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俺娶了杨玉环 » 第三章 乱世人如兽

第三章 乱世人如兽

    后来这杜老太爷出任河南道巩县县令,就带着9岁的杜甫,举家移居任所,将房屋交给管家驹公照看,田产租给族人打理,每年收些租金。

    所以这杜甫年少时,家境还算殷实,得以娶到弘农少卿的女儿杨氏。

    只可惜,这老杜心忧天下,四海为家,一心外出求仕。等老县令一命呜呼,襄阳的族人便杳无音讯。

    如今河南饥荒,母亲杨氏,带着儿女们,前去寻找襄阳的族人。不说是把老太爷的宅子和田产全部要回来,哪怕是他们能够给口饭吃,给间房屋遮雨,也比在闹饥荒的河南饿死,要强上百倍!

    要说这杜文,年少时还是颇有诗名的,丝毫不逊祖辈文采。

    就在逃荒之前,卧病在床的杜文,眼看一家人快要饿死,就强撑着爬起来,拄着拐杖,拿着自己的诗集,却拜谒一位官宦故交。

    其实,不过是变相乞讨。

    可惜,饥荒之下,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

    故交老爷命令仆人,送出来一把斧头,并送来别具一格的赞美之词:“老夫要用此斧,斫断你写字的右手。不然,天下奇诗,将尽出你杜家!”

    “咳咳,这,这哪里是赞誉我杜家,分明是割席断义,生怕我们一家穷鬼,赖住他们家了!送斧头,分明是警告!”

    四处透风的半山腰小茅屋里,一碗残灯,飘摇不定,随时都会熄灭。身体极度孱弱的杜文,躺在床上,一边剧烈地咳嗽,一边感慨世间冷暖。

    母亲抱着熟睡的七岁小妹凤儿,坐在他床边,伸手给他盖好又脏又破的棉被——不是不愿意拆洗,实在是能换成粮食的家当,全部都拿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这一床棉被。

    “别人送斧头,是叫俺们去讨债啊!襄阳老家的租子,为啥这么多年不送来?老太爷留下的几处宅子,应该都还在吧?”十二岁的杜武,想起母亲讲述的往事,心里愤愤不平。

    于是,重病已久的杜文,再次拄着拐杖,豁出一口余气,硬是领着母亲和弟妹,餐风露宿,往老家襄阳进发。

    ......

    “你就是杜文?”大宅门外,背着手的近族大伯父杜威,长得又黑又胖,五短身材,酒糟高鼻子,小圆眼,头戴太平冠璞头,身穿蜀州单丝绸衫,一脸厌恶地盯着病恹恹的杜文。

    母亲搀扶着杜文,欲言又止,在讲究三从四德的社会,女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长子杜文虽然孱弱多病,胆小怕事,但是杜家的事情,还是得爷们儿出来说话。

    “是的,伯父,我们是来要回这几处老屋和田地的。这些年的租金,咱们就不、不要了!”杜文左臂被母亲搀扶着,右手拄着一根槐树棍子,脚穿一双满是泥巴的破草鞋。

    “叫花子,不要瞎装杜家的人,来我府上讹诈。给你们俩馍,吃了赶快走吧!”族伯父叫下人,拿了两个黑黢黢的荞麦面馒头来。

    饿慌了的弟弟杜文,和妹妹凤儿,扑上去抢过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啃起来。

    两三天没吃饭了,真得要饿死人!

    母亲杨氏看着孩子们吃馒头,忍不住咽口水,难过地说:“俺俩孩儿,恁慢点吃,给老大留一口......”

    大伯父杜威见他们沦落成这样,就知道吃定他们了,装着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大伯父!你站住!我杜文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不是什么叫花子!今天,今天若是要不回房屋和田地,我就、我就死给你看!”不知何时,杜文的手里,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斧头。

    杜文把斧头口贴着颈部一拉,脖子上就流下一溜血珠。

    “哟呵!蒙骗不成,眨眼开始讹诈了!”大伯父冷笑道。

    “好!好!好!你看那边正在丈量田亩的,恰好是县里的户房曹大爷。当年我叔父——杜老县令,把房屋和田产卖给我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是本地里长,那房契地契上,还有他的签字!不信你问问他!”

    大伯父说完,趾高气昂地喊道:“我说,曹三儿,到你杜大爷这儿来一趟!”

    “来了,杜大爷!”虎背熊腰的小吏曹三儿,带着三个衙役,一溜小跑过来。

    大伯父杜威三言两语,说明了情况。

    络腮胡子官吏,面对杜文时,却是一副不可冒犯的威严:“哪里来的破落户,可是要蹲大狱?来呀,给我一顿棍子赶走!快滚!”

    怒目金刚似的曹三,一掌将杜文母子推倒在地。

    三个如狼似虎的差役,举起水火棍就打。

    母亲杨氏扑在杜文身上,伸手摇晃着哀求道:“各位官爷,伯父老爷,我求求你们,孩子三天没吃饭,又是个药罐子,禁不起打呀!”

    “娘!别打我娘——”凤儿扔下馒头,哭喊着扑过来,抱住一个吊死鬼般瘦高衙役,被她一脚踢出去,额头撞在大宅院的墙角,顿时肿起鸡蛋大一个包。

    “别打我哥!”杜五扑过去,却被虎背熊腰的小吏曹三儿,一个嘴巴打得转了几圈。

    “这是几个强盗!你们给我往死里打!打死了我管埋。就算吃官司吃到京师长安去,我杜某也照样能担待下来!”大伯父穷凶极恶。

    曹三跟着为虎作伥:“你们没吃饭吗?打强盗,要见点彩头!”

    这意思,是要见血呀!

    杜文被母亲保护在身下,他拼命伸手去够斧头。

    可惜,他又病又饿,头昏眼花,顿时晕了过去。

    “住手!各位老爷,你们若是真打死了人,就不怕巩县那边来人讨说法吗?杜老爷虽然远在京师,可是他到底还是有兄弟和妹妹。到时候,恐怕不是两个馒头能打发的!”一个瘦高个大汉,约莫十四来岁,神采奕奕,提着锄头,从几丈外的小溪对面走过来。

    这汉子敞着胸脯,露出毛茸茸的汗毛,脸上一道深深的刀痕,样子有几分吓人。

    “哈哈,我当是哪路英雄好汉,原来是佣工驹三儿,你这个被人用刀砍都不敢还手的软蛋!信不信大爷我,在你另外半边脸上砍一刀?”一个又矮又瘦的差役,举着棍子在驹三儿面前晃来晃去。

    驹三儿蹲下去,缓缓捡起了地上的斧头。

    小官吏曹三悄悄摆摆手,三个衙役赶紧举起棍子,向他靠拢。

    “杜老爷,这宅子和田地,当年县令老太爷去赴任的时候,可是托家父——”驹三儿一边用结茧的食指,试着斧头口的锋利程度,一边不卑不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