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成为谪仙 » 第二十三章 入洛阳

第二十三章 入洛阳

    “公子,这就是洛阳城吗?”,李仁贵看着面前巍峨耸立的城楼,难免有些讶异地问道,他这十多天来,跟着公子走了那么长的路,不曾见过如此高大沧桑的城楼。

    城郊远处,天和地仿佛连在了一起,夕阳正慢慢地向地底坠去,但落日的余辉正以它全般的灿烂与辉煌,给这座城披上一层金黄色的纱衣,又慢慢褪去。

    川流不息入城的人流中,一辆褐顶双辕的马车不起眼地夹杂在其中,慢慢移动着,到了距离城门口数丈之地却是停了下来。

    那个位置恰好能看到呆呆仰视着城楼的李七安和李仁贵二人,微风轻轻掀起薄如蝉翼的帘子,闪过一丝火红的影子,却又动了起来,徐徐驶进了城门。

    李七安二人却并未注意到,有人曾在那儿看过他们,直至最够一丝金色光芒消逝在角楼的飞檐上,二人才停止了仰视,收回了目光。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李七安轻轻笑着说道,“走吧,且去会一会”。

    二人翻身下马,牵着马儿,和着马儿走在石板路上踢踏踢踏的声音,进了这洛阳城。

    此时洛阳城却是昼市已休,夜市未起,街面有些清寂,二人顾不上逛逛这城,很快便赶到了一处不起眼的宅子面前,本是掌灯时候,却未见门前的灯笼亮起。

    二人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李仁贵上前轻轻敲门道,“同志,天王盖地虎”。

    隔了小半分,里面的声音响起,“宝塔镇河妖,同志好”,遂即咯吱一声大门打开了。

    门后出来之人见到李长安,又作了个揖,说道,“先生这一路来甚是辛苦了,快快请进”。

    “元义,客气了,这门前的灯笼为什么不曾点亮”,李七安虚抚中匆忙迎出来的马元义说道。

    “先生曾说要隐蔽,故此未曾点灯。”

    李七安听了却是有些苦笑不得,“大隐隐于世,这家家户户都点上了,你这不点倒反有些诡异了”。

    “小人我却是有些画蛇添足了,这就点上”,马元义便叫来家仆,一人牵了两匹马儿从侧门走了,一人待三人进去后点燃了门口的灯笼,又看了一下四周,复才进去。

    待这处府邸大门关上后,老远处的巷子里却是驶出了那褐顶双辕马车,慢腾腾朝着洛阳城南宫方向去了。

    “近来可还安好”,李七安入座后问道。

    “托先生的安排,近来无恙”,马元义坐在下位上恭敬地回道。

    “朝中应有消息了吧。”

    “消息两日前便传到了洛阳,但却被十常侍压了下来,他们还派人前去落实这消息是否果真如此。”

    “想来他们也是不敢相信”,李七安轻轻一笑,胸有成足地说道,“这天下乱起之名够他们喝一壶了”。

    顿了顿,又接着说,“朝中大臣收到消息,是何反应”。

    “小人我特意打听了一番,明日朝会,文官武将们便想捅破这天了!”

    “哦,那到是赶上一出好戏了。”

    “先生,你明日可要准备去拜访张司空。”

    “不急,先看看情况。”

    简单说上一番后,三人便是吃了晚饭,李七安就准备休息去了。这般紧赶慢赶,即便是李七安这样的体质,都还是感到了疲惫,但在入睡前,他又把李仁贵叫去房间,吩咐了一番后,待李仁贵出来后小半晌,房间的灯火又才熄灭。

    今夜李七安倒是好睡,朝中却是有些人彻夜难眠了。

    洛阳城南宫,东南角,司徒府,在李七安睡下的时候门口却还灯火辉煌,门前还停着不少马车。

    “司徒大人,这天下都被十常侍逼反了,不杀他们何以平民怒!”

    “司徒大人,此时不待更待何时,那十常侍作乱天下久亦!”

    “司徒大人,十常侍势力根基深厚不可小觑,切要从长计议”

    ……

    府中议事堂已是闹成了一锅粥,两鬓略有些斑白的司徒袁隗端坐在正位上捋着胡须,对下方吵闹不管不顾。

    他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乃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若没这茬子事,再过一两年便就可以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了。

    直至众人稍安歇了下来,他才开口说道,“宦官弄权,由来已久,横行乡里,祸害百姓,作为司徒我却无能为力,实乃惭愧,如今这天下百姓,却被逼得反了,是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不然不足以平民恨”。

    他顿了一下,喝了一口茶水,环看了一眼,又接着说道,“十常侍在这朝中已经营许久,得细细谋之,见机行事,今夜就到此为止,送客”。

    说完却是不理会众人话语,起身离议事堂,去了后院,但见一年轻男子已似在这里等候多时。

    “张司空和杨太尉是何说法?”

    “父亲大人,他二人与你想的一致,这百家军八州并起,早晚是捂不住的,不如早点揭开。”

    “嗯,我知道了,你先退去吧。”

    “是,父亲”

    片刻后院中只剩司徒袁隗不知道在想什么。

    翌日,朝会,汉灵帝高坐上方,殊不知天下危已。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微臣有奏”,却是中常侍吕强站了出来,众人互看了一眼,神色不一。

    吕强站出来后,却是伸手直指向十常侍首领张让和赵忠,怒喝道,“陛下,今百家军起义,一日之内青、幽、徐、冀、荆、扬、䆓、豫八州同时响应,焚烧官府,杀戮官吏,一路攻占城邑,时至今日八州已失大半,而张让、赵忠二人却压着这消息不发”。

    说完他就跪地嚎哭,“毁大汉者也,张让、赵忠是也”。

    张让、赵忠闻言赶忙站出来匍地请罪道,“陛下,如今太平盛世,微臣接到消息,实乃不敢相信,故压而不发,另派精兵前往各州打探落实消息”。

    话音刚落,又有一人站出来了,是那侍中张钧,“陛下,那百家军起义,实乃被逼,十常侍作祸乱天下久矣,迫不得已喊出了“诛十常侍,清君侧,以还天下太平”的口号起义,请陛下明察,宜斩十常侍,以谢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台上汉灵帝刘宏听言,神情慌乱了起来,声音抖颤地问道,“那百家军真的八州并起,占了大多地方,京城洛阳可有危险?”

    司空张温、司徒袁隗、太尉杨赐三人互看了一眼,司空张温却是冷哼一声,先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百家军起义已是事实,“诛十常侍,清君侧,以还天下太平”已是事实,如今洛阳无危,但百家军势大......”

    话音还没落,却听有急报进来,一路直奔到宫中,“报!洛阳四周出现大批百家军,已呈现围攻之势”。

    汉灵帝一听,心突地一跳,却是两眼白翻了过去。

    “陛下!”、“陛下!”...

    张让、赵忠赶紧上前,又是掐人中,又是呼唤。

    小半晌汉灵帝才复醒过来,醒来他却是对两人又踢又骂,“害我苦矣”。

    司空张温看着大腿颤抖不已的汉灵帝,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满是愤恨地说道,“陛下,如今不杀十常侍不已平民恨!”

    张让、赵忠两人却是退回来,一把鼻子一把眼泪地哭喊道,“陛下,陛下明察呀,我们是冤枉的,这百家军定是有人在背后作弄,不让怎能做到八州并起,陛下明察呀”。

    汉灵蜷缩在帝位上,颤巍巍地看了一眼台下忠臣,目光扫过之处却无人对视站出来,直到看到了他的岳父何进,何进又看了一眼四周,叹了口气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百家军来势汹汹,不得不防,但朝廷兵少,应诏令各州自己募兵守备,并派兵勤王。”

    司空张温却是又说道,“陛下,诛杀十常侍便可退敌,陛下明察”。

    汉灵帝见着脚下嚎哭的张让和赵忠二人,他面露难色,顿了顿,不去理会司空所言,看向何进说道,“那就依将军所言”。

    何进又说道,“还需派将统兵征剿”。

    “准奏!”

    基调已定,众人不在争执诛不诛杀十常侍,眼前百家军已是到了城下,却是不得不拿出个法子来。

    最后商讨定下,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协助大将军镇守京师;任命皇莆嵩为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在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临时募兵,率军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