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汉惠帝的悲剧人生

汉惠帝的悲剧人生

    审食其被释放,让刘盈清醒过来,他不能成为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

    也罢!

    掌控不了实权,也掌握不了生杀大权,那就掌管好自己,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皇帝:沉迷酒色,不理政务。

    此时,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齐王刘肥去世。

    齐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坐拥八个郡,七十多城,是同姓九王之中,封地最大,经济最好,实力最强。

    刘肥对汉惠帝最有威胁,这是吕太后不能容忍。

    吕太后除掉赵王刘如意之后,又见刘肥僭越,坐了汉惠帝的位置,动了杀机。幸亏,刘肥身边有能人,他也足够聪明,懂得示弱。

    他不仅割一个郡给妹妹鲁元公主,还尊妹妹为王太后,又摆下酒宴赔罪。

    刘肥之举,有辱大丈夫的身份,很憋屈,十分憋屈。但,吕太后也没有为难他,也没有为难他的儿子,最终换来了善终。

    刘邦的八个儿子,刘肥的结局,也算是好的。以一己之辱,换来儿孙安定。刘肥死了,其长子刘襄,继承爵位。

    大汉派了一个使者,前去传达分封刘襄为齐王的诏令。这个人就是留侯张良。

    话说,张良绝对是大汉建立最重量级别的功臣,有汉初三杰、汉初第一谋臣的称谓。刘邦晚年易储风波,张良献上商山四皓的计策,最终保住了刘盈储君的位置。

    张良不想参与皇帝家务事,学辟谷,道引轻身。

    及至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太后为了感念张良的恩德,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张良有智慧,又知君臣之道,且急流勇退。无论是刘邦,还是汉惠帝,甚至是吕太后,对他是绝对信任。

    分封刘襄为齐相这件苦差事,交给了张良。而,令人感到意外,隐居不出的张良,接受了这个任务。

    至于,张良为什么接受这个任务,不得而知。后来,张良分封刘襄的这件事,成为齐哀王刘襄诛吕的口号。

    就这样,刘邦的嫡长孙刘襄登上了历史舞台,且是八年后诛吕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刘姓诸侯,第一个举起大旗诛吕的同姓诸侯王。

    同年六月,又一个人去世:舞阳侯樊哙。

    樊哙具体事迹,在《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介绍了很多,这里就不细说了。他不仅是刘邦时期的武将功臣,他还有个身份,吕太后的妹夫。汉惠帝时期,能够独立领兵且深得吕太后信任的人,只有樊哙。

    樊哙走了,吕太后身边又少了得力干将,尤其是在武将行列。

    齐王刘肥死、舞阳侯樊哙死,这是汉惠帝六年发生的事。而,汉惠帝的人生,也即将告别这个舞台。

    汉惠帝最后时光,做了两件事。

    1.为了促进人口发展,鼓励女人早嫁。

    十五岁至三十岁女子不嫁,会被罚款。

    罚款金额:五算。

    算,是西汉初年,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这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

    一算等于120钱。

    五算,就是720钱。

    这笔钱,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数目,能买十石粮食。

    根据西汉时期的换算单位,一石等于现在的一百二十斤。一个普通人,差不多要吃两三个月。西汉时,不是顿顿有大米吃,一石,至少能够吃三个月。

    十石,也就是1200斤粮食,一个人要吃多久。可见,汉惠帝为了促进西汉人口发展,下达了严厉的诏令。

    对于,适婚女子,却不嫁,采取严厉的罚款政策。这个政策,对于现在来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嫁,不嫁,是自己说了算。但,西汉时期,这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国策。

    你不嫁,可以。却要面临高额的税收。

    所以,汉惠帝时期,女子到了十五岁,父母就会忙着把她出嫁,这个政策促进了西汉人口迅猛增长。

    为了让这项国策更好的推广,皇帝也要做为表率。二十一岁的汉惠帝,已经有了六个儿子。

    2.起长安西市,修敖仓。

    汉初,长安立九市,三市在道东,六市在道西。其中,西市成为最繁华之地,为了更好管理,专门设了一个官职:左冯翊。

    敖仓,是大秦粮仓。

    刘邦据敖仓,才能与项羽争天下。

    汉朝时,敖仓也占据重要地位,有天下粮仓之称。为了更好的管理,汉惠帝发车骑、材官到荥阳,并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管理:颍阴侯灌婴。

    汉惠帝七年,他不理朝政,沉溺酒色之中。

    也许是汉惠帝德行有亏,天有异象。

    这年正月,日有食。

    这年五月,又出现日食。

    同年九月,汉惠帝总算走完了人生舞台。

    来回顾汉惠帝的一生,且悲剧的一生。

    公元前210年,他出生在沛,有个身份:泗水亭长之子。

    公元前205年,他有个新的身份:汉王太子。

    公元前202年,他的身份更新:皇太子。

    公元前194年,他迎来最终的身份:大汉第二任皇帝。

    从这份时间表来看,汉惠帝无疑是幸运儿。从下田干活的农家子弟,到大汉第二任皇帝,这怎么看,都是大型励志故事。对于刘盈来说,却是无比的人生悲剧。

    小时候,和母亲、姐姐,下田干农活。

    长大点,刘邦聚集沛县三千子弟,参加诸侯反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缺乏父爱的孩子,性格会显得柔弱。刘盈,就是这样子。六岁以前,是跟在吕太后身边长大。

    公元前205年,刘邦从关中打到彭城,成为诸侯之王。却被项羽绝地反杀。刘盈跟着爷爷、母亲、姐姐四下逃亡。

    吕太后运气差点,被抓成为人质。

    刘盈兄妹运气好点,逃亡遇到了父亲刘邦。可,上天给刘盈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父子在患难重逢,本是人间喜事。刘邦为了逃命,拖儿带女是累赘,干了一件事:推儿女下车。

    这场逃亡,成为了刘盈童年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好在,有夏侯婴相助,才躲过了楚军自杀。刘邦为了弥补他,封他为王太子。从此,刘盈在关中栎阳,颠簸流离的生活,才告一段落。

    刘邦成为大汉皇帝,刘盈被立为大汉储君,吕雉也被立为皇后。按理说,父母团聚,也是人间喜事。上天,又给刘盈开了一个玩笑。

    舅舅吕泽为国战死,刘邦时常又说,刘盈不类我,刘如意类我,怎可让庶子凌驾于我爱子之上。刘盈历经了残酷无情的易储风波。

    及至刘邦去世,他成为了少年皇帝。上天,继续给刘盈开玩笑。

    想保护弟弟赵王刘如意,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善待哥哥齐王刘肥,差点让他送命。

    他还做了一个荒唐闹剧,立外甥女张嫣为后。

    刘盈想杀审食其,维护皇家颜面,却杀不得。

    童年悲苦,颠沛流离,没有享受父爱,还被父亲推下车。少年没有幸福感,历经宦海沉浮,易储风波。青年时期,成为皇帝,却不能大展鸿图,保护不了想要保护的人。

    最终,刘盈走完了悲剧的一生。

    再来说说刘盈的闪光点。

    缺乏父爱,被刘邦推下车,心中却没有恨父。

    弟弟刘如意差点夺走他皇太子的身份,他继位后,没有铲除弟弟,以绝后患。相反,刘盈处处保护弟弟,还亲自去郊外接他,同吃同住。

    他被迫立外甥女为后,是最大的荒唐闹剧。但,他没有将荒唐闹剧继续下去。直到去世,都没有碰过外甥女。

    他也没有与吕太后母子成仇。要知道,秦始皇为了皇权,还囚禁其母,残杀二十七名求情的大臣。

    刘盈的父亲看不起他,母亲想掌控他,足以让他朝坏的方向发展。他当皇帝后,却没有成为暴君,心中始终向阳而生。

    刘盈继位后,也做了几件大事。

    对内:

    1.免除百姓苛捐杂税,十五税一。

    2.废除秦始皇下达的挟书令,解放诸子百家的思想。

    3.修建长安城,筑敖仓。

    4.流传了一段君臣相处的佳话:萧规曹随。

    5.完善宗庙礼仪。

    对外:

    北和亲匈奴,南封东海王闽越君摇,南越王赵佗称臣奉贡。

    刘盈的无为而治,发展经济,也为大汉政权过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天下百姓,心向大汉。

    汉惠帝在位七年,内外无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果刘盈继位后,效仿秦二世,大汉何尝不会重蹈前秦覆辙,历经二世而亡。

    刘盈想当一个好皇帝,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直努力成为人人称颂的好皇帝。可惜,他终究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皇帝。

    只能说,刘盈身不逢时,前有打天下的刘邦,后有霸道的吕太后,还有弟弟汉文帝的仁孝。刘盈的地位,就无比尴尬。

    太史公写史记,没有给大汉第二任皇帝立传。

    刘向写汉书,为刘盈单独列本纪。对他,有这样一段评价:内亲宗室,外礼丞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

    刘盈继位后,奉行仁政,拱手而治,却受吕太后掣肘,难以施展拳脚。没有吕太后,他,也许能够做一个好皇帝。

    饱受精神与疾病双重折磨,让这个原本满怀抱负的少年天子,走完了短暂又漫长的一生。

    父亲看不起他,母亲总是把意志强加在他的身上。但,他没有放大自己的痛苦,当一个暴君,也没有母子反目成仇。

    他心中向阳,也是人性一道光辉。

    他想当个皇帝,可,实力不允许。

    仁弱的汉惠帝,始终心中向阳,我们记住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