是因为暴风雨气流中混入红色尘土。也有的人认为是鸟群及其它动物被圈入风暴中受伤流血而使雨水染成红色。

    在古代,血雨被认为不详,有两层含义。

    1.天将恶魔。

    2.灾难将至。

    血雨的出现,也让刘盈认为是上天对他的示警,德行有亏,灾难将至。

    上天都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可怜的汉惠帝刘盈,人生已经够悲剧了。然,上天也给他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我,是个好人。

    不是,一位好皇帝。

    我很想,当个好皇帝。

    这是,汉惠帝内心的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