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吕太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

吕太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

    汉惠帝死后,吕太后专权,打压王陵,分封兄长周吕侯吕泽为吕悼武王。

    随后,她又做了两件事。

    1.废除三族罪。

    2.废除妖言令。

    先来,看一下何为三族罪。

    秦文公二十年(公元前746年),设立诛杀三族的重刑。

    中古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

    一人得到,鸡犬升天,可以光宗耀祖,恩泽子孙。

    同时,也诞生了相应的刑法。

    一人犯罪,祸及三族。

    对于诛杀那三族,有不同的看法。如西周开国元勋,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编撰的《周礼》记载,指的是父子孙。

    如西汉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写的《秦本纪》记载,这三族是指父母、妻子、同产(同一个父生下的孩子)。

    如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大戴礼记》,又记载的是父族、母族、妻族。

    司马迁、戴德,是后来的人物。所以,吕太后废除的三族令,应该是周公旦所指的父子孙。

    汉惠帝时期,想做这件事,却没来得及做,最终由吕后来完成。

    三族罪,从公元前746年到公元前186年,历经五百六十多年,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谁也没想到,对于重刑,后来的君王情有独钟。东汉史学家班固,编写的《汉书·酷吏传·王温舒》,提到了诛五族。

    荆轲刺秦失败,被诛七族。

    隋炀帝时,杨玄业造反,被诛杀九族。洪武十三年,权倾朝野的大丞相胡惟庸案,被诛杀九族。

    永乐帝时,诛杀方孝孺十族。(据说,这个成分被后人有意夸大)

    妖言令,指的是诽谤朝廷不正当言论。

    在西周周厉王时,留下了一句话: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进而,诞生了一个故事:国人暴动。

    大秦时,实行法家治国,更是严刑峻法: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谁能想到,吕太后,这个女儿身,竟然做了这两件事: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

    随后,吕太后开始整顿朝纲,安排亲信。其中一个人,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这个人就是赵尧。他是大汉王朝第三任御史大夫,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先来看一下,御史大夫赵尧为什么成为吕太后重点打击对象。

    赵尧的个人简历,史料没有记载。

    他是什么时候,加入刘邦阵营,也不清楚。

    他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有个身份:符玺御使。(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

    第二次出场,就是刘邦平定陈豨叛乱。赵尧表现很优秀,因功被封为江邑侯。

    第三次出场是解决刘邦的心病,以奇计徒御史大夫周昌入赵,保护赵王刘如意。

    随后,赵尧取代了周昌的御史大夫。

    汉惠帝时,赵尧也是御史大夫。

    吕太后当政,听说当年赵尧献策刘邦,阻碍她杀刘如意,瞬间大怒。女人生气,很恐怖,尤其是来自吕太后的愤怒。

    吕太后干了一件事:罢免赵尧御史大夫的官职,还废除了他的江邑封国。

    谁能想到,赵尧凭借智慧,成为大汉王朝第三任御史大夫,却因为吕太后变成一无所有。这应了那句话:耍小聪明的人,终究会输在自己的小聪明上。

    赵尧被罢官废国,就要物色一位人物来担任御使大夫。

    吕太后直接提名了一个人,他叫任敖。

    来看一下,一位小卒是如何逆袭,位列三公的奋斗史。

    任敖,沛郡人。大秦时,他有个职业:狱卒。

    刘邦未举起反秦大旗前,曾逃亡芒砀山避难,牵连妻儿。其中,吕太后被关入牢狱。吕太后落难时,牢狱中有人对他轻薄。任敖和刘邦关系好,见状大怒,击伤看管吕雉的小吏。

    诸侯反秦,任敖以宾客的身份随从汉高祖,当了御史,坚守丰邑二年。

    楚汉争霸,刘邦向东进击项羽,任敖升为上党郡守。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平定异姓诸侯王,在平定陈豨叛汉中,任敖坚守上党,因功被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

    吕太后当政,念及往日旧事,尤其是任敖对她的恩,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主管大汉的司法政务。

    任敖二十年前对吕太后的恩,得到了今日的果。就这样,当初哪位狱卒,位列三公,成为了大汉第三位御使大夫(第一位是周昌,第二位是赵尧)。

    对三公人选安排好后,吕太后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这年四月,吕太后见吕氏家族势力单薄,想要大封吕氏诸侯来增加势力。

    如果大张旗鼓,分封诸吕,会遭到朝臣反对。

    吕太后想了一个办法:先封几个侯。

    你分封总要说一个原因:为什么要分封他们。

    吕太后总不能霸道地说:我是太后,分封谁,我说了算。

    这样的话,定会遭到朝臣反对,

    来看一下,被吕太后封为侯的几个人,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博城侯冯无择。

    冯无择个人信息,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先祖是献韩国上党,引发秦赵长平大战的冯亭。

    秦始皇时期,冯氏还出了两个有名的人:左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

    秦二世时,乱折腾大秦天下。冯去疾、冯劫留下一句话自刎:将相不受辱。

    诸侯反秦,冯无择起事丰邑,有一个身份:吕泽麾下部将。

    还有一个职业:郎中。

    这个时期,他做了一件事:攻打雍丘。

    楚汉争霸,他做了两件事:

    1.攻伐项羽,作战勇猛。

    2.护卫吕泽,兵出荥阳。

    史料没有记载,反秦、灭楚,冯无择有怎样显赫的军功。却留下一行字:军功显赫,足以封侯。

    然,刘邦没有分封冯无择。

    汉高祖、汉惠帝皆忘了他,吕太后不会忘记。

    冯无择有军功,又是吕泽部将,还是该封侯却没能封侯的人。吕太后施恩,就能拉拢他,为自己增加实力。

    朱虚侯刘章。

    刘章,出生于公元前200年。他有个显赫的家庭背景:爷爷是汉高祖刘邦,父亲是齐悼惠王刘肥,哥哥是齐王刘襄。

    他的运气不好,是刘肥的次子。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去世,谥号齐悼惠王。同年,刘肥长子刘襄继位,被称为齐哀王。

    刘章有两个特点:

    1.年少有胆识。

    2.力能扛鼎。

    吕太后为了拉拢齐国,分封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刘章为朱虚侯。

    平定侯齐受。

    诸侯反秦时,齐受在刘邦遭受雍齿背叛,战事不利。刘邦为了打开局面,前往留,投奔楚王景驹。

    齐受在留,以卒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他迎来了一个身份:家车吏。

    楚汉争霸,他又有一个新的身份:枭骑都尉。

    他还记载了一个显赫的军功:俘虏楼烦将。

    汉惠帝时,他又有一个新的身份:齐相。

    现在,吕太后又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平定侯。

    梧侯阳成延。

    阳成延,绝对是一个励志传奇人物,从秦时普通的工匠,成为长安的设计者、修建者,还有个显赫的名声:汉初杰出的建筑学家。

    秦时,他有一个身份:军匠。

    诸侯反秦,刘邦西进亡秦,南攻颖川郡。阳成延以军匠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

    刘邦入汉中,他也跟着去。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汉军搭桥修路,制作兵器。

    汉高祖刘邦时,他有个身份:将作少府(与章邯的少府有区别)。

    他的职责:修作宗庙、路寝、官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

    汉高祖时,他修了两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

    还修了宗庙:高祖庙。

    汉惠帝时,他修了一座城:长安城。

    阳成延花费了十二年的时间,才缔造出了这座空前绝后的长安城。这里,也诞生了两个留名后世的王朝:汉唐。

    但,我们忘了,第一个负责修建长安的人:阳成延。

    无论历史如何演变,长安都将永远成为华夏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功勋,也得到了认可:被吕太后封侯。

    他是西汉最有名的建筑家,也成为建筑学家努力奋斗的最高目标。

    南宫侯张买

    张买,出生南海郡番禺。

    其父张戍是广州有文字记载,最早名将。诸侯反秦时,张戍率越人北上。

    项羽分封诸侯,越人首领没有得到分封。楚汉争霸,张戍加入刘邦阵营,对战项羽。

    刘邦阵营,有很多越人首领。其中这几个最有名:闽越郡长、闽越君长无诸、闽越君摇、万户侯梅鋗、鄱阳君吴芮。

    张戍有一支部队:越人骑兵。

    他因为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显赫战功,被封为越骑将军。其子,张买继承了父辈勇猛善战之风。但,他还有两个特长:会写诗、通音律。

    他还利用音律,劝谏汉惠帝。在大汉宫廷,他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吕后主政,得知张戍战功显赫,想要封他为侯。却得知张戍,已经去世。从其他人哪里,得知张戍有一个儿子。就这样,张买被封为南宫侯,也是拥护吕氏的力量之一。

    从这份分封诸侯的名单,可以看出。

    被封的人,有的是兄长部将,又拥有显赫战功。

    有的是自身战功显赫,却未能封侯。

    也有享受父辈蒙阴,恩泽封侯。

    还有的出生平凡,却为了营建大汉国都长安,呕血沥血。

    当然,还有刘氏子孙,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

    吕太后又在分封诸侯名单上,添加了吕氏族人的名字。大哥吕泽长子吕台,汉高祖时继承周吕侯的爵位,汉惠帝时改封为郦侯。

    次子吕产,被封为交侯。

    二哥吕释之长子吕则,因祸罪被废,不能复爵。

    次子吕禄,被封为胡陵侯。

    三子吕种,被封为沛侯。

    吕太后长姐吕长姁的儿子吕平,被封为扶柳侯。

    吕氏第二代以吕太后为首,第三代以吕台、吕产、吕禄为首。

    这些人就是吕太后称制后,在元年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吕太后这次分封,没有遭到任何人反对。她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封吕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