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吴邓钱满天下

吴邓钱满天下

    诛吕迎刘的功臣有三巨头,陈平设计总方略,灌婴在外阻挡诸侯西进,周勃在长安担任统帅。如今,陈平、灌婴先后去世,周勃被贬出长安。

    刘恒,彻底摆平了功臣集团对他的潜在威胁。现在,他可以安心的睡觉了。然,一个现象,又打破了长安的宁静。这就是汉文帝时,最著名的货币战争。

    这日,刘恒像往常一样处理国政。很多朝臣送来急报,各地货币紊乱,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若不加管理,就会导致天下秩序混乱。

    面对这个情况,刘恒不仅要重视,还要高度重视。

    战争,是明面上的,不可怕。至少,你明确谁是敌人。但,经济战争,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谁是你的对手。稍有不慎,就会拖垮国家的经济,导致天下大乱。

    由于汉承秦制,货币也是延续大秦。刘邦建立大汉,不是征战诸侯,就是征战诸侯的路上。所以,没时间建立一套新的货币体系。汉惠帝、吕太后延袭汉高祖刘邦遗志,也不改革币制。及至,汉文帝,地方私下偷偷铸造货币,以假乱真,又大量在市面流动。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引发天下大乱。

    改革货币体系,建立新的货币,是刘恒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这次货币改革,有个名字:文帝四铢。

    刘恒一边加快制定货币改革的步伐。另一边调查大量货币的来源。很多消息,指向了一个地方,吴国。

    吴国,是刘邦封给侄儿刘濞的封地。其目的是为了让他坐镇东南,替刘氏守住天下。吴国定都江陵,坐拥东阳郡、会稽郡、豫章郡三郡五十三城。豫章郡有产铜的矿山,能够制作大量钱财。东阳郡靠近大海,能够煮海水为盐。

    刘濞有这两个郡,非常富有。为了笼络人心,还做了一件事:不向百姓征税。

    吴国,是汉初同姓诸侯王当中,第一个不要百姓交税的诸侯。

    刘恒虽得知是刘濞私自筑钱,导致货币体系紊乱。但,他也不能拿刘濞怎么样。毕竟,汉高祖刘邦时,下达了一个命令:开放民间自由铸钱。

    刘恒禁止民间铸钱,也将会引发新的动乱。刘恒召集朝臣讨论,会议只有一个目的:是否放民间自由铸钱。

    对于,这次讨论,有两个人积极发言。一个是贾山,另一个是贾谊。这两人意见一致:禁止。

    贾山因阐述秦亡汉兴,写了至言,成名天下。这一次,他用自己的才华,写了一篇文章,劝阻汉文帝不要允许民间私铸。

    你要劝阻皇帝,就要拿出理由。

    贾山的理由有两个:

    1.不可变更先帝之法。

    2.权力。

    贾山是这样说的:钱者,亡用器也,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

    贾谊,是个老熟人,也是千年难遇的少年政治奇才。他阐述秦亡汉兴,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过秦论。又替刘恒解决了功臣集团和刘姓诸侯王两大政治难题。

    他虽被功臣排挤,被贬长安,依旧心系天下。

    面对货币乱象,他自己的才华,写一篇文章,劝阻汉文帝。这篇文章,有个名字,叫《谏除盗铸钱令》。

    这篇文章,有个核心思想:国家不仅要垄断铸币,还要垄断币材生产。

    贾谊先说了七个垄断的好处:私铸绝迹、消除伪劣钱币、释放大量劳动力、控制物价、区别尊卑、干预经济、保卫国家不受外敌入侵。

    后说了,放开民间私铸,会有什么危害,概括起来有两点。

    1.不利于社会稳定。

    民间私铸,就会参差不齐,导致劣币泛滥。到那个时候,想要用严刑峻法也难禁止。进而导致市场混乱,危及社会安定。

    2.浪费大量的社会劳动力,不利于农业发展。

    造币利大,会诱使百姓弃农务工,不利农业发展。

    贾谊建议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垄断造币的原料,统一铸钱,即不让铜流布于民间,也不准老百姓私自采炼铜矿。

    贾谊,也是第一个提出以货币手段直接干预国家经济活动的主张,利用铸币权的集中和垄断,实现中央集权。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货币战争。

    贾谊的文章,写的很具体,不仅说了放开了会有什么危害,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然,这一次,刘恒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放民铸钱。

    无论是贾山,还是贾谊,他们的观点很具体。但,刘恒没有采纳,理由只有一个:不合时宜。

    允许民间私铸,汉高祖刘邦时代已经放开。汉惠帝和吕太后都没有横加干涉,刘恒禁止,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尤其是吴王刘濞,你禁止,就等于逼他造反。

    面对货币乱象,刘恒下了一道命令:放开民间私铸。

    同时,刘恒也是告诉刘濞,我允许你铸钱。进而,也是警告他,你做的那些事,我都知道。

    然,货币乱象,也要治理。不治,就会导致国家政治不稳。只不过,刘恒治理的方式,用了另外一种手段。

    刘恒放开民间铸钱,用了一个手段:物竞天择。

    皇帝允许百姓铸钱,但,铸的钱币质量,要达到官方认可。这叫官督民铸。

    这样做就能实现两个目的:

    1.了解那些地方在铸钱。毕竟,官方都允许,就不会有人偷偷摸摸铸钱。

    2.使在流通中不合格的钱币转换成为符合法定标准的钱币。

    既然要达到官方认可,就要用一个官方的衡量标准。刘恒采用了一套监督铸钱质量的方法,天平和法钱砝码是被用来检查民间铸造钱币的重量是否合格。

    为了改革货币体系,诞生新的货币,一个人物又出现在我们的眼中。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佞臣的名声,他叫邓通。

    来看一下,邓通是如何在这次货币体系改革中,抓住机会,发家致富。看他是如何从一个小人物,到走向人生巅峰,富甲一方。

    邓通和大多传奇人物的开局模板一样,平平无奇。得贵人相助,一路扶摇直上,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名利与财富。唐代诗仙李白,留下这样的诗句: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

    先来了解一下,汉文帝时,这个富甲天下的传奇人物。

    邓通,蜀郡南安人,在家排行老四。邓家在蜀郡,没有遭遇到秦末汉初,战火的创伤。再加上,邓家经济条件不错,家道殷实。

    邓通的父亲,叫邓贤,读过几年书。邓贤为了有人能够继承家业,拼命生孩子。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连续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女孩。

    为了有人继承家业,邓贤努力造孩子,总算有了第一个儿子。

    有了儿子,就要给他取名。邓贤读书不多,取不出高大上的名字。此时,正巧目睹南阳郡到汝阳郡官道通畅。

    于是,他给出生的儿子,取名叫邓通。

    邓贤好不容易有个儿子,就要重点培养。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途径。邓通长大,到了读书年纪,就被送去读书。邓通的童年回忆是最美的,读书之余,就是去官道走走,看看来往的车马行人。除此之外,他还喜欢下河,去水中洗戏,摸鱼捉虾。

    怎知,平时的娱乐活动,让他学到一个技能:精通水性。

    他还练就了一个本领:撑船。

    邓贤想要儿子好好读书,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然,邓通不喜欢读书。及至,邓通成年,书,读得很差劲。看着儿子不能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命运。邓贤用了其他方式,让儿子走出蜀郡,出去历练。

    汉初,有一条成文的规定:只要家中有钱,就能前往长安为官。这个官,职位不高,是郎官。

    郎官录属郎中令管辖,员额不定,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他们有个职责,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

    邓贤家里很有钱,就为儿子在长安谋了个郎官。

    按道理说,邓贤应该让邓通留在身边,未来继承他的财产,吃喝不愁。然,邓贤是有远见的人。

    他想当官,却没有机会。现在,他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放在了邓通身上。

    成功了,邓家脸上有光。

    失败了,大不了花费点钱,开阔儿子的眼界。

    邓贤不想儿子跟他一样,只能在蜀郡南安。他的儿子,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至于,邓通能不能在岗位上熬出头来,光宗耀祖,就看他个人造化。

    邓贤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送儿子去长安。

    邓通离开了父亲,离开故乡,前去长安闯荡。等待他的命运,也是未知。邓通年轻力壮,精通为人处世,性情诚谨,又有个特长:擅长划船。

    不久,邓通被征召皇宫,迎来了第一个职业:黄头郎。

    黄头郎,职位不高。但,有个好处,能够接触皇帝及达官显贵。他的职责,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掌管行船。

    很快,命运之神,降临在这个少年身上。他遇见了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且足以改变他的命运。这个贵人,就是皇帝刘恒。

    刘恒被迎立为帝,正是用人之时。新上任的领导,要打开局面,会用两种人。一种是跟随自己来的人,另一种是没有背景的人。

    刘恒不仅精通帝王心术,还有个特别爱好:信鬼神。

    他被功臣集团和刘姓皇族共同推举为皇帝,但,他的内心充满担忧。这种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就会有压力。压力大了,就容易做梦。正巧,刘恒做了一个梦,梦里,想要登天,却无论如何也登不上最后一步。

    这时,有个人,再背后推了他一把。

    刘恒梦醒了,记得梦里推他上天那个人的一些信息:黄头郎、横腰单短衫、背后打了一个衣带结。

    刘恒想着这些事,再也睡不着。睡不着,就起来在未央宫散步。走着走着,来到未央宫西边的一个渐台,其附近修了一个苍池。这时,邓通的打扮,映入刘恒眼前,与他梦中相似。

    刘恒见状,立马把邓通喊来问话。

    刘恒问:你叫什么名字。

    黄头郎不敢抬头,恭敬回答:邓通。

    刘恒听到这两个字,心里默念,音近“登通”。刘恒不相信这是巧合,而是相信,眼前这个人正是上天送来帮助他,成就帝业的人。从此,邓通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刘恒没事就喜欢来找邓通问话。邓通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满意。刘恒为了确定,眼前这个人,到底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好运,进行了最终试探。

    他找来一个人,为邓通算命。这个人就是汉初女神相,且被封侯。她叫许负。

    许负,出生时,带来祥瑞,手握玉,上面有文王八卦图,且百日能言。秦始皇给他赐名为莫负。她见人笑,那人就会有好运。她见人哭,那人就会厄运缠身。她相中刘邦能够成就帝业伟业,劝父投奔。她断言薄太后(那时还是魏王豹的妾)能生天子。如今刘恒为帝,更加奠定了她的地位。

    许负看了邓通,说了四个字:贫困而死。

    刘恒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回了一句:富贵在我,我要谁富贵,他就富贵。

    刘恒打压刘姓皇族,又分化功臣势力,还处理好与邻国关系。他更加相信,邓通是上天派来帮他成就帝业。

    吴王刘濞利用豫章郡铜,私铸钱币。刘恒也要找铜,铸币,维护大汉形象。正巧,蜀郡有座山能够生产铜,制成钱币。这座铜矿,又在邓通的家乡。

    刘恒认为是天意,就将铜矿赐给了邓通,让他负责制币。当然,刘恒有个要求:铸币要符合官方检测。

    邓通是个低调,又不爱张扬的人。刘恒赐他铜矿,让他富甲天下。邓通严格遵照刘恒的嘱咐,要求家族制作的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不能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牟利。

    邓通制作出来的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邓通没有让刘恒失望,他能办好事,又不爱邀功。

    这时,大汉天下,只有两种货币,竞争很大。一个是吴国钱,以发行量大占优势。另一个是邓通钱,以质地优良取胜。

    从此,吴邓钱,遍天下。

    刘恒从正面,打赢了货币战争,重新塑造了货币,并进行改革。然,又一个危机来了。他就是淮南王刘长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