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半亩 » 一

    东乡公社北锁家村里,晌午,人们陆陆续续下工回家,有的人着急忙慌跑去吃饭,有的人则有说有笑地前往魏家。

    村西魏家,周围零星地站着几个人,虽寥寥无几,但依然挡不住层层的喜悦和欢笑。

    刘家外媳瞧这场景,挺着肚子,好奇地探头探脑,询问身旁的人:“嗳?这怎么都一股脑跑那去了?内些人不是住东边吗?”

    “嗨,魏家三哥将媳妇,跟东边李家三姐。他们去看看讨点彩头!”身旁的杨家媳妇同她解释道。

    “咱也去瞧瞧吧!”刘家外媳虽然见过很多次将媳妇的场面,可一遇到这种热闹,她还是想去,毕竟每次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而且,她怀着孕,去沾沾喜气不是更好嘛!

    “不去不去,也没什么意思,怪冷清的,也不热闹。再说了,这么个时候谁去啊,还不干回家吃饭呢!”杨家媳妇拧着眉,一脸不赞同。

    “我想着去看看!等会你帮我去喃家说一声哈!”

    “你这大着肚子呢!还是别去凑这热闹了。再说了,万一去再冲撞了胎神娘娘可就不好了!”杨家媳妇拽住刘家外媳的手,企图让她改变主意。

    可谁知刘家外媳固执己见,甚至当即反驳起她:“嫂子,这就不对了。咱们现在可是根正苗红的人,可不兴什么封建迷信!你这样子,很容易招来杨队长给你开大会的。”

    杨家媳妇被她的话一噎,暗骂自己多管闲事,还吃不到好。索性不再跟她计较,径自走开了。

    那刘家外媳仰着脸在后面大喊着,话里话外都是提醒杨嫂子别忘记跟她家里人说一声。

    杨家媳妇咬了一口后槽牙,深吸一口气,狠狠地吐出来,象征性地摆了摆手,回应着她。心里默念: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刘家外媳高高兴兴地挣开束缚准备去凑热闹时却有些犯难了——她不知道魏家在哪啊!正当她走投无路之时,忽然瞥见同族的嫂子,刘家外媳不由兴奋地招手,“嫂子,这里这里!”

    刘嫂子循声侧头,定眼一看,这人有点眼熟,瞧见她隆起的肚子,又想到她叫自己嫂子,瞬间了然,原来是刘四家新娶的媳妇啊。

    刘嫂子抬脚向她走去,脸上也同一时刻堆起标准和蔼的微笑:“刘四家的呀,怎么不回家吃饭,也特意出来沾喜气啊?”

    “一会再回家吃,不耽误。我听说今天有热闹,也想跟着去乐呵乐呵……嫂子,我听说今天魏家三哥和李家的结亲,这魏三哥我是知道的,大名魏永延,上过几年学,可惜家里太穷,弟兄又多,岁数又大,长得还不好……”说到这,刘四家的话音一顿,刻意压低声音问,“嫂子,你说李家的是怎么想的,找了他?”

    “还能怎么想的,八成是被那说媒的嘴给唬住了骗过去了呗!”只见刘嫂子掐着腰,拧着嗓子,学着媒人的腔调自顾自地演了起来:“哎,她三姐,不是我说你啊,上哪去找这么好的人,会识字,干活又勤快。岁数大?差个五六岁算什么岁数大,再说大点的疼媳妇儿。什么,弟兄多?结了亲是你们自己过日子,谁去操这心?再说了,谁家没个兄弟姊妹的,以后有事不用帮帮啊?”一番表演下,妯娌俩人纷纷大笑起来。

    “嫂子,你也去说媒吧,说得可真好。”

    “嗐,这说媒的可不好干。一张嘴哄人哪,黑的说成白,死的要说活,人家信,成了,过得好还行,过得不好的,得罪人,招人恨呐!”

    “不过”,刘嫂子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这李家的不识字,又没长相,性格也不怎么讨喜,有人稀罕就不错了,上哪去挑三拣四呀……”

    刘四家的听着听着突然跟不远处的人对上了目光,瞅着眼前人鹰一般锐利的目光,莫名心虚。做坏事被人抓包,刘四家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应激一抖,反应过来的她赶忙动胳膊提醒身旁的刘嫂子。

    察觉到有人碰自己,刘嫂子疑惑地撇头,只见刘四家的沉默不语,眼神却微微往外瞟。刘嫂子顺着她的暗示一看,嚯,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来人正是魏家叔魏正明!刘嫂子心惊胆战,不知他来了多久,听了多少,只能强压下心里的那股慌乱劲,逼着自己镇定下来,再努力挤出一个看上去很和善的笑来问候。

    “魏家叔也去看热闹啊。”

    魏正明直勾勾地盯着俩人,也不说话,就这样站在原地僵持着。做贼心虚的妯娌俩人见他这个样子,心里不免有些打怵。

    魏正明看着两人手足无措的样子,冷哼出声:“是准备去,只不过走在路上突然被两块不长眼的石头绊住了脚,多么好的日子,真是晦气。”

    二人闻讯往他脚边望去,哪里有什么石头绊脚,村里虽是土路,却平坦整洁,石头这种压根不存在的。

    身旁的刘四媳妇哪见过这种场面,躲在刘嫂子后面,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到底是刘嫂子年长些,经验老道,面不改色,思衬之下,已经有了说辞。

    “我瞧着路面还是挺干净的,毕竟家门口的路都是个脸面,大家都会拾掇干净的。”刘嫂子自然听出来他话里有话,想要反驳却欲言又止,她自知理亏,只得佯装不知魏正明是何意,胡乱应付过去。

    “希望吧。”魏家叔不欲多言,临走时给了俩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刘家的看见他别有深意的目光,吓得如同鹌鹑一般,瑟瑟发抖,不敢言语。见他离开,她立刻深深吐出一口浊气,如释重负。刘嫂子这边倒还面色如常。

    “嫂子,刚刚吓死我了。那人可真吓人!”

    “这就吓着了,往后这种人、这种事多着呢。”

    妯娌二人不欲多言,默契地结束了这个话题,转而调整情绪,边讲趣事边前往魏家。

    当亲朋好友聚在魏家等着看热闹时,李三姐这边才刚换好衣服。只见她穿着一件成色很好的红棕小褂,配上一条不太合身的半旧黑裤,装束虽简,却胜在整洁干净。

    李母正在给李三姐梳头,嘴里还念叨着:“过去好好跟人过日子,俩人劲往一块使,没什么事过不去。”李二姐在旁边殷勤地帮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加入谈话:“那魏三要是敢欺负你,我就去找他门子!”

    不远处,李大嫂自顾自地吃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奇异的口感在口中绽放,舌头瞬间染上陶醉与满足,那甜的滋味真真是融化进心里,让李大嫂无比享受。甜味入口,忽听见李二姐的义愤填膺的话语,李大嫂忙拨开嘴里的糖,插嘴进来:“放心好了,这魏三哪,老实本分,干活勤快,咱小妹跟了他,肯定是享福的!”

    “嫂子说的当然是好的,我们这也是担心三丫不习惯么。”李大姐在一旁帮着收拾东西,突然听见自家嫂子的话,眼见着要论上几论,忙在一旁打圆场。她素来与人为善,也不愿自家人为了一点小事就闹口角。

    “有什么不习惯的,这魏三多好的人啊,要我说呀,咱村还真找不出来和他一样好的人了。”李大嫂显然是有些急了,这否定魏三可不是在打她脸么!

    “嫂子就觉得魏三天上地下第一好,可他岁数也太大了,弟兄又多……这弟兄多可不是什么好事,三丫怎么去应付着一大家子!”李二姐撇撇嘴,满脸不认同。

    “岁数大什么,人家又没四五十,再说大点会疼人。他家弟兄又不住一块,能碰着什么事。”这些话李大嫂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早就可以倒背如流了。

    “大好的日子说这个干什么。三丫出门子就是人家的媳妇了,什么事人关起门自己说,你们瞎掺乎什么,赶紧弄完,别耽误时间,今儿下晌还得出工呢!”李岁有板着脸训斥三人,脸上尽是不满。

    李三姐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缓和一下,一时又想不出该说什么,只能一言不发地低下头。好在此时李母适时开口解围:“今天不说这些,别坏了三丫的好事。大家都高兴高兴。”

    李岁有不吭声,转身走出门,坐到了外面的板凳上,默默看着远方;李母去往里间收拾李三姐的物品,生怕有什么遗漏的;李大嫂继续品味着她的甜蜜,又陷入了沉醉之中;李家姐妹也投入到对李三姐的打扮之中,屋里屋外,谁都没有再说话。

    “三丫,好了没有啊,那边来人了!”李大哥和李小弟一同飞奔进屋,脸上的汗珠子滚滚而落,嘴里喘着大口的粗气,说话断续疲累。

    “催什么催,赶么(马上)就好了!”李二姐白了一眼俩人,心生不悦。

    “人家那边没有催,领亲的快到门口了,咱得快点,不能误了好时辰。”李大哥面有囧色,每次都被他这二妹呛来呛去的,一点做大哥的威严都没有了。

    “二姐,咱得抓紧时间,可不能让内边挑出错处来。”

    这次李二姐没有再反驳,手上的动作也加快了些许。

    众人一顿忙活后,李三姐收整完毕,领亲的人也来到了。

    “新娘子,我来领亲了!咱们弄好了就可以走了。”话音刚落,人即登场,虽只有一人来,却也聊胜于无。

    “来了。”李三姐移步出来,带着自己的包袱准备出门。

    李大姐李二姐缓缓移动着步子,眼睛紧紧跟随着李三姐,李母也是紧紧跟随,手里还抱着一个洗得发亮的盆子;李岁有依旧默不作声,转头去一旁劈起了柴火;李小弟倒是殷勤地把大门打开,在一旁等候着。众人目光紧紧留意着李三姐,目送她出门。

    李大嫂李大哥在屋里,俩人坐在炕前一起吃着炸棋子,一口一个酥脆。李大嫂看着外面迎亲的场面,嗤笑一声:“真是了了啊!我当年进你们家的门好歹还是用花轿抬过来的,那时候多热闹啊,还有打锣鼓的,身上的衣服也比这好看多了,现在这样,真是没法比。”

    “有什么好比的,这会子谁敢大张旗鼓弄?都巴不得动静越小越好呢!”

    “这算哪门子结亲呐!”李大嫂撇撇嘴,一脸不屑,“你家妹妹到那边估计什么都没有。”

    李大嫂看着眼前的场景,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起以前她出门子的场景:那时候她也才二十出头,活泼靓丽,娇俏懵懂,穿着一身鲜艳精致的红衣服,盖着红盖头,坐在大花轿里。八个人在外面抬着轿子走,路上还不停地颠过来颠过去的,差点都要把她颠晕了呢!前面是吹唢呐打锣鼓的,声音震天,喜庆洋溢,热闹非凡,周围也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熙熙攘攘的,欢声笑语就没断过。花轿停到李家门口,外面还铺着席子,说是新媳妇的脚不能沾地。进门的时候,还跨得马鞍,两旁领媳妇的人还要在她跨鞍的时候说“安定安定,阖家安定”……

    “我当年还是被八抬大轿迎回来的呢!你二妹更厉害,那时候下雪,她当时有十二个人迎呢……”

    李大哥一门心思都在外面,没有听到李大嫂的喃喃自语,也丝毫没有注意到李大嫂怀念感慨的神情。

    屋外,李三姐刚要跨出门口,李母忍不住哽咽出声:“三丫,好好跟着去过日子。”

    李三姐怕眼泪落下,强忍着鼻尖的酸意没回头,只是闷闷地、重重地嗯了一声便跟着领亲的人离家而去。

    新媳妇出门子不能哭,也不能回头,这是她娘之前教她的规矩,她要记牢,不能丢了脸。

    见她走出门,李母也连忙出门,看着李三姐渐行渐远的背影,李母心一横,将怀着的盆端好,猛地冲三姐的方向一扬,盆中水尽数倾洒到空中,不加留恋后又快速冲到地面。

    覆水难收,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