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半亩 » 三

    日落西山,余晖撒下一片祥和,喧嚣褪去,人们满载收获归家,炊烟四起,家家户户点上夜的暗号。

    本该是宁静的夜晚,魏家这边却是乱作一团。

    “先洗啊,洗洗菜啊!”

    “放油啊!”

    “少倒点,用不着那么多啊!”

    “看油冒气了,就放葱花。葱花呢?刚刚不是叫你洗好切切放一边了吗?”

    “没有就别找了,油过火了,快放菜!”

    “翻翻呐,糊锅了!”

    “你上一边去,我来弄。”

    魏永延本来打算让他娘来教他媳妇,但是考虑到自己已经成家,是俩人自己过日子,更何况他娘已经回家了,总不能火急火燎地把人叫回来吧。于是他打算自己教媳妇,结果他也没想到这媳妇真是一点都不会!他压下脾气手把手教她,她可倒好,尽出乱子!

    今晚这顿饭,极尽奢侈,平常家里就很少吃油,今晚为了让李三姐练手嚯嚯了那么一大匙!天知道魏永延的心疼成什么样了!

    有花生油的加持,晚饭不算太糟糕,虽然前面做得一言难尽,好歹后面被魏永延力挽狂澜了。

    李三姐本着多看多做少说话的原则,努力把自己的存在降低,希望一旁的魏永延注意不到她。可是,这不大的饭桌上就他俩人,又怎么会注意不到?

    水足饭饱,俩人一个坐在炕前,一个坐在炕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做些什么。

    一旁的魏永延着实不习惯这样的气氛,开口打破俩人之间的尴尬:“早点困觉(睡觉),明天咱早一点起来去公社。”

    “去公社咋?”李三姐不解地问。

    “得去打结婚证。明天有时间的话再领你去公社看看。”魏永延有些无奈,他这媳妇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那不得去跟队长请假啊?”

    魏永延这才后知后觉,光顾自己请假了,忘了她也得请假了。

    莫名地,魏永延气势弱了一节:“没事儿,一会我去趟二哥家,让二嫂明天捎个口信给杨队长。”

    这不怪魏永延偷懒不亲自去杨队长家,虽是一个村的,魏永延住村西,杨队长家在大南头,离得太远了。

    “行,那我先拾掇拾掇东西,长这么大,我还没去过几次镇上呢!”

    李三姐自顾自地鼓捣起自己的包袱,心情十分畅快,不禁哼起了小曲。

    魏永延在这不成调的曲子里逐渐接受了现实,不管怎样,既然娶回来了就好好过吧,万事开头难,开完这头以后就好了。

    ……

    当金鸡的第一声叫喊划破黑夜的蔓延,黎明已悄悄开始酝酿。四下依旧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勤劳的人们却已相继离开温暖的炕头,开始了新的一天。

    魏家新婚的小两口也起了个大早,魏永延睡眼惺忪,起来后下炕走动一番,让自己清醒清醒;可怜的李三姐却是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突然换了地方,让认生的她极不习惯,再加上要去镇上,心里格外激动,她竟是一宿没怎么睡。

    俩人起来收拾好东西,带着地瓜干和煎饼就往往镇上赶去了。

    锁家村坐落在半上腰上,而镇子在几十里外的山下,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他们只得趁早徒步下山。

    俩人一前一后走到村口,正巧迎上住在村口的王大茂夫妻。

    “哟,恁这小两口要上哪去耍?”

    听着路上打招呼的声音,李三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是同自己这边说的。只见魏永延熟稔开口:“茂叔茂婶,我们下山去打结婚,起这么早啊。”

    “诶?你们怎么这会子才去?”

    “你这婆娘,前两天下雨不是把桥冲毁了嘛,你让人飞过去啊?”

    茂婶一听他责怪的语气,蹬时就不乐意了,马上不甘地回嘴:“我这不是给忘了嘛!”

    茂叔懒得再搭理她,和蔼地转头,语气温和:“永延,这桥修得差不多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可别耽误了下山。”

    “行,叔,婶子,我们先走了。”

    “好嘞,慢点哈。”

    看着俩人远去的背影,茂婶还是没忍住埋怨:“王大茂,你可真是长本事了啊,当着外人的面敢这么下我面子!”

    “行了吧你,人家去办事你还跟着后边打听,一天天的,真是闲的。”

    “我不就说了句话,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堵人路了?还有魏永延他那新媳妇,一个屁都不敢放,真是小家子气,看着心里就不舒服……”茂婶还在喋喋不休地胡乱抱怨,被怒气冲昏头的她誓要把这口气一吐为快。

    “这关人家什么事,真是扯东扯西扯屁话!走不走了,干不干活了!”

    “嘿,我今儿个就不走了!你给我说清楚,我怎么没事找事的?什么叫我没事找事!我不就跟人打个招呼,你说我没事找事?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我看你才没事找事,专给我找不痛快……”

    王大茂懒得去理会,扛着锄头一言不发地走了,只留下茂婶一个人在原地气得跺脚,嘴里也要时不时地骂上几句没良心。

    路上人烟稀少。魏永延的脚步很大,走得也快,李三姐努力跟紧他的步伐,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

    偶尔,她抬头看看前方:秋天的云不像夏天的云一团一团的厚重硕大,感觉一不小心就要压上头上;它更自由,随意,四处延展,任意铺张,像一幅随心所欲的画卷,快意执笔,绘以洒脱。

    走下山回望来时路,弯曲小路延伸入林海,小小的村庄在山林中若隐若现。耸立的高山,顶峰乱石林立,坚硬光滑,偶尔的空隙里被绿植争抢装点。山体的大部被树木覆盖,像一件暗绿的厚衣,抵御山风侵袭。山脚处,层林尽染,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翠绿金黄之中,红棕此起彼伏,一点一缀,和谐灵动。

    俩人来到东乡公社,虽然这里房屋低矮,土路扬尘,道路却宽敞平坦,路上更有商贩挑担叫卖,好不热闹。

    “真事吗?要是这样的话真是可怜呐!”

    “当然是真的了,喃们一个村的我能不知道?那牛婶子现在都没出月子呢!”

    “那小孩也是真可怜啊,一生下来就祸害了……”

    “什么不可怜啊,吃不饱穿不暖的,谁不这样啊!都是命啊……”

    “是啊,穷苦人命不值钱呐!”

    “唉,确实如此啊!不过你们别急着叹气啊,我这还没说完呢!”

    “怎么着,还有啊?”

    “那孩子确实是祸害了,当时都没气了,那牛婶子哪肯啊,发了疯一样抱着孩子跑去找我们村的丁老汉。那丁老汉年轻的时候跟着他老爷爷学了两手救人的法儿,也不精通,村里也没什么人找他看。你们猜后面怎么着了。”

    “怎么着了?”

    “那丁老头拽着小孩的腿,拍了拍他的脚心,结果那小孩就这么哭了!”

    “呼,这可真是天老爷爷保佑了!居然还能救活!”

    “是呀,那孩子也是个有福的,大难不死啊。”

    “可不是嘛,真是吓死个人了。”

    “现在呢,孩子好好的吧?”

    “现在那小孩虎头虎脑的,可精神了。”

    周围的人都在为小孩的劫后余生高兴,有个商贩却暗暗摇头,死不一定是坏事,活着也未必是件好事啊!

    ……

    几个商贩口中所说的正是桥头村牛家的事,这牛家本属曲南公社牛家村,因动乱纷纷迁出,来此处落脚扎根。桥头村原本是桥姓人的地盘,自从牛家村迁来寥寥几人后,牛姓不断壮大,发展到现在分支庞杂,人数众多。而差点夭折的孩子就出自牛照原家中。

    此时已经接近晌午,魏永延他们无暇顾及这些丰富多彩的摊位,只是稍作休整便奔往公社了。

    公社登记的地方很简单,一个小屋,里面一桌一椅一人,桌上还放在厚厚一打纸,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如同乱爬的蚂蚁,黑乎乎,乌泱泱的一大片。

    “老师儿,喃们来打结婚。”魏永延带着媳妇从门口进来,礼貌问候,说明来意。

    这里的老师儿,并非是教书育人的师者,而是一种泛称,以示对人的尊敬。

    “哪个村的?”

    “锁家村的。”

    听到这,那人抬头打量了一番魏永延他们,自言自语道:“哟,杠着远呢!”

    “叫什么名?”

    “魏永延。三国里的那个魏,永远的永的永,延安的延。”

    “我,我叫李caiying。”

    “魏永延,倒是个好名字,书念得不少啊。”那人拿起笔蘸上墨往纸上写去,等写到李时,他问,“李caiying的cai,ying是哪两个字?”

    “我也不知道。”李三姐局促不安绞着衣服,心里不是滋味,自己这样文盲瞎子样让她自己很难受。

    “老师儿,麻烦写彩色的彩,蒲公英的英。”

    “成。”

    李三姐没有说话,魏永延边帮她拿了主意,名字而已,就是叫叫,又不用写,况且以后她也不会用多少。

    “行,再确认一遍,锁家村的魏永延和李彩英,对吧?”

    “对。”魏永延和李三姐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登记员提笔写下二人名字,“上头墨还没干,等它晾一晾,先在这一等。”

    二人从屋里头出来,看着魏永延手里的纸,李三姐还是没忍住好奇:“哪个是我的名?这上头写了些什么?”

    魏永延耐心地给她指出来李彩英三个字,还把上面的话也边用手指着边读给她听:“上面写着结婚证,下面是魏永延,男24岁,李彩英,女,19岁,自愿结婚,经审查……”

    此时的李彩英听得专注,虽然纸上的字她一个也看不懂,但是听着魏永延一字一句的读着,她心里突然有种别样的感觉,好像很隆重地,她大大方方地成了他的媳妇。

    回去的路上,俩人将就着啃了几口干煎饼,路上的摊位自然没功夫去逛了,毕竟,时间不宽裕,回程还得爬山,天黑路难行,必须得尽早赶回去。

    山路崎岖不平,林中偶尔传出几阵鸟叫声,山风肆意拨扫,推着树枝左摇右摆,惊得树叶瑟瑟发抖,一个不小心就跌落枝头。

    李三姐和魏永延相互扶持,终于走出阴暗的林子,和着夕阳,一同回到村庄。

    两人趁着天还未黑透,紧赶慢赶来到大队里,眼见着众人刚刚归放好工具准备回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刘叔,我们来迁户口,我叔在这吗?”魏永延大口地喘着粗气,脑门密密麻麻的是一层薄汗,手里还拿着新鲜出炉的结婚证。

    刘队长看了看风尘仆仆的俩人,笑得眯起眼:“在这在这,我叫叫他啊!”接着冲东边大声吆喝道,“老魏,快来!给人登记了!”

    “诶,来了!”魏正明一听刘队长吆喝着找自己,应了一声,马上赶了过来。

    “永延?你们回来了啊!脚程还挺快的。也不用那么赶的,叔又不是明日不在这了。”

    “没事,叔,早弄完了也就不用再跑一趟了。正好打回来结婚证,就想着把户口一块迁了。”

    魏正明一边坐下,打开抽屉,找出纸笔和公章,一边感慨:“咱们永延长大了,自立门户喽!”

    “叔,瞧您说的,咱永远是一家子,只是不住一块而已。”

    “好好好,一家子,一家子。”

    “魏永延,李彩英……”

    笔落,章盖,名正言顺,白纸黑字,这下,所有的手续全部办完了,李三姐和魏永延也真正独立落户,以后的生活属于他们自己。

    从大队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两人望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踏上漫漫的回家之路。

    归家的两人准备做晚饭吃,有了前两次的教训,魏永延暂时是不敢再让李三姐动手了,他打谱这几天自己先做着饭,让李三姐在旁边打打下手,跟着学,耳濡目染,这样保险又安全。

    看着魏永延行云流水的操作,李三姐心里多少有些羡慕,怎么人家就做得那么好呢!

    俩人忙碌了整整一天,终于回来吃了顿热乎乎的饱饭,顿时感觉到无比的惬意和满足。