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第一位文人汉相:张苍辞相

第一位文人汉相:张苍辞相

    公元前164年9月,辛垣平献玉杯,皇帝刘恒认为这是上天认可了他的德政。这年十月,刘恒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改元。

    进而,刘恒获得了第一个称谓:皇帝改元从他开始。

    改元,表面上看去,只换了一种纪年方式,充满和平。暗地里却是权力的较量。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与跟他打天下的功臣,有个约定:君臣共治天下。

    汉惠帝、吕太后,也延续汉高祖遗策。刘恒是功臣和皇族推举出来的皇帝,前十五年也执行这种遗策。

    改元,象征着他是君权神授。这样,就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刘恒借用改元这件事,向天下人宣告一个信息:我当皇帝是天命所归。

    刘恒改元的这个举动,让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出现裂痕。功臣不能坐以待毙,让情况继续恶化,他们要行动起来,守卫先祖替他们留下的胜利果实。

    一场功臣针对皇帝改元后的反击,正式拉开帷幕。

    张苍虽然输给了祥瑞制造者的公孙臣,但,他病退的请求,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张苍等功臣不敢拿皇帝怎么样,却能够对付皇帝身边的人。其中,没有根基,也没有背景,却怂恿皇帝改元的辛垣平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功臣以辛垣平提供改制的证据为突破口,进行了深入调查。

    通过调查,功臣们找到了充足的证据,他们发现了辛垣平弄虚作假,利用神权,玩弄皇帝,欺骗天下。此时,功臣虽证据确凿,却没有对辛垣平发动攻击。他们再等一个机会,彻底击垮辛垣平,对皇帝重拳出击。

    这个机会,就是改元。

    刘恒建五帝庙,功臣不反对。

    刘恒建五帝坛,功臣也不发声。

    刘恒改元,还搞出很大阵势,令天下人都知道。以前,他有多么辉煌。现在,他就有多么狼狈。

    刘恒改元之后,遇到第一件令他头疼的事:有人上书,揭发了辛垣平做的那些事是假的。

    上书的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这件事关系皇帝的颜面,却没有人站出来压下去,反而越闹越大,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个人是小人物,是不可能完成这种高难度的事情。

    也许,这个人地位显赫,有身份,还有很强的影响力。也许,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赶走辛垣平等鬼神论者,想要皇帝出丑。

    面对朝臣呈上来的铁证,刘恒有两个选择。要么,维护自己的脸面,选择支持辛垣平,一错到底。要么,站在功臣这边,把辛垣平欺君的罪行,公布天下。

    选择前一种,等于站在了公臣的对立面,他要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刘恒若选择用铁血的手段,对功臣进行大规模的清洗,用武力镇压,进而堵住天下人的嘴。如果刘恒这样做,就会被史书狠狠地记下一笔。他就会留下一个千古的骂名:迷信且残暴。

    轻者,引发朝廷动荡。重者,坐不稳江山。刘恒向天下人标榜的是仁君、贤君,是一位好皇帝。他用了十六年,为帝位做的那些事,也会荡然无存。

    选择后一种,就会牺牲掉自己的颜面,成为天下人诟病的笑话。

    如何选!怎样选!这个问题,一时间令刘恒没有对策,相当头疼。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会给刘恒造成不好的影响。刘恒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落到这个地步。前有秦始皇信鬼神,被后世嘲讽。现在,他,也有可能成为被天下人嘲讽的第二个对象。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还有辛垣平等人的罪供,刘恒最终选择退,站在功臣这边。但,被朝臣揭露的那些事,皇帝很愤怒。刘恒盛怒之下,以大逆不道的重罪,诛灭新垣平三族。

    话说,吕太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做了一个善举,废除三族罪。谁也没想到,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又出现了灭三族罪。

    通过这件事,也足以看出,刘恒心中的愤怒,到达了极盛。他要用杀,来宣泄愤怒。

    辛垣平被灭三族,象征着刘恒心中的鬼神破灭。也象征着,刘恒和朝臣之间的较量,输得很彻底。当然,这件事也没有给刘恒带来坏的影响。

    当年,秦始皇一心求仙问道,得知被骗。盛怒之下,诛杀术士,焚毁典籍,因为被杀人很多,波几面太广,最终留下了一个焚书坑儒的千古骂名。

    刘恒只诛杀辛垣平,没有扩大杀戮。进而,让天下人知道,当今的皇帝,是一位迷途知返的好皇帝。

    辛垣平走了,带着刘恒的求仙问道的鬼神美梦一起离开。经过这件事之后,刘恒不在求仙问道,不在去五帝庙等地。他认清现实,继续努力当一个好皇帝。

    这场与朝臣之间的改元较量,他输了。同时,他也赢了。他给自己的孙子汉武帝指明了一个方向:改制。

    辛垣平被杀,汉文帝求仙问道的荒唐闹剧告一段落。但,与功臣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话说,公孙臣以黄龙显世,击败了汉相张苍。张苍以退为进,以称病为由,主动请辞。现在,这场角逐,功臣获胜,身为功臣之首的张苍,应该复相,重新出来组织工作。

    可惜,张苍运气不好,因为一个错,他没能复相。

    这个错是什么呢?根据史料记载,张苍为相时,举荐了一个错误的人。这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只知道张苍曾保举一个人作中侯。

    中侯,是一个官职,归少府管制。这个人被张苍寄予厚望,最终却辜负了他。

    那人利用不正当手段,替自己私利,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被举荐者品德有问题,举荐者会被连带。当刘恒得知这件事,以此责备张苍。

    张苍知道皇帝的用意,他老了,不想斗了,就告病引退。这一次,刘恒批准了张苍辞职报告,且给与丰盛的待遇让他颐养天年。

    一个汉相张苍,就是百年历史。他见证了战国七雄最后的岁月,也目睹了秦扫六国的雄哉。他是秦末起义亡秦的见证者,也目睹了西楚霸王短暂的辉煌。他看到了大汉王朝的建立,也经历了异姓诸侯王被灭。

    汉惠帝的悲剧、吕太后的霸道,还有汉初显赫的吕氏,一朝被灭。汉文帝时,斗功臣,削皇族,抗匈奴。他从死囚到封侯,再被封为淮南国相,七十多岁成为御史大夫,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登上汉初名相。

    他还在,这个岗位干了十五年,辅佐皇帝干了很多事,制定历法和音律。退休后,他还活了十几年,送走了汉文帝,见证了汉景帝削藩,引发的七国之乱。

    活的久,就见证得多,也有很多感触。

    看张苍,犹如看历史。现在,张苍从汉相这个岗位,正式退休。他走了,汉相的名额就空了出来。正所谓,国不可无君,也不能无相。

    张苍走后,刘恒又要变动人事安排,对重要的岗位进行调整。很快,汉相的名单上,朝臣给出了两个人物。一位叫窦广国,另一位叫申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