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人事安排:安内

人事安排:安内

    汉文帝元年,刘恒在高祖庙正式继位,宣告天下,他成为大汉王朝第五位皇帝。

    继位后,刘恒做了两件事:

    1.派薄昭前往代,迎接薄太后。

    薄太后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令宗室蒙羞的私生女,亡国(魏国)的妃子,低调的皇子母亲,被边缘化的王太后,逆袭为大汉皇太后。薄太后也是历史上,没有当皇后,而成为皇太后的人。薄太后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不惊,随遇而安。

    2.承认诛吕的正义性,封赏功臣。

    刘恒当皇帝后,就要对诛吕的人,进行封赏。

    如何封赏?

    怎样封赏?

    谁该大力封赏?

    谁又该适当封赏。

    封赏,永远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你觉得封赏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你就错了。封赏不均,就会引起很多人不满。比如项羽分封不均,导致诸侯反他,西楚霸王时代,仅存了五年。

    又比如刘邦称帝,分封功臣,还出现争论萧何和曹参谁是第一。

    如果你封赏的权力太大,就会削弱自己的权力。

    刘恒初登帝位,封赏不均,就会被拉下帝位。所以,刘恒对封赏这件事,高度重视。刘恒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交给了两个人:陈平和周勃。

    很快,一封诛杀吕氏的功臣名单,送到刘恒面前。刘恒从这份名单中,也了解了诛吕的全部过程。

    诛吕的总设计师:曲逆侯陈平。

    诛吕执行者:绛侯周勃。

    诛吕拉开帷幕:齐王刘襄讨吕檄文。

    诛吕没有引发天下动荡的关键人物:颖阴侯灌婴。

    诛吕的重要人物: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典客刘揭、曲周侯郦商之子郦寄、平阳侯曹参之子曹窋。

    还有有说功臣、诸侯、刘姓皇族人员,加入诛吕阵营的关键人物:陆贾。

    诛吕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刘章得知吕太后去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王刘襄。

    刘襄得知吕太后去世,第一个在齐国临淄举起诛吕大旗,并号召诸侯共同诛吕。

    灌婴领军镇压齐国,行军至荥阳,临阵倒戈,与诸侯共谋。

    陈平劫持郦商,做通其子郦寄的思想工作,游说掌管北军的赵王吕禄放弃军权,回到封地。

    纪通持节矫诏,让周勃进入北军。

    典客刘揭,夺了吕禄将军印,让周勃掌控北军。

    曹窋听到掌管南军的梁王吕产,欲进宫劫持汉后少帝,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出去,告诉陈平。

    曹窋、刘揭、未央宫卫尉守住宫门,阻挡吕产入宫。

    刘章先斩杀吕产,后诛杀吕更始。

    功臣和刘姓皇族,共同诛杀吕氏族人,无论男女老幼。

    功臣集团之中,功劳最大:太尉周勃。

    刘姓皇族之中,功劳最大:朱虚侯刘章。

    同姓诸侯王之中,功劳最大:齐王刘襄。

    看着这份名单,刘恒知道,功劳最大的人,其实是陈平。如果没有陈平暗中谋划,统筹全局。那么,诛吕会有更大的流血牺牲。

    知道了诛吕细节,刘恒对封赏就有了定数。功臣和刘姓皇族都在等着新皇帝封赏。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陈平称病,主动引退。

    对于这个现象,令刘恒感到很奇怪。

    陈平病了?

    为什么会称病引退?

    是真病,还是装病。

    如果是真病,也不用引退。如果是装病,就一定有原因。

    刘恒通过这个现象,捕捉到一个信号: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刘恒以关心陈平病情为由,前去探问情况。

    在汉朝,丞相有很大权力。丞相病了,皇帝也要去探望。

    萧何病了,刘盈要去。

    陈平病了,刘恒也要去。

    陈平是聪明人,替汉高祖刘邦六出奇计,打天下、治天下。吕太后时,他还能利用自己的智慧,保全自我,成为右丞相。陈平十分聪明,他看透了刘恒不是弱势的君主。也知道,现在的刘恒在想什么。

    诛吕,表面上是周勃功劳最大。实际上,首功应该是他。可,谁又会认为他的功劳比周勃大。与其让皇帝评功,撤销他右相,还不如主动退让。

    如此,还能博一个礼让的名声,又没有为难当今的皇帝。进而,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贪权位。

    退居二线,也能缓和与皇帝之间的直接矛盾,避免被重点打击。他也能从旁观察刘恒,再做出应对反应。

    陈平没想到自己称病,皇帝亲自来看他。

    两人见面,客套话少不了。比如刘恒会说,他很重要,离不开他,需要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要他,好好照顾身体,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陈平也会感谢皇帝的好意,并用愧疚的语气说:都怪自己的身体不争气。

    寒暄问候之后,两人开始进入正题。

    陈平知道刘恒是聪明人,不装了,直接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臣。及诛诸吕,臣的功劳比不过周勃。臣愿把右丞相这个位置,让给周勃。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1.陈平表明了自己的重要性:跟随高祖打天下,且功劳比周勃大。

    2.右相是我主动让的,我不给你撤掉我的机会。

    同时,陈平也向刘恒发出试探:你会如何安置我。

    刘恒懂,不说破。陈平主动退让,把右丞相让给周勃。他就顺势,罢黜了陈平的右丞相。左丞相审食其,在任期间,无过,也无大功,直接罢免。为了补偿陈平,刘恒提拔他为左丞相。

    就这样,奖赏名单下来了。

    周勃为右丞相,食邑一万户,赐黄金五千斤。

    陈平为左丞相,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二千斤

    灌婴为太尉,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二千斤。

    功臣集团,三个最有代表人物,都获得极高的封赏。

    宗室内部人员,也要封赏。

    琅琊王刘泽,被改封为燕王。

    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食邑各二千户,赐黄金一千斤。

    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黄金一千斤。

    这次分封,有个人极度不满。他就是朱虚侯刘章。

    诛吕时,刘章先杀吕产,再杀吕更始,连妻儿都杀。刘章诛吕,竭尽全力。这是因为功臣集团给他开出诱人的条件:封王。

    刘章当赵王,刘兴居当梁王。可,新帝刘恒,只是给他两千户,黄金一千斤。

    刘章不满,相当不满。

    他先找到陈平、周勃兑现当初的承诺。

    陈平久经官场,应对这个皇孙,轻而易举。

    陈平用了一招简单的手段:推卸责任。

    他先表示认可刘章之功,也承认当初的许诺。随后,他又表示,自己在功臣名单中也向皇帝提及了这件事。

    他画上重点:新帝不认可。

    这一刻,刘章明白了。

    他被这些老家伙骗了,也被他们抛弃了。

    刘章很愤怒,也无法发泄。

    刘章不甘心,跑到刘恒面前讨说法。

    刘恒面对侄儿,先用理来说服他:赵国是他六弟赵幽王刘友的封国,赵王应该由他的子嗣继承。

    赵幽王刘友被吕太后活活饿死,以平民之礼埋葬。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刘遂,次子刘辟强。

    刘恒把赵国封给了侄儿刘遂。进而,刘恒也在传达一个意思:如果我封你为赵王,你岂不是要我留下骂名。你也会落下抢夺堂弟封国的恶名。

    进而,明确表达一个意思:你和功臣做的约定,我不认。

    刘恒先来软的,再来硬的,说了这样的话:功臣拥立新帝,你第一人选,不是我。

    潜在的意思是警告刘章,你当初没有拥护我,我还没有找你算账。

    刘恒软硬皆施,做通了刘章的思想工作。刘章很愤怒,就让他愤怒去。当然,刘恒也会说些好话。比如你诛吕的贡献,为汉家天下做的那些事,我都记得。

    以后,有多的封地,我会封你为王。

    现在,你没资格与我讨价还价。

    刘章请封不成,心里很愤怒。因为功臣集团开的空头支票,他不仅诛吕竭尽全力,还杀了自己的妻儿。他诛杀吕产、吕更始,才有后来对吕氏大清洗。建立如此大功的他,竟然和交印的纪通功劳相当。

    刘章很委屈,是相当委屈。他被老东西(功臣)利用完,无情抛弃。刘恒登基,也过河拆桥。

    功臣说他们提名,是皇帝不封。

    刘恒说是朝臣商议后,给出的答案。

    功臣将球,踢给刘恒。

    刘恒把球,踢给朝臣。

    就剩下刘章,跑来跑去抢球。结果,球碰都没碰到,还累得半死。面对这种局面,刘章只能委屈,只能愤怒,却不能发泄愤怒。

    曾几何时,他一首《耕田歌》,当着吕太后的面诛杀吕氏。吕氏畏惧,功臣敬仰,刘姓皇族的希望。

    那时的刘章,是多么的风光无限。

    现在,是有多么凄惨。

    刘恒不认皇侄子的功劳,并不是他不按规定办事。而是,刻意打压。

    齐王刘襄起兵讨吕,让刘恒看到了齐国的实力。一个齐国,已经令他无比头疼。再封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

    梁、赵、齐诸侯王是亲三兄弟,势力庞大,足以与大汉分庭抗礼,不利于日后统治。刘恒,是不会让这样的局面发生。

    该封的人,就封。

    不该封的人,不封。

    该打压的人,不能手软。

    刘恒要借助分封,向功臣和皇族成员,以及天下人,传达一个信号:我是大汉的新皇帝,怎么分封,我说了算。

    刘恒登基帝位,开始对人事进行了调整。

    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大汉,一、二、三把手都安排好了。但,第四把手的职位,人事安排进行了变动。

    它就是御史大夫。

    现今,御史大夫是曹参之子平阳侯曹窋。

    曹窋也在诛吕,出了一份力。如果不是他,听到吕产和贾寿谈话,第一时间告诉陈平。陈平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制定诛吕行动。

    是他,阻挡了吕产进宫。

    按道理说,曹窋是功臣之后,又是诛吕成员。他还是大汉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应该由曹窋继续担任。

    然,刘恒必须要变更任用人员,否则,位居高位的人,都不是他能够掌控。

    刘恒先说了曹窋不能担任御史大夫这个岗位的原因:人,太年轻了。

    然后,找到一个年资比他高的人,取代他。被刘恒选中的人,叫张仓。

    来看一下,张苍的人生经历。

    张苍出生在战国末期,是阳武人。

    他的祖父是战国时代一个厉害的人物:纵横家张仪。

    他有一个厉害的老师:荀子。

    还有两个很出名的同学:韩非子、李斯。

    有一个流传后世的学生:贾谊。

    韩非子是韩国宗室贵族,也是集法家大成者。李斯的老鼠哲学,让他不断改变命运,成为大秦丞相。按道理说,张苍的发展应该不错。但,张苍同学,不求进取,不思上进,还有点不走正道。他主攻学科不是热门专业:法家、兵家。

    而是,相当冷门的专业:历法、算术、音律。

    尽管如此,张苍混得还不错。

    秦时,他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御史。

    他的职责,是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主四方文书)。

    张仓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发光发热,走向人生巅峰。相反,因犯了罪,逃回家中。

    诸侯反秦,刘邦打到阳武,张苍以宾客加入。然,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南下开辟亡秦新路线,攻打南阳。张苍因罪,被判处死刑。

    我看了很多资料,没有查阅到张苍到底犯了什么罪。有的野史说,他献策攻南阳,导致刘邦损兵折将。有的说,他的德行有亏,触发了众怒。

    张苍被押赴刑场,准备问斩。一个人的出现,救了他。

    这个人,就是王陵。

    此时,王陵的身份是襄侯。刘邦的身份是武安侯,西进亡秦总指挥。王陵是豪族,刘邦是农家子弟。刘邦沛县起义,王陵独立反秦。两人都被封侯,地位相当,互不统属。

    张苍因为一身白皙的肥肉,让王陵觉得不是一般人。所以,王陵救下了张苍。

    进而,留下了有关张苍相貌的记载:身长大,肥白如瓠。

    简单说,张苍长得帅。

    王陵为什么救下张苍,难道就是因为他长得帅。

    答案:这是其一。

    张苍是秦御史,主四方文书,了解秦国,是一位对亡秦有用人。王陵是伯乐,相中了张苍这匹千里马。张苍死里逃生,跟着刘邦干革命,也不忘记王陵昔日的救命之恩。

    张苍的人生如开挂一般,节节高升。

    常山郡守(张耳投奔刘邦)-代相(韩信破代)-赵相(辅佐赵王张耳)-代相(辅佐刘仲)-北平侯(平陈豨叛乱因功封侯,食邑一千两百户)。

    大汉王朝建立,他又负责管理财政。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将其领土封给皇七子刘长,张苍被调任为淮南国相。

    从张苍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不仅资历老,又有辅佐诸侯治国经验丰富,还有军功。此时,张苍已经七十六岁,历经刘邦、汉惠帝、吕太后,可谓是三朝元老。

    对于,刘恒这个人事调动,朝臣没有任何反对。就这样,张苍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御史大夫。谁能想到,那个差点被杀的人,竟然能够位居高位,功过封侯。

    刘恒对诛吕功臣进行封赏,又对人事安排进行轻微变动。内部的危机,已经解除。然,外部的危机悄然而至。

    这个危机,就是南越王赵佗反汉。此时,匈奴也对大汉权力变更,虎视眈眈。那么,刘恒又会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